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比较于护理前,护理2周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aCO2水平明显降低,FVC、FEV1、PaO2水平显著提升,并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心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SAS、SDS评分、PaCO2水平,同时能够提升FVC、FEV1、PaO2水平与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振动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肺功能;血气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7例与13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52±4.9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0.31年;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8例与12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0.95±5.0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0.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阻肺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家属对于本研究所使用的的护理方式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肺部疾病;②无法配合完成全部研究过程[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指导患者用药与运动,并对其进行一般的生活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接受振动排痰护理:(1)健康宣导。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讲解关于慢阻肺的疾病知识,并告知其振动排痰的方式、原理、使用仪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能够加强其了解程度。(2)气道护理。为加强对患者气道的保护,并确保排痰的順利,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加湿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润。(3)排痰的具体方式。①若患者的病情较重,则需要选择旋转振动排痰仪辅助患者进行振动排痰,并且于餐前1h或2h进行排痰操作,以避免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②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则可为其采取人工叩击排痰的方式,用一只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使另一只手握空心掌,用大小鱼际部位按照由肺底至肺尖、由外至内的顺序进行叩击,叩击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的计分分别为50~59分、60~69分与70分及以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与重度抑郁的计分分别为53~62分、63~72分与73分及以上。②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吸容积、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的变化情况。③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依据护士长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是其主要标准,标准如下:患者完全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基本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不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收集后录入Epidata,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与x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SAS、SDS评分的变化比较相比较于护理前,护理2周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中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因素,由于中老年群体的各项机体机能不断减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加之慢阻肺的病程较长,因而将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不良情况,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成为重要内容。对于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言,由于仅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指导,未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SAS、SDS评分、PaCO2水平,同时能够提升FVC、FEV1、PaO2水平与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文秀,朱晶,冯梅,吴颖,蒋晓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OL].重庆医学:1-8[2021-06-03].
[2]袁琛,朱振刚.苏子降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OL].中药材,2021(05):1237-1241[2021-06-03].
[3]王静.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159-160.
[4]刘敏,袁丹,张纯萍,符馨尹,马宏境.肺力咳合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05):931-936.
关键词:振动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肺功能;血气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于2018年6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7例与13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52±4.9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0.31年;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8例与12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0.95±5.0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0.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阻肺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家属对于本研究所使用的的护理方式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肺部疾病;②无法配合完成全部研究过程[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指导患者用药与运动,并对其进行一般的生活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接受振动排痰护理:(1)健康宣导。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讲解关于慢阻肺的疾病知识,并告知其振动排痰的方式、原理、使用仪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能够加强其了解程度。(2)气道护理。为加强对患者气道的保护,并确保排痰的順利,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加湿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润。(3)排痰的具体方式。①若患者的病情较重,则需要选择旋转振动排痰仪辅助患者进行振动排痰,并且于餐前1h或2h进行排痰操作,以避免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②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则可为其采取人工叩击排痰的方式,用一只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使另一只手握空心掌,用大小鱼际部位按照由肺底至肺尖、由外至内的顺序进行叩击,叩击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的计分分别为50~59分、60~69分与70分及以上;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与重度抑郁的计分分别为53~62分、63~72分与73分及以上。②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吸容积、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的变化情况。③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依据护士长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是其主要标准,标准如下:患者完全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基本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为不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收集后录入Epidata,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检验与x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SAS、SDS评分的变化比较相比较于护理前,护理2周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中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因素,由于中老年群体的各项机体机能不断减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加之慢阻肺的病程较长,因而将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不良情况,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成为重要内容。对于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言,由于仅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指导,未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SAS、SDS评分、PaCO2水平,同时能够提升FVC、FEV1、PaO2水平与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文秀,朱晶,冯梅,吴颖,蒋晓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健康心理控制源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OL].重庆医学:1-8[2021-06-03].
[2]袁琛,朱振刚.苏子降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OL].中药材,2021(05):1237-1241[2021-06-03].
[3]王静.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159-160.
[4]刘敏,袁丹,张纯萍,符馨尹,马宏境.肺力咳合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05):93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