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方针,提出了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实施共建活动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共建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意志的作用,提出四种共建方法,从而建议高校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高校教育所用。
关键词:共建活动;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证明,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积极推广共建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意志的良好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共建活动的形式及其主题思想
(一)形式。高校中的共建活动,是指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进行相互的资源互补,通过开展互惠互利的活动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相互受益的一种公益性活动。共建活动可通过多方面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校与学校共建、学校与军队共建、学校与社区共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等。
(二)主题思想。通过共建活动,使高校大学生与社会共建单位形成多维互动关系。让学生通过为社会服务中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成才进步、奋发有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里提到的“多维互动关系”,所谓的“多维”,就是双方根据各自的共建需要提出具体的目标,从不同的侧面按照总体需求共同协调,组织实施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互动”,是指管理者在共建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形式、管理措施、管理手段,激发学生全方位的和谐发展,以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使学生个体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二、共建活动的作用
共建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由此更多地接触了社会、服务于社会。由此可见共建活动是一个“双赢”的活动。
(一)共建活动可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建活动是学生与共建单位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校管理者与共建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育人的合力,从而为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这种合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利用这种合力,是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共建活动中双方建立起的规章制度,以集体约束个体。同时也可选择一些在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方面特别优秀的单位作为共建对象,通过合作,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共建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直观、最现实的素材。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对我们党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只是概念性的了解。通过与军队的共建活动学校可经常请革命前辈、老首长进行各种演讲等,并聘请革命前辈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建立纽带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可彼此了解、增进友谊,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革命年代人民生活的艰苦和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磨砺,并以师为镜,不断鞭策自己,追求成功。
(三)共建活动可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工作的自信心及生活的自立能力,可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能够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也是现代家庭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上大学之前单纯的学习使得学生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有了较强的依赖性,“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带进大学校园中,稍遇挫折便会产生心理上的极大反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认为,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因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丧失生活自信心的学生占较大一部分。而共建活动,就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立能力,树立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共建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与社会的交际面更加广阔,使大学生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交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提高交往能力,努力做到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角色的转变。
(四)共建活动可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大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心理学认为,和谐愉快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在共建活动中可以经常与共建单位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展览、文娱表演、球类及田径比赛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得到自我展现和自我肯定的愉悦,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进行一些竞赛,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等,可增强学生的竞争和拼搏意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五)共建活动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化,甚至可以将实践中的经验理论化。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受到,理论课程学习的多,而实践实习的环节比较少,不能将接收到的理性的知识进行感性认识,往往学的快,忘的也快。有针对性的共建活动可解决这方面的缺憾。如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与玄武湖公园的共建,每俩周就到苗木花卉现场进行实习,并请公园师傅就园林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将所学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三、开展共建活动的方法
(一)大学与共建单位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以街道、社区为依托,开展发挥大学生各方面特长的,满足社区成员各种要求的活动。它以便民利民就地及时解决问题为优势,在社区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为居民提供方便。如进行家电维修、家庭养花指导等。
(二)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主要以优化共建小区或共建单位的环境卫生为主,进行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活动,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为宗旨,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建设。
(三)共办社区文体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广大居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的过渡,城市的群众型文体娱乐活动日趋活跃,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和参与与愿望也日渐增强。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大学生通过共建与军民共同举办健康向上的社区文体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大学生的特长和各各方面的才能。
(四)大学与共建单位共办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社区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办好社区教育单靠街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驻街单位形成共建意识,共建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知识的园地,又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大学生还为居民积极做好科普知识与宣传工作。可见,学校与社区共办社区教育,可以优化教育的社会环境,使社区居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2]刘进锁.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4]商庆新.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
[5]袁俊.浅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四大薄弱[J].
关键词:共建活动;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证明,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积极推广共建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意志的良好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共建活动的形式及其主题思想
(一)形式。高校中的共建活动,是指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进行相互的资源互补,通过开展互惠互利的活动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相互受益的一种公益性活动。共建活动可通过多方面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校与学校共建、学校与军队共建、学校与社区共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等。
(二)主题思想。通过共建活动,使高校大学生与社会共建单位形成多维互动关系。让学生通过为社会服务中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成才进步、奋发有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里提到的“多维互动关系”,所谓的“多维”,就是双方根据各自的共建需要提出具体的目标,从不同的侧面按照总体需求共同协调,组织实施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互动”,是指管理者在共建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形式、管理措施、管理手段,激发学生全方位的和谐发展,以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使学生个体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二、共建活动的作用
共建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由此更多地接触了社会、服务于社会。由此可见共建活动是一个“双赢”的活动。
(一)共建活动可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建活动是学生与共建单位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校管理者与共建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育人的合力,从而为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这种合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利用这种合力,是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共建活动中双方建立起的规章制度,以集体约束个体。同时也可选择一些在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方面特别优秀的单位作为共建对象,通过合作,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共建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直观、最现实的素材。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于出生在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对我们党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只是概念性的了解。通过与军队的共建活动学校可经常请革命前辈、老首长进行各种演讲等,并聘请革命前辈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建立纽带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可彼此了解、增进友谊,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革命年代人民生活的艰苦和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磨砺,并以师为镜,不断鞭策自己,追求成功。
(三)共建活动可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工作的自信心及生活的自立能力,可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能够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也是现代家庭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上大学之前单纯的学习使得学生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有了较强的依赖性,“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带进大学校园中,稍遇挫折便会产生心理上的极大反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认为,在刚入学的新生中因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丧失生活自信心的学生占较大一部分。而共建活动,就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立能力,树立学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共建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与社会的交际面更加广阔,使大学生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交往,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提高交往能力,努力做到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角色的转变。
(四)共建活动可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爱好,展示大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心理学认为,和谐愉快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在共建活动中可以经常与共建单位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展览、文娱表演、球类及田径比赛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得到自我展现和自我肯定的愉悦,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进行一些竞赛,如演讲比赛、体育竞赛等,可增强学生的竞争和拼搏意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五)共建活动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化,甚至可以将实践中的经验理论化。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受到,理论课程学习的多,而实践实习的环节比较少,不能将接收到的理性的知识进行感性认识,往往学的快,忘的也快。有针对性的共建活动可解决这方面的缺憾。如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与玄武湖公园的共建,每俩周就到苗木花卉现场进行实习,并请公园师傅就园林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将所学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三、开展共建活动的方法
(一)大学与共建单位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以街道、社区为依托,开展发挥大学生各方面特长的,满足社区成员各种要求的活动。它以便民利民就地及时解决问题为优势,在社区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为居民提供方便。如进行家电维修、家庭养花指导等。
(二)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主要以优化共建小区或共建单位的环境卫生为主,进行共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活动,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为宗旨,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建设。
(三)共办社区文体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广大居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的过渡,城市的群众型文体娱乐活动日趋活跃,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和参与与愿望也日渐增强。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大学生通过共建与军民共同举办健康向上的社区文体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大学生的特长和各各方面的才能。
(四)大学与共建单位共办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社区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办好社区教育单靠街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驻街单位形成共建意识,共建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知识的园地,又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大学生还为居民积极做好科普知识与宣传工作。可见,学校与社区共办社区教育,可以优化教育的社会环境,使社区居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2]刘进锁.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4]商庆新.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
[5]袁俊.浅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四大薄弱[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