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探析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尚不成熟,面临心理压力时不知该如何调节,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由于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美术教育;青少年
  心理健康指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等。而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主要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心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的目标是让有不良心理的学生通过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心理趋于和谐,心智方面的各种潜能协调发展。
  1 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1 自身发展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又最具特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巨大的。 但是此时的他们由于在知识和自我方面还太过欠缺,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对自己的真实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遇到事情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例如,同学之间的一点小摩擦就很有可能引起他们的肢体冲突;当学习成绩有所进步时,就会控制不住流露出骄傲的神情,相反,如果在生活中和学业中遇到不顺,又会怨天尤人,对自己失望。高期望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成为青少年自我消沉的原因。除此之外,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也是造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原因。
  1.2 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中国,家长往往将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于自己的子女,这种高期望莫名地给青少年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大多数老师为了抓升学率只看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会忽视其个性和潜能,也可能使之失去成功的机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过分苛责和溺爱的情形,这使很多孩子性格不完善。收到过分苛责的孩子,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因为意见小事就会内心崩溃;过分溺爱的孩子,可能会骄傲自大,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得到,造成内心畸形,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可能出现没有朋友、不合群等交际问题。
  1.3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激烈竞争,使人们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造成不少心理问题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给予孩子很好的生活质量,在家里很多独身子女的家长事事顺着孩子,孩子要买什么就买什么,以至于这些孩子大多个性都比较强。此外,独生子女的智力发育较好,但其承受能力较差,心理脆弱。强烈的心理壓力和较差的承受能力,这两方面的反差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引发各种恶性事件。
  2 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途径
  2.1 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情感调节、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多变的要素,美术学科没有严格的考试要求,对学生来说没有强迫学习的动因,没有老师、学科所带来的压力,学生更容易喜欢这门课。而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和赞赏学生。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抓住这些闪光点对学生加以关注和赞赏。
  2.2 创新美术教育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发展。
  “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因此,在评价方面,我们要转变以往那种光以美术作业画的不好,或像不像的单一划评价,转为过称性的,综合多元的评价。
  “亲其师,信其道”,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评价中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则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目标,分层次评价为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发展提供了条件,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满足感,增强其自信心。
  2.3 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很多绘画材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自己内心的艺术品,升华自己的内心。在这样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从其他学科中无法获得的体验。美术鉴赏课是以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的课程,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上了解自己民族的艺术文化和各国著名的艺术品,提高内在文化修养。美术教育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了解世界,看到世界的阳光面,从而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用艺术提升生活质量,让生活充满美好。
  2.4 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
  美术教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欣赏、鉴别的审美水平,不仅欣赏作品中艺术形式美感,还可以体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在感情,比如米开朗基罗在雕塑《大卫》时如何把对自由的向往、对人体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让每一位观者都能体会到战争的恐惧,受难者悲惨的命运和法西斯不可原谅的罪行。诸如此类的艺术作品还有很多,它们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净化和陶冶的作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美术课没有严格的考试要求,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及过重负担。美国学者班奈特.瑞蒙(Bennett Reimer)说,我们经历的每一个音乐经验,都会对我们造成改变,虽然音乐经验发生于当下,但同时也持续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我们的身体里。这句话同时也适用于美术教育活动,换言之,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美术经验,都会持续在我们脑海中、在我们的身体里,激发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情操,为我们心理健康大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谷敏.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朱禹璇,女,江苏省淮安市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