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自身受到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等多种原因,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一直不能被文坛所重视,甚至长期处在文学体系边缘的状态。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当代女权解放运动与民权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美国女性群体的地位逐渐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群体发展历史得到改变,并且在这一阶段,美国女性文学走进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用其独特的视角,客观再现了黑人群体涉及到的民族、性别与身份建构的复杂细致的情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女权解放运动 女性群体 民族 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1619年第一批黑人被白人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一直属于边缘文化延伸位置并承载种族意识的黑人文学也相继在美洲发展传播开来。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黑人文学在自身文本形式、内容结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等方面是由前期发展的自然属性与初级正逐渐演变到后期的自觉性与高级别性,尤其是在20世纪之后,美国黑人作家就像是一群闪耀的群星,对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黑人文学体系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以及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作家群体中,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一直积极地参与到美国黑人文学发展中,并且在不同发展时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一方面,她们与美国黑人男性作家一样,有着黑人种族的属性:这些黑人女性是奴隶的后裔,并且贯穿于整个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史。不管是哪种角色,美国黑人种族一直以来是受到种族歧视与巨大压迫,一直位于美国主流社会的边界。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一直以美国黑人群体生活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并且让不能回避民族历史与波折命运形成了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特色。“从历史角度来说,美国黑人祖先被迫来到了新大陆,他们对于先天赋予自身的奴隶地位的语言符号一直存在着彻底的抵触情绪,但是出于对生存的需求,他们又必须要依靠这种语言来进行最基本的交流。所以他们学会并熟练运用这种的语言的过程中,又要对其加工与改造,用来抵制自我思想毁灭的过程。因为掌握语言很有可能会导致这门语言承载的价值观念进行内在的变化。因此黑人‘原始语言’文化对其种族文化的延伸与文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黑人文本中的双重声音与表意功能以及其比喻性亦或是言外之意,成为了这种传统文化与文学语言中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并且,与美国黑人男性作家不同的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独有的女人属性,让她们不但要面对白色人种的歧视,还需要承受黑人男性群体的性别歧视。与男性群体相比较,黑人女性群体属于弱势的群体;而与白人女性相比,她们依然属于弱势群体。这种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让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当时社会透视的视野、语言架构与作品内涵等多个层面上与黑人男性作家形成鲜明对比,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现象,丰富了当代美国文学体系的题材内涵。
一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生存及文学创作环境概述
在20世纪之前的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因此在美国文坛中,黑人女作家也是不被承认的,并且一直处于文学创作的边缘地带,甚至有一部分人们认为在当时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是不存在的。然而,反观白人女性作家却是被美国文坛与社会所接受的,例如斯托夫人、玛格丽特等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女性作家。部分黑人女性作家在早期就从事文学创作,但是她们只认为自己在创作,却从不会将自己当作作家。在这样的非职业化的创作模式中,对她们的文学创作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也成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创作的又一巨大障碍,在当时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部分评论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以及她们个人文学作品存在着较大偏见,这些评论者不只包括有白人,还有一些黑人男性评论者。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如黑人男性作家文学作品受到重视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在当时美国文坛中形成两种文学批评主流:一种是白人文学批评(其中包括以美国白人男性为主的文学批判与以美国白人上层社会女性群体为主的女性文学批判)潮流。而这些文学批评者难以脱离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例如对身份、种族等方面的认知。因此他们难以真正客观地认识理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们的文学作品,甚至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讨论黑人女作家作品的意识。另一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更加趋于女性群体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注重强调了妇女群体意识,她们不想屈服于社会生活中的男权制度,并且美国文坛批评多数是以男性群体为主,因此使得文学评论家们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评价较低。另外,美国黑人女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也阻碍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由于自身的种族身份与女性身份,经常遭遇到社会上多种不平等待遇。美国当时社会中部分出版商对于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态度十分恶劣,这种突出的种族歧视观念阻碍了美国黑人妇女受教育与表现自我的机会。美国黑人女作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文学创作,可以说很难摆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学领域的影响。要想让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提升美国黑人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在20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让美国黑人女性地位提高。当时美国社会为黑人女性提供了许多受教育与运用文学创作展现自己思想意识的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客观促进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二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独特面貌而崛起在美国文坛的黑人女作家群体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体系发展的“核变能量中心”。就像著名批判学者霍顿斯·J·斯皮勒思而言,“在美国社会,黑人妇女作家群体能够被看作是现代生活中的生动现实”。以奥德丽·劳德、保拉·马歇尔、托尼·莫里森等人为代表的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被世人广泛运用,并且部分作品也已经纳入到高校教学大纲中,成为当前文学批评所关注的对象。尤其是1967年,进入不惑之年的莫里森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最蓝的眼睛》,随后她的文学创作进入到极其稳定的状态。每当她新的文学作品出现,就会将其思想与艺术探索朝前推进一大步。迄今为止,莫里森创作了以《秀拉》、《所罗门之歌》等作品为首的长篇小说,确立了自己在当代美国文坛的顶级地位。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于美国黑人妇女文学发展的理论回应,并且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 在70年代初期,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为代表的部分黑人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思想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当代世界女性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认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体系与女性意识批评成为当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体系发展趋势。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体系的产生,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美国黑人妇女思想意识、美国黑人女性主题与语言文本的确立与发展。这些黑人女性群体构建了黑人女性主义文艺批判理论,并用文字语言探索了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传统观念,对其进行质疑并加以改变,最终得以建构出自己新时期的文化身份。在1977年,芭芭拉曾经在杂志上发表了评论文章《迈向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这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这篇文章强调了美国黑人女性累积的经验,甚至认为突出黑人女性语言经验的特殊性,并且将“种族”这一概念引入到当代女权主义批评领域,从而促进了现代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形成。芭芭拉认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中,种族、阶级政治与性别政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连锁因素。”如果不能理解这种具有连锁性的因素,就难以真正深入理解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内涵。在这样的认识下,重新确立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原则:深入探寻性别与种族身份——黑人与女性两种身份。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体系也正式进入到全新发展时期。
在80年代初期,沃克曾经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寻找母亲的花园》,她提到了“妇女主义”这个全新概念,表示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与社会主流妇女群体主义的差异,掀开了美国黑人妇女意识觉醒的新篇章,并且可以说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区分于传统黑人文学体系与美国白人女权意识的分水岭”。这种观点将美国白人女性话语权与黑人男性话语权剥离,让美国黑人女性话语权凸显出自己的特色,这样能够清晰地划分出黑人女性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之间的界限。接着麦克杜维尔发表了评论文章《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新方向》,文章提出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与白人主流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不但重新审视了黑白人种清晰界线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将分析的目光拓展到自己种族内部与研究的群体——美国黑人女性群体内部。他从后现代角度分析,研究出美国黑人女作家文学创作的多重内涵,展现出独特的文学特征,推动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后期发展,使其逐渐走上了成熟之路。
在9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也积极参与到文化研究领域中,将诸多连锁概念渗透到现代文学批评领域中,使其成为了整个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体系的支撑力量,展现出深远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在美国乃至是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三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意义研究
我们说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进行一系列的文学创作,并且开始被当代美国文坛所接受,这种现象标志了美国黑人妇女群体地位的逐渐提高。而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义批评理论的出现,使得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逐渐从边缘进入到文学创作视野的中心位置。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是以性别与种族身份建构为原则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大多数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选择了与传统男性文学创作不同的批评方式,注重文学作品中的无畏精神,善于发扬黑人女性群体的独立健全人格,坚决反对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以及父权本位主义的深化。构建黑人女性文学主义批评理论体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加关注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客观上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将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群体用笔触真实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首先是因为这些作家的身份,既是女性又是黑人种族,所以她们深受双重观念的压迫。而这些真实压抑的感受让这些女性作家能够真切地理解与体会到社会中黑人女性群体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与痛苦。这些女作家会用自己独特的感受,颠覆了白人作家的思维模式来表达黑人妇女的需求与困境,脱离了男性作家与白人女性作家传统创作形式的束缚。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社会中黑人女性群体真实的社会经历与情感世界,这种文学体系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加真实深入地了解到黑人女性群体所关注的领域,挖掘到这些被压迫的黑人妇女的历史与呐喊。
结语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主义的萌发与崛起,为当代美国文坛批评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新时期的社会民权运动中女性群体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美国黑人妇女地位逐渐提升,这为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参考文献:
[1] 王胜、吕娜:《〈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 张梅娟:《从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看当代中国妇女问题形成的原因》,《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 王军、陈雅洁:《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 罗蔚、赵勤:《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伦理批判:唯物史观的视角》,《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 江洁:《论托妮·莫瑞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6] 李怡:《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理查德·德特的〈土生子〉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作者简介:霍晓燕,女,1982—,山东滨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山东滨州技术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女权解放运动 女性群体 民族 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1619年第一批黑人被白人贩卖到美洲大陆以来,一直属于边缘文化延伸位置并承载种族意识的黑人文学也相继在美洲发展传播开来。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黑人文学在自身文本形式、内容结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等方面是由前期发展的自然属性与初级正逐渐演变到后期的自觉性与高级别性,尤其是在20世纪之后,美国黑人作家就像是一群闪耀的群星,对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黑人文学体系也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以及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作家群体中,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一直积极地参与到美国黑人文学发展中,并且在不同发展时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一方面,她们与美国黑人男性作家一样,有着黑人种族的属性:这些黑人女性是奴隶的后裔,并且贯穿于整个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史。不管是哪种角色,美国黑人种族一直以来是受到种族歧视与巨大压迫,一直位于美国主流社会的边界。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一直以美国黑人群体生活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并且让不能回避民族历史与波折命运形成了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特色。“从历史角度来说,美国黑人祖先被迫来到了新大陆,他们对于先天赋予自身的奴隶地位的语言符号一直存在着彻底的抵触情绪,但是出于对生存的需求,他们又必须要依靠这种语言来进行最基本的交流。所以他们学会并熟练运用这种的语言的过程中,又要对其加工与改造,用来抵制自我思想毁灭的过程。因为掌握语言很有可能会导致这门语言承载的价值观念进行内在的变化。因此黑人‘原始语言’文化对其种族文化的延伸与文学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黑人文本中的双重声音与表意功能以及其比喻性亦或是言外之意,成为了这种传统文化与文学语言中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并且,与美国黑人男性作家不同的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独有的女人属性,让她们不但要面对白色人种的歧视,还需要承受黑人男性群体的性别歧视。与男性群体相比较,黑人女性群体属于弱势的群体;而与白人女性相比,她们依然属于弱势群体。这种种族与性别的双重歧视让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当时社会透视的视野、语言架构与作品内涵等多个层面上与黑人男性作家形成鲜明对比,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现象,丰富了当代美国文学体系的题材内涵。
一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生存及文学创作环境概述
在20世纪之前的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因此在美国文坛中,黑人女作家也是不被承认的,并且一直处于文学创作的边缘地带,甚至有一部分人们认为在当时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是不存在的。然而,反观白人女性作家却是被美国文坛与社会所接受的,例如斯托夫人、玛格丽特等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女性作家。部分黑人女性作家在早期就从事文学创作,但是她们只认为自己在创作,却从不会将自己当作作家。在这样的非职业化的创作模式中,对她们的文学创作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也成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创作的又一巨大障碍,在当时美国文学评论界的部分评论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以及她们个人文学作品存在着较大偏见,这些评论者不只包括有白人,还有一些黑人男性评论者。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如黑人男性作家文学作品受到重视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在当时美国文坛中形成两种文学批评主流:一种是白人文学批评(其中包括以美国白人男性为主的文学批判与以美国白人上层社会女性群体为主的女性文学批判)潮流。而这些文学批评者难以脱离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例如对身份、种族等方面的认知。因此他们难以真正客观地认识理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们的文学作品,甚至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讨论黑人女作家作品的意识。另一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更加趋于女性群体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注重强调了妇女群体意识,她们不想屈服于社会生活中的男权制度,并且美国文坛批评多数是以男性群体为主,因此使得文学评论家们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评价较低。另外,美国黑人女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也阻碍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由于自身的种族身份与女性身份,经常遭遇到社会上多种不平等待遇。美国当时社会中部分出版商对于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的态度十分恶劣,这种突出的种族歧视观念阻碍了美国黑人妇女受教育与表现自我的机会。美国黑人女作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文学创作,可以说很难摆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学领域的影响。要想让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提升美国黑人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在20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让美国黑人女性地位提高。当时美国社会为黑人女性提供了许多受教育与运用文学创作展现自己思想意识的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客观促进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二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独特面貌而崛起在美国文坛的黑人女作家群体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体系发展的“核变能量中心”。就像著名批判学者霍顿斯·J·斯皮勒思而言,“在美国社会,黑人妇女作家群体能够被看作是现代生活中的生动现实”。以奥德丽·劳德、保拉·马歇尔、托尼·莫里森等人为代表的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被世人广泛运用,并且部分作品也已经纳入到高校教学大纲中,成为当前文学批评所关注的对象。尤其是1967年,进入不惑之年的莫里森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最蓝的眼睛》,随后她的文学创作进入到极其稳定的状态。每当她新的文学作品出现,就会将其思想与艺术探索朝前推进一大步。迄今为止,莫里森创作了以《秀拉》、《所罗门之歌》等作品为首的长篇小说,确立了自己在当代美国文坛的顶级地位。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于美国黑人妇女文学发展的理论回应,并且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 在70年代初期,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为代表的部分黑人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思想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当代世界女性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认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体系与女性意识批评成为当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体系发展趋势。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体系的产生,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群体、美国黑人妇女思想意识、美国黑人女性主题与语言文本的确立与发展。这些黑人女性群体构建了黑人女性主义文艺批判理论,并用文字语言探索了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传统观念,对其进行质疑并加以改变,最终得以建构出自己新时期的文化身份。在1977年,芭芭拉曾经在杂志上发表了评论文章《迈向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这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这篇文章强调了美国黑人女性累积的经验,甚至认为突出黑人女性语言经验的特殊性,并且将“种族”这一概念引入到当代女权主义批评领域,从而促进了现代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形成。芭芭拉认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中,种族、阶级政治与性别政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连锁因素。”如果不能理解这种具有连锁性的因素,就难以真正深入理解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的内涵。在这样的认识下,重新确立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原则:深入探寻性别与种族身份——黑人与女性两种身份。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体系也正式进入到全新发展时期。
在80年代初期,沃克曾经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寻找母亲的花园》,她提到了“妇女主义”这个全新概念,表示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与社会主流妇女群体主义的差异,掀开了美国黑人妇女意识觉醒的新篇章,并且可以说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区分于传统黑人文学体系与美国白人女权意识的分水岭”。这种观点将美国白人女性话语权与黑人男性话语权剥离,让美国黑人女性话语权凸显出自己的特色,这样能够清晰地划分出黑人女性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之间的界限。接着麦克杜维尔发表了评论文章《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新方向》,文章提出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与白人主流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不但重新审视了黑白人种清晰界线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将分析的目光拓展到自己种族内部与研究的群体——美国黑人女性群体内部。他从后现代角度分析,研究出美国黑人女作家文学创作的多重内涵,展现出独特的文学特征,推动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后期发展,使其逐渐走上了成熟之路。
在90年代后期,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也积极参与到文化研究领域中,将诸多连锁概念渗透到现代文学批评领域中,使其成为了整个女权主义批评理论体系的支撑力量,展现出深远的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在美国乃至是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三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意义研究
我们说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进行一系列的文学创作,并且开始被当代美国文坛所接受,这种现象标志了美国黑人妇女群体地位的逐渐提高。而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主义批评理论的出现,使得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逐渐从边缘进入到文学创作视野的中心位置。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是以性别与种族身份建构为原则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大多数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选择了与传统男性文学创作不同的批评方式,注重文学作品中的无畏精神,善于发扬黑人女性群体的独立健全人格,坚决反对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以及父权本位主义的深化。构建黑人女性文学主义批评理论体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加关注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客观上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将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群体用笔触真实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首先是因为这些作家的身份,既是女性又是黑人种族,所以她们深受双重观念的压迫。而这些真实压抑的感受让这些女性作家能够真切地理解与体会到社会中黑人女性群体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与痛苦。这些女作家会用自己独特的感受,颠覆了白人作家的思维模式来表达黑人妇女的需求与困境,脱离了男性作家与白人女性作家传统创作形式的束缚。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社会中黑人女性群体真实的社会经历与情感世界,这种文学体系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加真实深入地了解到黑人女性群体所关注的领域,挖掘到这些被压迫的黑人妇女的历史与呐喊。
结语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主义的萌发与崛起,为当代美国文坛批评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新时期的社会民权运动中女性群体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美国黑人妇女地位逐渐提升,这为美国当代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参考文献:
[1] 王胜、吕娜:《〈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 张梅娟:《从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看当代中国妇女问题形成的原因》,《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 王军、陈雅洁:《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 罗蔚、赵勤:《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伦理批判:唯物史观的视角》,《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 江洁:《论托妮·莫瑞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6] 李怡:《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理查德·德特的〈土生子〉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作者简介:霍晓燕,女,1982—,山东滨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山东滨州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