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我长期的观测,我发现我们班出现了三大气候类型,读到这里,你的好奇心一定爆表了吧?别急,别急,请听我细细讲解。
气候带一:舒适海洋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最北边两排
此地的地理位置极好,再加上离空调距离近,造就了舒适宜人的气候。此地冬暖夏凉,生活在此地的同学们全年流汗量均匀,每月在一百毫升左右。
这里冬天太阳可以照进教室,夏天可以开窗散热,再加上空调辅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地区的同学脸上天天挂着笑容,逢人就炫耀他们地区的气候条件,旁听者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甚至有好多人听后,都编出一套套富丽堂皇的理由,要求老师把自己的位置调到此地区。此方法成功的人很少,不过很多人因此都成为了“作文高手”。
此区域的学习效果不错,每天都感觉神清气爽,非常宜居。我本也想编一些理由,可是我很诚实,一撒谎就脸红,害怕和老师斗智斗勇时不小心露馅。所以每当此地区同学享受着此气候的惬意时,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里十分渴望把位置调到这个区域。
气候带二:间歇季“疯”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中间四排
此气候是教室里分布最广的气候,此地区的同学能被空调直吹到,但是吹空调的时间、强弱非常不稳定,还得看老师的心情,如果老师的心情灿烂如花,就会考虑学生很热,学习很辛苦,所以就发发慈悲,此地区的同学们就能享受到空调的惬意;如果老师心情不好,早就把空调的事情掷在脑后,那么此地区的同学们也只能跟着倒霉了。所以此气候特征多为夏季炎热流汗多,冬季寒冷流汗少,偶尔老师心花怒放时,此地区的同学们才能享受到“空调性”(夏天凉爽,冬天温和,流汗量较为均匀)。
由于地域十分广阔,导致了“空调性”的强弱很不稳定。在夏天,有时空调气流不足,导致天氣太热,由北向南,气温越来越高,使同学们的流汗量大大增长,最终引起了洪水灾害;有时空调的气流如台风一样狂啸,导致此地区温差过大,使此地区的同学流汗量严重不足,发生了干旱灾情,好在这些灾害只是皮肤表面,还没有深入体内。
冬天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如果空调气流过于旺盛,可能会给此地区的同学带来过强暖流,使一些同学秒变瞌睡虫。
我所在的地区就是间歇季“疯”性气候,我认为最享受此气候“空调性”的同学是马原奇,因为空调吹出的气流呈一条线射向她的座位,并且她离窗子也相对较近,能及时通风换气并且还能及时享受到空调气流,所以她一天到晚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而我的气候类型不像马原奇那样具有“空调性”,每到夏天身上的汗总是如瀑布般泻下来。
气候带三: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最南边两排
此气候可谓全教室最恶劣气候,此地身居教室深处,同学们购买阳光的快递单早已长毛,可连阳光的影子也看不到;空调气流总是在半路就损耗严重,到达目的地也许就全军覆没了。
同学们在夏季成为“新疆烤肉”,恨不得赤膊上阵;冬季却习惯穿成熊待在冷藏室里,一动不动。
更加神奇的是:偶尔,在此地还能亲自体会到烤乳猪秒变冰冻羊的滋味,此地同学们天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好在此地区的同学们早已百毒不侵,所以全年的流汗量加起来也就100毫升吧。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认为,他们的生活肯定不堪回首。
我们几乎一学期迁徙一次,大家都怀着激动并且紧张的心情,生怕一不留神进入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带啊!但是对于身在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带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个翻身的好机会。
由此可见,班级的气候差异是因离空调、窗户的远近形成的,从北向南气候由“空调性”向“大陆性”过渡,“空调性”也逐渐减弱。此时正值期末考试复习,学习温度陡增,对气候带也没那么关注了。
气候带一:舒适海洋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最北边两排
此地的地理位置极好,再加上离空调距离近,造就了舒适宜人的气候。此地冬暖夏凉,生活在此地的同学们全年流汗量均匀,每月在一百毫升左右。
这里冬天太阳可以照进教室,夏天可以开窗散热,再加上空调辅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地区的同学脸上天天挂着笑容,逢人就炫耀他们地区的气候条件,旁听者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甚至有好多人听后,都编出一套套富丽堂皇的理由,要求老师把自己的位置调到此地区。此方法成功的人很少,不过很多人因此都成为了“作文高手”。
此区域的学习效果不错,每天都感觉神清气爽,非常宜居。我本也想编一些理由,可是我很诚实,一撒谎就脸红,害怕和老师斗智斗勇时不小心露馅。所以每当此地区同学享受着此气候的惬意时,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里十分渴望把位置调到这个区域。
气候带二:间歇季“疯”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中间四排
此气候是教室里分布最广的气候,此地区的同学能被空调直吹到,但是吹空调的时间、强弱非常不稳定,还得看老师的心情,如果老师的心情灿烂如花,就会考虑学生很热,学习很辛苦,所以就发发慈悲,此地区的同学们就能享受到空调的惬意;如果老师心情不好,早就把空调的事情掷在脑后,那么此地区的同学们也只能跟着倒霉了。所以此气候特征多为夏季炎热流汗多,冬季寒冷流汗少,偶尔老师心花怒放时,此地区的同学们才能享受到“空调性”(夏天凉爽,冬天温和,流汗量较为均匀)。
由于地域十分广阔,导致了“空调性”的强弱很不稳定。在夏天,有时空调气流不足,导致天氣太热,由北向南,气温越来越高,使同学们的流汗量大大增长,最终引起了洪水灾害;有时空调的气流如台风一样狂啸,导致此地区温差过大,使此地区的同学流汗量严重不足,发生了干旱灾情,好在这些灾害只是皮肤表面,还没有深入体内。
冬天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如果空调气流过于旺盛,可能会给此地区的同学带来过强暖流,使一些同学秒变瞌睡虫。
我所在的地区就是间歇季“疯”性气候,我认为最享受此气候“空调性”的同学是马原奇,因为空调吹出的气流呈一条线射向她的座位,并且她离窗子也相对较近,能及时通风换气并且还能及时享受到空调气流,所以她一天到晚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而我的气候类型不像马原奇那样具有“空调性”,每到夏天身上的汗总是如瀑布般泻下来。
气候带三: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
地理学名: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地区:教室最南边两排
此气候可谓全教室最恶劣气候,此地身居教室深处,同学们购买阳光的快递单早已长毛,可连阳光的影子也看不到;空调气流总是在半路就损耗严重,到达目的地也许就全军覆没了。
同学们在夏季成为“新疆烤肉”,恨不得赤膊上阵;冬季却习惯穿成熊待在冷藏室里,一动不动。
更加神奇的是:偶尔,在此地还能亲自体会到烤乳猪秒变冰冻羊的滋味,此地同学们天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好在此地区的同学们早已百毒不侵,所以全年的流汗量加起来也就100毫升吧。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认为,他们的生活肯定不堪回首。
我们几乎一学期迁徙一次,大家都怀着激动并且紧张的心情,生怕一不留神进入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带啊!但是对于身在盆地大陆黑暗性气候带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个翻身的好机会。
由此可见,班级的气候差异是因离空调、窗户的远近形成的,从北向南气候由“空调性”向“大陆性”过渡,“空调性”也逐渐减弱。此时正值期末考试复习,学习温度陡增,对气候带也没那么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