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国内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的功能、意义、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学校在促进大学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89-01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
(一)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家庭教育的亲缘性。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起着巨大的感化作用。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差,独立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能力不足,对情感、就业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难以独立应对。无论是心理上、精神上还是实际生活上都有对家长的依赖性。因此家庭是大学生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他们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2、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式的开放教育,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只有父母才是最能洞察孩子心理变化的老师,在对子女进行教育中,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结构及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家庭结构不同,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的生活管理也不相同。可将家庭结构分为“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杂居家庭”。
单亲家庭在经济上收入少,往往形成家庭生活的困难。在家庭教育方面,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因精力、体力、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易存在孤独、烦躁、易怒和自卑等不良情绪,学校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
核心家庭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家长具有权威性,子女易于受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教育投入多。
杂居家庭中,老一辈多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更加疼爱隔辈人。此外,人际交往比较复杂,子女在家庭中能够体验到多种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子女社会化的发展,能从中学到尊老爱幼、谦虚礼让和助人为乐等好品质。
2、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非言语表达的结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父母教养方式可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正确的教养方式下,父母提供积极的情感表达,同青少年开诚布公地交流、对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这些互动方式既影响青少年与父母持续积极地关系,又能进一步促使青少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能力模式。具体地来讲:
(1)采用良好抚养方法的父母向他们的孩子示范关心他人和对社会负责的模式。权威型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了关心他人和更具社会责任的行为模式,而孩子能够通过模仿获得这种行为模式。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行为要么过于干涉,要么缺少关心。因此,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不可能具有负责任的、稳定牢固的行为模式。
(2)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权威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积极、更具反应性。
3、父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在其身体、心理发育过程中,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干扰其正常发展而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可能更注重教育知识的学习,教育手段更科学合理,其子女心理发展更为健康。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育完整的人,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家长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针对子女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积极配合学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
1、家长应该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婚姻和家庭美德。让他们知道目前仍然是家庭支助的对象,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要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2、关注心理状况,培养自立、自信、自尊、自律、自强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应对各种问题。大学阶段是生理发育成熟期,但是由于心理发育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3、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过去,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不为人先,不为人后”的教育观念,而现在代之为以培养子女的科学与民主,自立和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二、结论
由于大学生家庭远离学校和学生,家庭教育只能是一种远程式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大学生家庭教育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密切沟通,可通过家庭信箱、家长接待日和新生家长会促使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定期向家长邮寄学习成绩及表现情况等,使学校与家长密切地沟通,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另外,学校应指导家长更加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任务,介绍学校的办学状况和学科建设情况,让家长更好配合学校教育。目前,最系统的家庭教育就是假期教育,促使家长利用假期同子女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与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家庭教育学[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9-10.
[2]王绿宁.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7-8.
[3]刘定华.21世纪的家庭教育功能[J].广西教育,2001,(4):15-16.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89-01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
(一)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家庭教育的亲缘性。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起着巨大的感化作用。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差,独立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能力不足,对情感、就业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难以独立应对。无论是心理上、精神上还是实际生活上都有对家长的依赖性。因此家庭是大学生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他们成长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2、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式的开放教育,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只有父母才是最能洞察孩子心理变化的老师,在对子女进行教育中,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结构及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家庭结构不同,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的生活管理也不相同。可将家庭结构分为“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杂居家庭”。
单亲家庭在经济上收入少,往往形成家庭生活的困难。在家庭教育方面,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因精力、体力、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易存在孤独、烦躁、易怒和自卑等不良情绪,学校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
核心家庭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家长具有权威性,子女易于受父母的教诲,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教育投入多。
杂居家庭中,老一辈多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更加疼爱隔辈人。此外,人际交往比较复杂,子女在家庭中能够体验到多种角色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子女社会化的发展,能从中学到尊老爱幼、谦虚礼让和助人为乐等好品质。
2、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非言语表达的结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父母教养方式可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正确的教养方式下,父母提供积极的情感表达,同青少年开诚布公地交流、对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这些互动方式既影响青少年与父母持续积极地关系,又能进一步促使青少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能力模式。具体地来讲:
(1)采用良好抚养方法的父母向他们的孩子示范关心他人和对社会负责的模式。权威型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了关心他人和更具社会责任的行为模式,而孩子能够通过模仿获得这种行为模式。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行为要么过于干涉,要么缺少关心。因此,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不可能具有负责任的、稳定牢固的行为模式。
(2)良好的家庭氛围为青少年发展成熟的社会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权威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积极、更具反应性。
3、父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在其身体、心理发育过程中,外界不良因素极易干扰其正常发展而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可能更注重教育知识的学习,教育手段更科学合理,其子女心理发展更为健康。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育完整的人,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家长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针对子女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积极配合学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
1、家长应该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婚姻和家庭美德。让他们知道目前仍然是家庭支助的对象,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要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2、关注心理状况,培养自立、自信、自尊、自律、自强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应对各种问题。大学阶段是生理发育成熟期,但是由于心理发育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3、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过去,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不为人先,不为人后”的教育观念,而现在代之为以培养子女的科学与民主,自立和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二、结论
由于大学生家庭远离学校和学生,家庭教育只能是一种远程式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大学生家庭教育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密切沟通,可通过家庭信箱、家长接待日和新生家长会促使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定期向家长邮寄学习成绩及表现情况等,使学校与家长密切地沟通,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发展。另外,学校应指导家长更加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任务,介绍学校的办学状况和学科建设情况,让家长更好配合学校教育。目前,最系统的家庭教育就是假期教育,促使家长利用假期同子女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与相互了解。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家庭教育学[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9-10.
[2]王绿宁.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7-8.
[3]刘定华.21世纪的家庭教育功能[J].广西教育,200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