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调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了化学教学中缺乏有效性的现状和误区,提出了中学化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教学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新教育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原有的教学思想被扬弃的关键时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目前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对教学效益评判的核心是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有效教学理念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而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现象。
一、化学教学中缺乏有效性的现状和误区
笔者通过多次访谈本地化学教师、经常听化学教师的公开课或随堂课、以及近年对本校学生进行六次问卷调查和交谈等方式,了解到以下的几种教学弊病在当前的第一线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产生着负面影响。
(一)紧抱老经验不放
1. 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最近一次对本校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调查,得到关于“常用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率、学生在该方式下对知识的记住率”情况如下表:
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率 学生记住率 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率 学生记住率
教师讲授 95% 5% 教师演示 65% 30%
学生阅读 80% 10% 学生讨论 45% 50%
媒体并用 70% 20% 学生实践 20% 70%
总体情况是:①多数教师教学方式仍然比较陈旧,依然采用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只按自己的思路讲授,学生机械接受加练习;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采用演示、配合讲解加练习;只有20%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动手实验,得出结论。②学生被动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少,积极性不高。③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交流对象主要是成绩好的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化学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实验的教学功能,为了赶进度,很少安排学生做实验,取而代之的是仅做演示实验、或用课件展示、甚至讲实验。很多学生对此深感不满,因此丧失学化学的兴趣。调查中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经常提出“希望老师让我们做实验”。
3.重应试轻能力培养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功利主义教学思想仍普遍存在,教师忽视本学科的特点,只是盲目、机械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识记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对《考纲》、试题研究较多,考什么则课堂上讲什么,从不“浪费”时间讲不直接考查的内容。这是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做法,也不能算是“有效教学”。 调查反馈时学生经常提出“希望化学老师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多讲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
据调查,目前的化学练习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老师为了弥补堂上的不足,课后练“题海”,习题没有选择性和指向性,既加重学生负担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反馈:“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希望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给我们做且要详细讲评;希望多讲解题方法。”
(二)实施新课标能力不足
虽然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多年,但不少化学教师还是没能接好这个“招”,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显得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未能准确领会教材改革意图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与过去只重结论不重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不搞老一套,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而笔者从一些听课中发现,有些化学教师未领会教材改革意图,“照本宣课”的弊病比较严重。主要表现是教师觉得教材上的内容太简单,怕学生懂了还不够,于是按照教辅进行上课。而编写教辅的人没有吃透《课标》的要义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沿用原有的经验进行编写,于是老师按这样的教辅上课,使学生感觉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教学规定的时间不够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第一次出现时只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教师根据教辅上课,将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进行识记,并进一步提升至守恒规律、强弱规律、价态规律的教学,更有甚者一直教到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应该说这一步到位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课程改革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
2.不能独立设计有效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过程不是将教学内容机械地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演示的过程,而是在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的综合体现,当然也是将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融入具体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而有些老师一方面赖得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不从自己的个性特质出发设计教学,而是盲目地引入别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随意地将别人的教案、课件拿来后不加修改直接使用。这种拿来主义的后果是无论多么好的教案还是课件,用起来总会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其教学的有效性则可想而知。
3.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出现偏差
(1)虚假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眼下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常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仔细留意发现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2)误用启发式教学
从一些听课中发现,教师喜欢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为起点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由于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使教师的设问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深入思考。过多过滥且层次不高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持续、完整思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①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明确目的,只是为了追求课堂上表面的活跃、热烈,许多问题不具有启发性。②所提问题缺乏明确性要求,含糊不清,令学生不知所措答非所问。如有教师问学生:盐类水解的关键是什么?③在问题的引导中缺乏必要的深度,浅尝辄止,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有教师问学生:H 的检验有哪些方法?有学生说加锌,这时又有学生说加铁,还有学生说加镁……若此时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宽泛的引导,必然使学生陷入思维的惰性中去。④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齐声回答,课堂上响彻一片“是不是?”“是!”“好不好?”“好!”“有没有?”“有”之类的问答声,其实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再回答,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随声附和,这种齐声回答的教学不具备启发性。
二、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现象和误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探索,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素质
首先,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这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应该从固有、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从传授式向自主化的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关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这对化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化学教师具备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和设计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要深化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看,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活动过程体验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应珍视化学实验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及促进教学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作用,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化学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一是要多听他人的课,多到外校去听示范课和研讨课等,学习他人对化学教材的处理和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是要主动承担公开课,勇于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从中获得展示自己和评价自己教学的机会,进而促进自身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的习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四是经常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开展专题教学研究,获取教学研究成果,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不断走向成熟。
2.教师应提高“提问”技能
启发式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化学教师要用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提高“提问”技能。启发式教学思想渊源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不断反洁和归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模范教师。作为现代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应该多反思: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笔者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至少应符合下列几点要求:(1)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2)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3)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4)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學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例如进行“钠的化合物”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中滴加水能燃烧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
②如何证实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通过实验碰撞学生的固有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③设计一实验证实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类似反应。(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④1摩尔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联系旧知识分析该反应方程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反应实质)
⑤碳酸钠与酸反应为何比碳酸氢钠慢?(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⑥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固体与溶液?(知识的灵活应用)
整个教学围绕问题与实验展开,学生在视觉及新旧知识的冲击下掌握了其实质性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
3.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为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为每个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3)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例如,在学完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很多学生反映本章知识很零乱。本章复习课进行合作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可运用第二章所学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对第四章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由于学生们的分类角度与方法各异,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形式与结果也不同,各具特色和优点,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极大收获。
4.发挥化学作业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作业的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它独特的含义和功能。通过布置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功能在于:
要发挥化学作业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作业设计、讲评应做到:一是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牢固的“有意义”的建构;二是必须重质量,应选择覆盖重点内容的典型练习;三是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实现“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学习”。此外教师要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讲评时一定要讲清楚练习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能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
以上仅是笔者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几点探索,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值得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英武,郑启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化学教学,2008,5.
[4]左昌伦.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J】.湖北教育,2002(23).5.
[5]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
【关键词】化学课堂 ;有效教学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新教育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原有的教学思想被扬弃的关键时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目前中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对教学效益评判的核心是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有效教学理念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而导致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现象。
一、化学教学中缺乏有效性的现状和误区
笔者通过多次访谈本地化学教师、经常听化学教师的公开课或随堂课、以及近年对本校学生进行六次问卷调查和交谈等方式,了解到以下的几种教学弊病在当前的第一线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产生着负面影响。
(一)紧抱老经验不放
1. 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最近一次对本校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调查,得到关于“常用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率、学生在该方式下对知识的记住率”情况如下表:
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率 学生记住率 教学方式 教师采用率 学生记住率
教师讲授 95% 5% 教师演示 65% 30%
学生阅读 80% 10% 学生讨论 45% 50%
媒体并用 70% 20% 学生实践 20% 70%
总体情况是:①多数教师教学方式仍然比较陈旧,依然采用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只按自己的思路讲授,学生机械接受加练习;有一半左右的教师采用演示、配合讲解加练习;只有20%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动手实验,得出结论。②学生被动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少,积极性不高。③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交流对象主要是成绩好的学生。
2.忽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化学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实验的教学功能,为了赶进度,很少安排学生做实验,取而代之的是仅做演示实验、或用课件展示、甚至讲实验。很多学生对此深感不满,因此丧失学化学的兴趣。调查中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经常提出“希望老师让我们做实验”。
3.重应试轻能力培养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功利主义教学思想仍普遍存在,教师忽视本学科的特点,只是盲目、机械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识记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对《考纲》、试题研究较多,考什么则课堂上讲什么,从不“浪费”时间讲不直接考查的内容。这是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做法,也不能算是“有效教学”。 调查反馈时学生经常提出“希望化学老师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多讲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
据调查,目前的化学练习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老师为了弥补堂上的不足,课后练“题海”,习题没有选择性和指向性,既加重学生负担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反馈:“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希望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给我们做且要详细讲评;希望多讲解题方法。”
(二)实施新课标能力不足
虽然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多年,但不少化学教师还是没能接好这个“招”,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显得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未能准确领会教材改革意图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与过去只重结论不重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不搞老一套,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而笔者从一些听课中发现,有些化学教师未领会教材改革意图,“照本宣课”的弊病比较严重。主要表现是教师觉得教材上的内容太简单,怕学生懂了还不够,于是按照教辅进行上课。而编写教辅的人没有吃透《课标》的要义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沿用原有的经验进行编写,于是老师按这样的教辅上课,使学生感觉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教学规定的时间不够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第一次出现时只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教师根据教辅上课,将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进行识记,并进一步提升至守恒规律、强弱规律、价态规律的教学,更有甚者一直教到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应该说这一步到位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课程改革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
2.不能独立设计有效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过程不是将教学内容机械地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演示的过程,而是在仔细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的综合体现,当然也是将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融入具体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而有些老师一方面赖得学习新理念新思想,不从自己的个性特质出发设计教学,而是盲目地引入别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随意地将别人的教案、课件拿来后不加修改直接使用。这种拿来主义的后果是无论多么好的教案还是课件,用起来总会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其教学的有效性则可想而知。
3.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出现偏差
(1)虚假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眼下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常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仔细留意发现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2)误用启发式教学
从一些听课中发现,教师喜欢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为起点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由于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使教师的设问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深入思考。过多过滥且层次不高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持续、完整思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①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明确目的,只是为了追求课堂上表面的活跃、热烈,许多问题不具有启发性。②所提问题缺乏明确性要求,含糊不清,令学生不知所措答非所问。如有教师问学生:盐类水解的关键是什么?③在问题的引导中缺乏必要的深度,浅尝辄止,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有教师问学生:H 的检验有哪些方法?有学生说加锌,这时又有学生说加铁,还有学生说加镁……若此时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宽泛的引导,必然使学生陷入思维的惰性中去。④有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齐声回答,课堂上响彻一片“是不是?”“是!”“好不好?”“好!”“有没有?”“有”之类的问答声,其实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再回答,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随声附和,这种齐声回答的教学不具备启发性。
二、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现象和误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和探索,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1.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素质
首先,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有所转变,这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应该从固有、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从传授式向自主化的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关键。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这对化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化学教师具备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和设计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要深化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看,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活动过程体验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应珍视化学实验在对学生能力培养及促进教学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作用,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化学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一是要多听他人的课,多到外校去听示范课和研讨课等,学习他人对化学教材的处理和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是要主动承担公开课,勇于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从中获得展示自己和评价自己教学的机会,进而促进自身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三是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的习惯,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四是经常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开展专题教学研究,获取教学研究成果,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不断走向成熟。
2.教师应提高“提问”技能
启发式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化学教师要用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提高“提问”技能。启发式教学思想渊源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不断反洁和归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正确结论的模范教师。作为现代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应该多反思: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笔者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至少应符合下列几点要求:(1)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2)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3)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4)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學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例如进行“钠的化合物”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中滴加水能燃烧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
②如何证实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通过实验碰撞学生的固有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③设计一实验证实过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类似反应。(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④1摩尔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联系旧知识分析该反应方程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反应实质)
⑤碳酸钠与酸反应为何比碳酸氢钠慢?(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突破学生思维障碍。)
⑥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固体与溶液?(知识的灵活应用)
整个教学围绕问题与实验展开,学生在视觉及新旧知识的冲击下掌握了其实质性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知识。
3.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为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为每个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在不断的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3)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例如,在学完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很多学生反映本章知识很零乱。本章复习课进行合作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可运用第二章所学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对第四章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由于学生们的分类角度与方法各异,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形式与结果也不同,各具特色和优点,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极大收获。
4.发挥化学作业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作业的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它独特的含义和功能。通过布置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功能在于:
要发挥化学作业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作业设计、讲评应做到:一是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牢固的“有意义”的建构;二是必须重质量,应选择覆盖重点内容的典型练习;三是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实现“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学习”。此外教师要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讲评时一定要讲清楚练习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能学会知识的迁移,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
以上仅是笔者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几点探索,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值得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英武,郑启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化学教学,2008,5.
[4]左昌伦.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J】.湖北教育,2002(23).5.
[5]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