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例证《飞天》的包容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接到鲁院同学郭晓琦的微信,告之今年是《飞天》杂志创刊七十周年,嘱我写篇纪念性的文字。一刹那,我被“七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给定住了。记得有个电视节目叫历史上的今天,往七十年之前追溯,那一年,父亲两岁,承祧给祖父当嗣子。这无疑为祖父一脉的延续与新生。对一本与父亲同时代诞生的文学刊物,在我的内心除了增添情感的砝码之外,更多是尊重、敬畏和仰视。
   我可能算不上《飞天》杂志的常客,十年来发表过四个小说。两个中篇:《有花出售》和《假唇》,两个短篇:《酒干倘卖无》和《敲钟者》。这对于创作量本就拮据的我来说,已经不少了。最先发表在《飞天》上的是《酒干倘卖无》,发表于2011年第12期,后来被《中华文学选刊》2012年第2期转载。这个小说是我在鲁院学习期间创作的,那是段美好的时光,留给我的是消磨不掉的愉悦和温馨,是永恒的不可复制的记忆。那时,我从事小说创作十来年了,转载的小说并不多,《酒干倘卖无》的转载对我是种莫大的鼓励。在鲁院,目睹身边的同学取得的丰硕的创作成绩,除了暗自惭愧之外,也想努把力,趕一赶,幻想着将与同学之间的差距缩小一点。这大概是我当时闭门不出的主要原因。
   2016年,《飞天》杂志在评选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时,将这一奖项给予了《酒干倘卖无》。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内心的感动无法言说,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塑形一个基层作者坚持创作的信心,可谓用心良苦。这是对我最具力量的激励和鞭策。
   2013年,《飞天》在第9期头条刊发了拙作《有花出售》,《作品与争鸣》在当年第11期转发了该小说。后来,《飞天》杂志推荐了这个小说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虽然名落孙山,但《飞天》杂志不遗余力推介普通作者的作品,由此可见一斑。2015年,我以该小说的标题为书名,出版了小说集《有花出售》。另外两个小说,《假唇》发表于2016年第11期,《敲钟者》则是2018年第4期。
   审视这四个小说,无一例外都是以江南小县城生活为背景的,这构成了我创作上一根清晰的主线。我的创作属于两轮驱动式的,一只轮子围绕乡村而转动,另一只轮子则是以小县城为中心。我在乡村和小县城之间往返,乐此不疲。这四个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些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果是我的邻居们阅读我的小说,他们很难将其中某个人物同身边活生生的人画上等号。那些原型被我着妆打扮后已经面目全非,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不可相认。他们像是某个人,又不是某个人。我也很担心与我同城的人们能够认出他们,对号入座;如果真有类似情况发生,毫无疑问,那是我的失败,我会因此非常沮丧。这种事情还真发生过一次,2006年,我创作过一部乡村题材的中篇小说,小说中确有原型,虽然被我乔装打扮过,但还是被他认出来了。他甚至托人从上海买回来一本刊物,认真阅读后来找过我。创作之前,我只是道听途说过他的故事,他见到我后给我讲述了一段我尚不知晓的情节。他讲述的时候很冷静、很客观,好像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我很吃惊,如果早一点知道,那部小说可能会写得更完美一些。这个插曲提醒了我,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应该抱点幻想的,而创作不能完全依赖想象,生活中毕竟有着太多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后来,他再也没有找过我,在见到我之前,他已经走出了当年那件事情的影响,他的生活同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处在平静而平庸的俗世幸福之中,再无波澜。对底层的人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平安而富足,还要企求什么,还能奢求什么。
   我在小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深知人们的习性。小县城就像一个封闭的村庄,四周被高墙围困。人们之间的关系几近透明,而又微妙,无法把握。若是有矛盾、罅隙,不到图穷绝不见匕首。很多事情都是背后完成的,等到摆到桌面上,其实早就木已成舟。两个陌生人在街头遇见,聊不到三句话,彼此的距离就会走近一大截。因为有个第三者,要么是他们共同的朋友,或者老乡、或者战友、或者同事、或者同学、或者亲戚。如果不是特别厉害的冲突,都有可能被第三者调停,最终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双方各退一步,相互妥协、谅解,达成人际关系上的某种平衡。正因天地的窄小,彼此有太多共同的地方,有太多共同的诉求。其中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向往和追逐。发表在《飞天》上的几个小说,其中就有这种人物,他们无论出走、逃离,还是奔向新生活,都是冲着外部世界而去的。外部世界是光亮,他们像飞蛾,一次次朝光亮义无反顾地扑去。《有花出售》中受尽虐待而杀死丈夫逃往南方的“谢青”,及特殊年月不得不离开古城的传奇女人“雪后梅”,她们身上都携带有这种光亮的动能,在悲剧的凄楚中焕发抗争的力量。
   当毫无意义的庸常日复一日、无限重复、执拗而又亘久时,生活变成一种惩罚。没有终点的受刑,大多数人选择了默默承受,他们是此种意义上的英雄。另有一些精神流浪主义者,并不满足于安放肉身,而是执着于寻找安放灵魂的所在。尽管这些人是小众、极少数,却是小县城里最显赫的精神贵族。我啰嗦这些的原因,在于《飞天》接纳了这些小人物,这些良善、卑微、孤独而又带着光芒的灵魂。很显然,我是其中一个,早已化身于自己的小说中。我不想让人看出来,所以总是躲藏在某个人物的背后。
   我重申我啰嗦这些的原因,是为了向您例证《飞天》的包容。《飞天》是西部文学的集结地,同时又放眼整个文坛,自有一种开放、开阔的胸襟和气度。
   我同《飞天》的结缘,如果具体到人,是同其编辑郭晓琦的交往开始的。放到大里说,还是因为文学。2011年上半年,我在鲁院高研班学习,刚巧与郭晓琦同一期。他是诗人,一个率真的人,一个真挚的朋友。文学创作之初,我写过一段时间的诗歌,后来是因为觉得自己写不好,才转向了小说。郭晓琦是我喜欢的诗人,比如说他的《在半山坡遇见一个罗锅老人》——
   很难想象,一个背着一座山的人
   是怎样
   爬上另外一座山的——
   又比如说,他的《打磨一把铡刀》——
   我弯腰。十年时间里,我弯着腰
   打磨一把呆笨的铡刀
   一把退出生活的铡刀
   我用一块青石板,一桶黄河水
   对付那些堆得越来越坚硬的铁锈——
   说句不怕丢丑的话,我的那些所谓诗作在他跟前根本不敢拿出来。我个人可能偏好这种散发巨力的诗歌,但在鲁院,包括现在,都没有向他表示过这种喜欢。写这篇文字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离开鲁院后,我将《酒干倘卖无》投给了他,有可能当时他是负责编辑诗歌,故将拙作转给了另一个编辑赵剑云。赵剑云是鲁8的,是师姐,年龄比我小,我有时会在微信中称她为小师姐。我开玩笑说,这得感谢鲁院,为我们这些后来上鲁院的大男人培养了这么多小师姐。她回复了一个笑脸的表情,看得出有些得意。我发表在《飞天》上的四个小说,责任编辑都是她。她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勤奋的小说家,长篇小说一部接一部出版。说老实话,同这样的编辑打交道压力山大。在我倍感压力的同时,是他们在对我“催熟”,在催促我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在我没完成这篇文字时,郭晓琦给我的微信发来了一张小女孩的图片,图片中的小女孩鬼灵精怪的。我回他一个表情,他回我一句话:没事,每天亲老哥一下。谁受得了这种撩拨?
   好像跑偏了,回到正题上吧。我要说出我的祝愿——祝愿《飞天》越办越红火,成就更多作者的文学“飞天梦”!
   谨向《飞天》的编辑老师们致敬!
  责任编辑 郭晓琦
其他文献
大雨落下,海棠和木棉在凋谢  剩下高楼,噪音,穿墙术,清净的耳根  外出的人,背负舆论和危墙  在瑟瑟春雨中,渴望一个好天气  1901室,与从前一样  简单、空阔,有落魄之美  我与云影,与诗,与她返回后的孤寂  像桌上那盞灯,孤单地亮了一夜  我陪它们静坐。听穗园的雨,不能寐  翻阅一本诗集,辨别那些化名和隐喻  在指向不明的意象中  将语言的光芒,赋予颓败的肉身
期刊
別等了。等不到了  在爱情到来之前  母亲不能再生我一回  我也不是一株草  秋天的时候  把身体里的所有污秽  不堪和肮脏  都脱掉。春天  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然而,我不是那些草  我的母亲也不能重新生我一回
期刊
祖 国  黑暗尽头的一件青铜乐器  用灼烫一遍一遍吹奏,呼唤……  一条源头之水,波涛翻涌  一支尘世的船队,闪闪发光  一团篝火点燃,继续新颖的一天  一列火车穿过隧道,寄身风云  瓦蓝瓦蓝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平原  有人远游,有人无眠  千里之外,一个黑脸的铁匠  向天下英雄传授捶打与淬火的手艺  立春之后,腰缠红绸的鼓手  向天空深处送上磅礴的肺腑  清风徐徐,水月自在  山坡之上,万物向更远
期刊
是不是風让我鼓起了勇气  坐在春天的山坡上  谈一些朴素的事  把想说给你听的话  一句一句慢慢交出来  身旁的芒草正在拔节  安静地听不出声响  风很轻 让我想起一些  溪流经过的日子  细碎的山花开出阳光经过三棱镜的美  拂面的风啊  能不能吹得久一些
期刊
小 黑  囚禁在身体里  三十年,挠地,狂吠  一次次要跑出来  把我的心,叼出来  我的小脑,骨骼,肌肉  在磨损,变小,撕裂  排列着深深浅浅  细密的牙印  我疼,念念不忘  一条小狗。叫它小黑  就像在为我的来世  命名  魔 镜  从树上放到地面  小黑咽下最后一口气  眼睛还一直睁着  勒死它的大陈  我的无措,妹妹的躲闪  弟弟的起哄  抹着油嘴,心满意足的客人  还有围观的,那些街
期刊
車前子,原名顾盼,1963年生于苏州,现居北京。诗人、散文家、水墨工作者。出版有诗集、散文随笔集、评论集等三十余种。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二十一世纪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新时期文学横跨三代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期刊
乡 音  南下北上,他乡常作故土  俨然醋溜过的普通话,即使不标准  也不得不生硬地说啊  又一口饮下  满杯火一样燃烧的热烈啊  满杯山雀的啼鸣,五谷的清香  竟不知身在何处  乡音跟着醉意不请自来  信天游里的乡音  小米饭里的乡音  父亲母亲的乡音  山坡上野花一样自由地开放了  沟底下小溪似的自在地流淌  一阵暖风从高原吹来  再不用装腔作势了  乡音,土腔土韵  尽管大家云里雾里听不明白
期刊
无限小  “上小学了,可以不用交学费了……”  瘦弱的母亲  牵着七岁的女儿  撵着晨光。像是自言自语  “等攒够钱,我们就带爸爸去昆明治病。”  小女孩点头,说:“嗯!”  她的个头小小的  声音小小的,就连  眼眶里噙着的快乐  也是小小的  在人间  你得抬头看看天空  才会理解一只鹰的孤独  你得努力垫起脚尖  才能碰触一个果实的饱满  和它骄傲的野心  你得赶路,奔跑,哪怕在雨中……  
期刊
那时我还在乡村小学当代课老师,有一次,同学骑脚踏车来到我们简陋的朱家门小学,她还没来得及跨下车,声音已经飞进办公室。她宣布了震惊我的世界的消息:她要去大西北了!   当时,我正趴在办公桌上,用一支圆珠笔在写小说。我无限羡慕她,问她通过什么途径去大西北,去那里干什么。她潇洒地甩甩长发,说:有汽车坐汽车,有火车坐火车,没有车就走路去,总能到的。   那时,浪迹天涯曾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我迅速决定跟她
期刊
《飞天》赞  ——贺《飞天》杂志创刊70周年  高 平   呕心沥血办名刊, 陇上文学会飞天。几换苑称情不变, 常更编者笔新鲜。培植俊秀真无数,选载华章太可观。杂志从来不白发,七十岁上正青年。  《飞天》创刊70周年感吟  李云鹏   一   厚土敦煌根植深,依稀丝路汉唐音。追新不后时轮转,向重泥香百姓心。  二   忆昔时艰仍守诚,抵头几案夜灯明。嫁衣谁解能寻味?阡陌觅珍一穗青。  三   陇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