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考语文中,现代文的阅读是每卷必考,而且是每卷两篇,或记叙文加说明文(多是科学小品文),或记叙文加议论文,不仅分值较重,而且要花的时间也较多,又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因为,现代文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中考语文测试的一项重点,同时也是一项难点。另外,很多考生还缺乏一定的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由于上述两种原因,导致了多数考生不会答题或答题时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一、快速阅读,掌握文体
快速阅读以后,要求迅速判断文体。文本到底是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和抒情,也许还有说明)、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还是议论文(以叙述为辅,议论为主),这可以说是一读明了的。然后,再迅速按文体的分类进行分步解决。
1.记叙文。在完成第一遍阅读后,①要特别注意内心的感受,因为读者内心的感受就是作者写此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且此時的情感也最为真实。②用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文章的叙事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2.说明文。①要区别是实物类还是事理类,这也是一读明了的。②了解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绝大部分说明文,尤其是实物说明文,往往标题就是说明对象)。③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3.议论文。①判断类别,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驳论:先把别人的论点拎出来,批驳它的错误所在,然后再亮出自己的看法。②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快速阅读完文章之后,一定要把文章后面的题目认真阅读,了解考题内容和角度。有时,考题也能对文体的判断尤其是记叙的细分起到提示作用。
二、带着问题阅读,掌握考题答案所在的位置
1.记叙文。①对文体进行进一步细化:狭义(写人、叙事)的还是广义(散文、小说及新闻)的记叙文。②针对不同的文体,认真分析事件和人物。③注意文中所使用的不同的修辞方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④不管是何种记叙文,一定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说明文。①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有的文章会集中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有的则是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当中,还有的也不介绍特点。②辨别和统计文本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③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④了解文本的结构。这也是容易判断的,文本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3.议论文。①明白文本的论点是如何提出的。②分析文章围绕着论点选用了哪些论据。③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文一样,也有三种形式,但议论文大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跳读文章,解决问题
1.记叙文。①在阅读理解中,往往会有词语的理解。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地联系句子和段落来解释,语言表述不要拖沓冗长。②分析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这类题目是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学生最感棘手的题型,往往把握不够准确。办法是:先找文中使用的修辞,没有修辞找动词,没有动词找副词,啥也没有看句式。③若是分析一个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我们常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在句首,不是“引出下文”就是“总启(起)下文”的作用;若是在文中,一般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是在结尾出现,通常都是起着“总结上(全)文”的作用。
2.说明文。一般来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或有何作用”和对句中确数或约数的作用理解的题型是肯定会出的。其实,它考的是学生对说明文三大特点(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的理解。在说明文阅读的答题中,要求学生用“说明”一词来解答题目,并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
3.议论文。答题时,一般都要围绕论点或分论点来回答。答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论述”、“论证”、“阐明”、“阐述”这类词语来答题,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记叙文的阅读归纳为“三遍九步法”(内心的感觉、叙事的顺序、事件的分析、人物的刻画、景物的特点、修辞的运用、主题的把握、写作的手法、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阅读归纳为“三遍六步法”(说明对象、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议论文为“三遍五步法”(中心论点、论点的提出、论据类别、论证方法、文章结构)。
参考文献
[1]居桂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把握与阅读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4).
[2]赵志伟.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语文教学,2009(6).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快速阅读,掌握文体
快速阅读以后,要求迅速判断文体。文本到底是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和抒情,也许还有说明)、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还是议论文(以叙述为辅,议论为主),这可以说是一读明了的。然后,再迅速按文体的分类进行分步解决。
1.记叙文。在完成第一遍阅读后,①要特别注意内心的感受,因为读者内心的感受就是作者写此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且此時的情感也最为真实。②用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文章的叙事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2.说明文。①要区别是实物类还是事理类,这也是一读明了的。②了解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绝大部分说明文,尤其是实物说明文,往往标题就是说明对象)。③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3.议论文。①判断类别,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驳论:先把别人的论点拎出来,批驳它的错误所在,然后再亮出自己的看法。②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快速阅读完文章之后,一定要把文章后面的题目认真阅读,了解考题内容和角度。有时,考题也能对文体的判断尤其是记叙的细分起到提示作用。
二、带着问题阅读,掌握考题答案所在的位置
1.记叙文。①对文体进行进一步细化:狭义(写人、叙事)的还是广义(散文、小说及新闻)的记叙文。②针对不同的文体,认真分析事件和人物。③注意文中所使用的不同的修辞方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④不管是何种记叙文,一定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说明文。①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有的文章会集中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有的则是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当中,还有的也不介绍特点。②辨别和统计文本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③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④了解文本的结构。这也是容易判断的,文本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3.议论文。①明白文本的论点是如何提出的。②分析文章围绕着论点选用了哪些论据。③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文一样,也有三种形式,但议论文大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跳读文章,解决问题
1.记叙文。①在阅读理解中,往往会有词语的理解。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地联系句子和段落来解释,语言表述不要拖沓冗长。②分析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这类题目是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学生最感棘手的题型,往往把握不够准确。办法是:先找文中使用的修辞,没有修辞找动词,没有动词找副词,啥也没有看句式。③若是分析一个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我们常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在句首,不是“引出下文”就是“总启(起)下文”的作用;若是在文中,一般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若是在结尾出现,通常都是起着“总结上(全)文”的作用。
2.说明文。一般来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或有何作用”和对句中确数或约数的作用理解的题型是肯定会出的。其实,它考的是学生对说明文三大特点(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的理解。在说明文阅读的答题中,要求学生用“说明”一词来解答题目,并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
3.议论文。答题时,一般都要围绕论点或分论点来回答。答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论述”、“论证”、“阐明”、“阐述”这类词语来答题,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记叙文的阅读归纳为“三遍九步法”(内心的感觉、叙事的顺序、事件的分析、人物的刻画、景物的特点、修辞的运用、主题的把握、写作的手法、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阅读归纳为“三遍六步法”(说明对象、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议论文为“三遍五步法”(中心论点、论点的提出、论据类别、论证方法、文章结构)。
参考文献
[1]居桂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把握与阅读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4).
[2]赵志伟.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语文教学,2009(6).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