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大同市农民收入现状,提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翻番的对策,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特色产业;农民收入;现状;对策;山西大同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27-01
大同市自然条件相对差,风大沙多,高寒冷凉。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差距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大同市贯彻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特色化城镇进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办法,多管齐下、多种途径增加农民的收入。
1 大同市农民收入的现状
大同市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4 936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 700元,实现了连续6年两位数增长,基本消除了农民人均纯收入5 000元以下的县。但是仍低于全省人均收入6 330元的水平,离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达到万元以上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1 种粮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大同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粮食产量逐年增长。2012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89万hm2,比2011年增加0.21万hm2。据统计,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可达94.9万t,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比产量最高年(2011年的85.9万t)增加9.0万t,增幅10.5%。同时,全市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明显增加,玉米2012年单产水平达到5 002.95 kg/hm2,比2011年增加758.55 kg/hm2,增幅17.87%。
1.2 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
大同市近年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全市规模健康养殖小区已从2002年的14个发展到2012年底的530个,园区化养殖已占到70%以上。新荣区半坡店村建成规模化养殖园区发展奶牛养殖,全村基本实现“户户养牛、年年增收”,仅2012年,奶牛养殖就为村里带来近350万元的收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 000多元。
1.3 设施农业增收显著
2012年大同市蔬菜总产值达19.75亿元,蔬菜总纯收入达14.4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875.06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3.7%、6.2%和8.8%。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累计新建各类温棚2.35万栋,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 980 hm2。以阳高县为例,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0.23万hm2,蔬菜已经成为该县最大的富民产业,2012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55万t,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 68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1.4 龙头企业上档升级
大同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户,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98户,2012年共完成销售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36.5%。近年来,大同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江苏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北京顺鑫集团2个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天津宝迪集团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潜力深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1.5 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提高
2012年,大同市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彻底打破了农民收入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面,劳务性收入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2012年,全市共完成农民培训29万人次,完成农业科技入户2.58万户,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另外,受企业用工短缺因素的影响,2013年农民工工资标准迅速提高,月工资标准增长200~3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2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就要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农民收入翻番的总抓手,坚持工业化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畜牧、蔬菜、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依靠特色产业发展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
2.1 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步伐
按照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思路,实施整村整乡整县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开发,加快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集中发展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南郊区是大同近郊农业板块,建议重点发展优势奶业基地、黄花基地、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阳高县、天镇县京津“菜篮子”板块,以发展蔬菜、生猪和杏果基地为重点;左云县、新荣区马铃薯杂粮油料板块,重点发展马铃薯生产基地,同时,发展莜麦、苦荞、豆类、胡麻等;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药材干果菌业板块,重点发展黄芪及黄芪羊、食用菌和东方亮小米、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九县区可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品牌。
2.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大同市农业自然条件差,发展设施农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自然灾害,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要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工程,加大推进力度。(下转第329页)
(上接第327页)
按照“畜蔬结合、以牧为主、循环发展”的思路,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要逐年逐步增加,力争每年新增2 000 hm2,实现农民户均拥有0.07 hm2设施蔬菜的目标,同时还要做好夏季露地蔬菜生产,确保农民增收[1-2]。
2.3 振兴畜牧业
围绕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规划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认真搞好大同市畜蔬结合、循环发展规划,继续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依托北京顺鑫集团、雨润集团、宝迪集团,以南郊区四方农牧5 000头奶牛园区、左云县20万只肉羊养殖园区,阳高鹏程小店、广灵、灵丘沃得利4个5万头养猪园区和大同县天佑25万只鸡场为示范,进一步扩大生猪、奶牛和肉牛饲养规模,加大规模养羊场建设力度,实现畜牧业饲养量翻番。
2.4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大市场拉动,大龙头牵动,大项目驱动,大基地联动”作为产业化发展思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以大企业为带动,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逐步建成以大同夏进乳业、大同晋宁肉类加工、阳高绿苑、华晟果蔬、广灵东方物华、荞宝、左云雁门清高、大同县黄花公司、浑源万生黄芪公司等为龙头的七大加工系列。通过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两轮驱动,争取新上一批,做大做强一批。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引导资源型企业及非公经济企业家、成功人士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商贸物流企业,必要时要做到点对点上门招商引资。着力推进大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成四方农牧5 000头奶牛项目建设,晋宁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尽快投产产生良好效益,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2.5 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把种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启动实施现代种业推进工程,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优种使用率;加快畜牧业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规模化养殖园区优良品种使用率。加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在设施农业园区和养殖园区推广使用、组装配套现代农业技术。抓住机遇,建设好全市36个区域性农技站和22个乡镇农技站,改善办公条件,安排经费,充实农技人员,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3-4]。
3 参考文献
[1] 孔德华.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J].江苏农村经济,2005(3):16-17.
[2] 唐克,万法晓.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对临沭县朱仓乡后穆疃村特色农业的调研[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660.
[3] 刘光生,王昱.关于发展河南特色农业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22(1):54-57.
[4] 吕火明.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J].四川省情,2004(2):7-17.
关键词 特色产业;农民收入;现状;对策;山西大同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27-01
大同市自然条件相对差,风大沙多,高寒冷凉。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处于起步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差距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大同市贯彻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特色化城镇进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办法,多管齐下、多种途径增加农民的收入。
1 大同市农民收入的现状
大同市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为4 936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 700元,实现了连续6年两位数增长,基本消除了农民人均纯收入5 000元以下的县。但是仍低于全省人均收入6 330元的水平,离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达到万元以上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1 种粮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大同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粮食产量逐年增长。2012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89万hm2,比2011年增加0.21万hm2。据统计,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可达94.9万t,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比产量最高年(2011年的85.9万t)增加9.0万t,增幅10.5%。同时,全市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明显增加,玉米2012年单产水平达到5 002.95 kg/hm2,比2011年增加758.55 kg/hm2,增幅17.87%。
1.2 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
大同市近年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全市规模健康养殖小区已从2002年的14个发展到2012年底的530个,园区化养殖已占到70%以上。新荣区半坡店村建成规模化养殖园区发展奶牛养殖,全村基本实现“户户养牛、年年增收”,仅2012年,奶牛养殖就为村里带来近350万元的收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 000多元。
1.3 设施农业增收显著
2012年大同市蔬菜总产值达19.75亿元,蔬菜总纯收入达14.4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875.06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3.7%、6.2%和8.8%。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累计新建各类温棚2.35万栋,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 980 hm2。以阳高县为例,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0.23万hm2,蔬菜已经成为该县最大的富民产业,2012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55万t,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1 68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1.4 龙头企业上档升级
大同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户,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98户,2012年共完成销售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36.5%。近年来,大同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项目、江苏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北京顺鑫集团2个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天津宝迪集团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潜力深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1.5 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提高
2012年,大同市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彻底打破了农民收入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面,劳务性收入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2012年,全市共完成农民培训29万人次,完成农业科技入户2.58万户,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另外,受企业用工短缺因素的影响,2013年农民工工资标准迅速提高,月工资标准增长200~300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2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就要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农民收入翻番的总抓手,坚持工业化理念,实施产业化运作,集中打造畜牧、蔬菜、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依靠特色产业发展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
2.1 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步伐
按照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思路,实施整村整乡整县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开发,加快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集中发展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南郊区是大同近郊农业板块,建议重点发展优势奶业基地、黄花基地、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阳高县、天镇县京津“菜篮子”板块,以发展蔬菜、生猪和杏果基地为重点;左云县、新荣区马铃薯杂粮油料板块,重点发展马铃薯生产基地,同时,发展莜麦、苦荞、豆类、胡麻等;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药材干果菌业板块,重点发展黄芪及黄芪羊、食用菌和东方亮小米、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九县区可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品牌。
2.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大同市农业自然条件差,发展设施农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自然灾害,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要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工程,加大推进力度。(下转第329页)
(上接第327页)
按照“畜蔬结合、以牧为主、循环发展”的思路,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要逐年逐步增加,力争每年新增2 000 hm2,实现农民户均拥有0.07 hm2设施蔬菜的目标,同时还要做好夏季露地蔬菜生产,确保农民增收[1-2]。
2.3 振兴畜牧业
围绕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规划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认真搞好大同市畜蔬结合、循环发展规划,继续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依托北京顺鑫集团、雨润集团、宝迪集团,以南郊区四方农牧5 000头奶牛园区、左云县20万只肉羊养殖园区,阳高鹏程小店、广灵、灵丘沃得利4个5万头养猪园区和大同县天佑25万只鸡场为示范,进一步扩大生猪、奶牛和肉牛饲养规模,加大规模养羊场建设力度,实现畜牧业饲养量翻番。
2.4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大市场拉动,大龙头牵动,大项目驱动,大基地联动”作为产业化发展思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以大企业为带动,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逐步建成以大同夏进乳业、大同晋宁肉类加工、阳高绿苑、华晟果蔬、广灵东方物华、荞宝、左云雁门清高、大同县黄花公司、浑源万生黄芪公司等为龙头的七大加工系列。通过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两轮驱动,争取新上一批,做大做强一批。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引导资源型企业及非公经济企业家、成功人士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商贸物流企业,必要时要做到点对点上门招商引资。着力推进大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成四方农牧5 000头奶牛项目建设,晋宁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尽快投产产生良好效益,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2.5 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把种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启动实施现代种业推进工程,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优种使用率;加快畜牧业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规模化养殖园区优良品种使用率。加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在设施农业园区和养殖园区推广使用、组装配套现代农业技术。抓住机遇,建设好全市36个区域性农技站和22个乡镇农技站,改善办公条件,安排经费,充实农技人员,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全面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3-4]。
3 参考文献
[1] 孔德华.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J].江苏农村经济,2005(3):16-17.
[2] 唐克,万法晓.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对临沭县朱仓乡后穆疃村特色农业的调研[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660.
[3] 刘光生,王昱.关于发展河南特色农业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6,22(1):54-57.
[4] 吕火明.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J].四川省情,2004(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