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肉孜买买提·艾森一家告别居住了30年的低矮破旧土坯房,搬进了位于场部的80平方米新居。这一年,一家之主的艾森在小区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他十分喜欢的新工作;这一年,他们家添了一台大彩电和新家具……对于现在的生活,艾森有说不出的幸福:“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能在城镇上班。”艾森家里的变化只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家庭生活改善的缩影。
兵团许下的庄严承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仍然有差异。特别是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占兵团总人口14.5%、占兵团团场总数2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职工收入等方面与兵团整体发展存在差距。
“面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兵团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兵团的全面均衡发展。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中央交代,无法向职工群众交代。”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小康,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是兵团党委的庄严承诺。近两年来,兵团全面启动实施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分类帮扶,通过两年至三年努力,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社会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等工作目标。
在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过程中,兵团不仅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更是将惠民举措实实在在落到实处。2012年至2013年,兵团本级就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专项资金达10亿元;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使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编制内人均预算补助标准达到9万元;2012年,兵团补助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资金65.57亿元;2013年,兵团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补助预算超过60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
资源汇聚使团场焕发新活力
在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兵团党委提出: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等领导多次就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要求,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贫困程度,兵团首先将14 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作为重点扶持团场,其中三师四十四团等八个团场作为兵团重点,制定差别化、倾斜化的政策措施,避免以往无差别、“撒胡椒面”式的帮扶。同时,组成由兵团、师两级职能部门干部参加,师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进驻重点帮扶团场,推动当地城镇化建设等工作。
南疆的三师、十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最为集中,兵团出台了《关于对口支援三师、十四师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通过智力援助、项目支持等形式,联手改善受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兵团还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将新增津贴、补贴政策资金纳入人员补助基数,将重点维稳团场、团场城镇运行维护、主体生态功能区专项资金纳入综合财力补助体制范围。
两年来,经过重点扶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595套、棚户区改造10035户,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言谈话语间洋溢着对兵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随着农田水利、公路、住房、供暖、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老战士看到团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地说:“作为兵团老战士,看着团场每天都在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住宅楼和敬老院都已经盖好了,小区里的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也装上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增加自身能力是少数民族职工增收致富的关键。通过推进“三化”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启动扶贫攻坚工程、实施多元增收计划、加强双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兵团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搭建了就业和增收平台,拓宽了就业和增收渠道。两年来,仅14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就转移就业近万人。
兵团各级逐渐形成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正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三化”同步、三产协调发展转变,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转变。
一个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使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备感振奋,团场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就业渠道的不断扩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摆脱了贫困。面对这些成绩,兵团各级党委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扶贫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必须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除此之外,兵团各级积极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体作用。一师和阿拉尔市通过实施专项工程,增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围绕“一个主题”,实施“三个一千”,开展“四个一起”等,探索促进民族团结的新形式,汇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改变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融入到团场“三化”建设中,求发展、思稳定、盼和谐的愿望更加迫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能力得到提高,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日益增强。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跨越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各团场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多角度、多途径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脱贫搭建平台;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优化升级优势产业结构,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和优势衔接,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转型。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兵团党委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政策、资金、项目、企业、市场等各种资源,运用好兵团各部门争取的中央项目资金,集中优先向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倾斜。兵团要求兵团发改委、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援疆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通过项目为每个兵团扶持团场给予支持,兵团本级财务对兵团重点扶持团场给予资金扶持。
兵团农业局立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优势资源进行帮扶,加快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兵团建设局统筹使用保障性住房国家补助资金和对口援建资金,集中安排廉租住房、解危解困住房等项目,确保政策惠及困难职工群众;兵团教育局推进“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度降低入学门槛,加大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调整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教师队伍结构。
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人数较多的三师,坚持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统筹规划建设,坚持城镇建设与增加就业相结合,按照产城融合、产镇结合的思路,引导少数民族职工参加农业经营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兴办各类经营主体,鼓励他们发展自营经济、自主创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就业增收空间。
六师挑选经济基础和综合条件较好的六个团场,重点对口支援北塔山牧场的六个农牧连队;从全师各团场选派12 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牧场支医支教;师机关选派17名年轻干部到牧场挂职;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历史挂账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减免政策,帮助团场减轻负担。
建工师与三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建工集团五个企业对口支援并承建五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保障性住房1.1万户,与三师工建集团合建旺宏建筑公司,带动了三师工建集团管理、技术、质量、信誉、资质的提升。
目前,兵团各级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
如今,“举全兵团之力”的号召已经转变成兵团各级、各部门、各师、各团场的实际行动,兵团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全面发力之势。物质成果覆盖了兵团大地上,精神成果绽放在职工群众的笑脸上,这是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真实写照。
兵团许下的庄严承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仍然有差异。特别是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占兵团总人口14.5%、占兵团团场总数2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职工收入等方面与兵团整体发展存在差距。
“面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兵团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兵团的全面均衡发展。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中央交代,无法向职工群众交代。”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小康,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是兵团党委的庄严承诺。近两年来,兵团全面启动实施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分类帮扶,通过两年至三年努力,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民生社会建设显著改善、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等工作目标。
在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过程中,兵团不仅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更是将惠民举措实实在在落到实处。2012年至2013年,兵团本级就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专项资金达10亿元;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使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编制内人均预算补助标准达到9万元;2012年,兵团补助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资金65.57亿元;2013年,兵团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补助预算超过60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
资源汇聚使团场焕发新活力
在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兵团党委提出:举全兵团之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等领导多次就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要求,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贫困程度,兵团首先将14 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作为重点扶持团场,其中三师四十四团等八个团场作为兵团重点,制定差别化、倾斜化的政策措施,避免以往无差别、“撒胡椒面”式的帮扶。同时,组成由兵团、师两级职能部门干部参加,师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进驻重点帮扶团场,推动当地城镇化建设等工作。
南疆的三师、十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最为集中,兵团出台了《关于对口支援三师、十四师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通过智力援助、项目支持等形式,联手改善受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兵团还进一步调高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综合财力补助标准,将新增津贴、补贴政策资金纳入人员补助基数,将重点维稳团场、团场城镇运行维护、主体生态功能区专项资金纳入综合财力补助体制范围。
两年来,经过重点扶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0595套、棚户区改造10035户,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族职工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言谈话语间洋溢着对兵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随着农田水利、公路、住房、供暖、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及住房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老战士看到团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地说:“作为兵团老战士,看着团场每天都在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住宅楼和敬老院都已经盖好了,小区里的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也装上了,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增加自身能力是少数民族职工增收致富的关键。通过推进“三化”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启动扶贫攻坚工程、实施多元增收计划、加强双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兵团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搭建了就业和增收平台,拓宽了就业和增收渠道。两年来,仅14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兵团就转移就业近万人。
兵团各级逐渐形成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正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三化”同步、三产协调发展转变,从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转变。
一个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使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备感振奋,团场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就业渠道的不断扩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摆脱了贫困。面对这些成绩,兵团各级党委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扶贫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必须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除此之外,兵团各级积极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体作用。一师和阿拉尔市通过实施专项工程,增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围绕“一个主题”,实施“三个一千”,开展“四个一起”等,探索促进民族团结的新形式,汇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如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改变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融入到团场“三化”建设中,求发展、思稳定、盼和谐的愿望更加迫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能力得到提高,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日益增强。 举全兵团之力推进跨越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各团场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多角度、多途径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脱贫搭建平台;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优化升级优势产业结构,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和优势衔接,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转型。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兵团党委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整合政策、资金、项目、企业、市场等各种资源,运用好兵团各部门争取的中央项目资金,集中优先向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倾斜。兵团要求兵团发改委、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援疆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通过项目为每个兵团扶持团场给予支持,兵团本级财务对兵团重点扶持团场给予资金扶持。
兵团农业局立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优势资源进行帮扶,加快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兵团建设局统筹使用保障性住房国家补助资金和对口援建资金,集中安排廉租住房、解危解困住房等项目,确保政策惠及困难职工群众;兵团教育局推进“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度降低入学门槛,加大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调整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教师队伍结构。
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人数较多的三师,坚持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统筹规划建设,坚持城镇建设与增加就业相结合,按照产城融合、产镇结合的思路,引导少数民族职工参加农业经营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兴办各类经营主体,鼓励他们发展自营经济、自主创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拓展就业增收空间。
六师挑选经济基础和综合条件较好的六个团场,重点对口支援北塔山牧场的六个农牧连队;从全师各团场选派12 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牧场支医支教;师机关选派17名年轻干部到牧场挂职;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历史挂账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减免政策,帮助团场减轻负担。
建工师与三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建工集团五个企业对口支援并承建五个重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保障性住房1.1万户,与三师工建集团合建旺宏建筑公司,带动了三师工建集团管理、技术、质量、信誉、资质的提升。
目前,兵团各级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
如今,“举全兵团之力”的号召已经转变成兵团各级、各部门、各师、各团场的实际行动,兵团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全面发力之势。物质成果覆盖了兵团大地上,精神成果绽放在职工群众的笑脸上,这是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