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恒久远
世界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奔驰一号”是在1885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造出,而在奔驰造出这辆汽车的半个世纪前,电动汽车就已经问世: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制造出了第一辆直流电动汽车。从此,电动汽车的时代缓缓开启,各种电动汽车、有轨电车甚至电动火车纷纷出现。
法国物理学家伽斯顿·普朗特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后,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高峰,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与汽油车相比,拥有无排放、低震动和低噪音的优势,而且不用换挡,价格低廉。在1899年美国的汽车大赛中,一辆蓄电池电动汽车达到了106千米/小时的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到1910年前后,仅美国就有3万多辆电动汽车。可是,电动汽车巅峰时刻的到来,却也是没落的开始。此时汽油车开始大批量生产,价格大幅下降。同时,石油世纪的揭幕,使燃料价格也大幅下降。不仅如此,汽油车的行驶里程,也是电动汽车的2~3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电动汽车还是汽油车,已不难选择。因此,在1920年后电动汽车日趋式微,逐渐被内燃机汽车所取代。上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的发展陷入停滞,逐渐被人们遗忘。
咸鱼能否翻身?
直到60多年后,石油世纪接近尾声,环境问题频现时,人们才又把目光投向电动汽车。尤其是汽油车尾气对环境的威胁,让人们对电动汽车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充满期待,这也使得电动汽车在最近30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电动汽车真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咸鱼大翻身,打败曾经打败过自己的对手,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巅峰时刻吗?然而,缺陷依然:当年,电动汽车因价格、续航能力和便利性上的劣势而败于汽油车,到了180年后的今天,这些缺陷仍未得到完美解决。
科学家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那么现在有没有潜在技术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难题?很多技术都在探讨中,比如固态电池,这种电池携带的能量会是锂电池的3~4倍,能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固态电池上市之后,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续航能力的问题。但是,要想让电动汽车像汽油车一样花几分钟时间加油就可以行驶几百千米,甚至取代汽油车,是很难做到的。比如,人类发明了汽车后,火车并没有消失;发明了火车后,也没有把轮船这种运输方式取消。每种技术形式,都会成为交通的组成部分,未来会有火车、船、飞机,同样也会有汽油车、电动汽车。所以,我们没法要求电动汽车像汽油车那么方便,也不能要求汽油车像电动汽车那么清洁,本质上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两类不同的技术,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不一样的。与其这样,不如根据不同汽车的特点,让它们构成交通体系的不同部分,把它们放在能发挥各自特点的地方。
电动汽车一族里电动客车之所以首先得到应用和推广,是因为它们的运行模式是确定的,每天的运行里程、路线都很固定,所以充电、保养和维修都要方便一些。而在乘用车领域,情况完全不同。乘用车的使用情况可谓干差万别,且车主相对分散,如果想把电动汽车像汽油车那么开,现在还达不到那样的要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国外的市场调表明,家庭的第一辆车一般都会买汽油车,但第二辆会考虑买电动汽车;如果买第三辆,很多人会买电动汽车。在中国,目前很多家庭都还没有车,所以对于乘用车而言,在很长时间内汽油车仍是市场主力。从厂商的角度看,汽油车的开发相对成熟且成本容易摊销,当前还是会大力推进汽油车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商用车特别是城市客车,专家认为,电动汽车要想大行其道,至少还需30年时间。
中国在行动
解决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等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发展电动汽车。挪威2013年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到新车销量的52%,可谓成绩斐然。这背后是政府投巨资修建的3 500个充电点和100个快速充电站,还有给予使用者的种种优惠,约每年8 200美元的补助。不同的国家,情况不一样。以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正在逐步步入老年社会,绝对年龄数字意义上的老年人出行,已经形成一块巨大的市场,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可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电动汽车大有可为。未来中国很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国。
在中国,不少城市都开始使用纯电动公交研发和建设工作。各个示范城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充换电设施。浙江嘉兴建设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换电站,为未来的城市互联提供了基础。截至2013年底,仅国家电网公司就已计建成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目前,投入实际使用的电动汽车主要是城市客车,已有30多个城市在使用。从城市供电看,煤炭火力发电占据中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从初始能源到用户的效率约为33%。如果前述的区域性新能源交通系统能够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发展,那么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能超过80%。晚上不用电的时候,可以给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发生紧急状况时,电动汽车还可以组织起来作为应急供电的电源。
世界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奔驰一号”是在1885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造出,而在奔驰造出这辆汽车的半个世纪前,电动汽车就已经问世: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制造出了第一辆直流电动汽车。从此,电动汽车的时代缓缓开启,各种电动汽车、有轨电车甚至电动火车纷纷出现。
法国物理学家伽斯顿·普朗特发明可充电的铅酸电池后,电动汽车的发展迎来高峰,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与汽油车相比,拥有无排放、低震动和低噪音的优势,而且不用换挡,价格低廉。在1899年美国的汽车大赛中,一辆蓄电池电动汽车达到了106千米/小时的速度,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到1910年前后,仅美国就有3万多辆电动汽车。可是,电动汽车巅峰时刻的到来,却也是没落的开始。此时汽油车开始大批量生产,价格大幅下降。同时,石油世纪的揭幕,使燃料价格也大幅下降。不仅如此,汽油车的行驶里程,也是电动汽车的2~3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电动汽车还是汽油车,已不难选择。因此,在1920年后电动汽车日趋式微,逐渐被内燃机汽车所取代。上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的发展陷入停滞,逐渐被人们遗忘。
咸鱼能否翻身?
直到60多年后,石油世纪接近尾声,环境问题频现时,人们才又把目光投向电动汽车。尤其是汽油车尾气对环境的威胁,让人们对电动汽车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充满期待,这也使得电动汽车在最近30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电动汽车真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咸鱼大翻身,打败曾经打败过自己的对手,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巅峰时刻吗?然而,缺陷依然:当年,电动汽车因价格、续航能力和便利性上的劣势而败于汽油车,到了180年后的今天,这些缺陷仍未得到完美解决。
科学家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那么现在有没有潜在技术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难题?很多技术都在探讨中,比如固态电池,这种电池携带的能量会是锂电池的3~4倍,能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固态电池上市之后,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续航能力的问题。但是,要想让电动汽车像汽油车一样花几分钟时间加油就可以行驶几百千米,甚至取代汽油车,是很难做到的。比如,人类发明了汽车后,火车并没有消失;发明了火车后,也没有把轮船这种运输方式取消。每种技术形式,都会成为交通的组成部分,未来会有火车、船、飞机,同样也会有汽油车、电动汽车。所以,我们没法要求电动汽车像汽油车那么方便,也不能要求汽油车像电动汽车那么清洁,本质上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两类不同的技术,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不一样的。与其这样,不如根据不同汽车的特点,让它们构成交通体系的不同部分,把它们放在能发挥各自特点的地方。
电动汽车一族里电动客车之所以首先得到应用和推广,是因为它们的运行模式是确定的,每天的运行里程、路线都很固定,所以充电、保养和维修都要方便一些。而在乘用车领域,情况完全不同。乘用车的使用情况可谓干差万别,且车主相对分散,如果想把电动汽车像汽油车那么开,现在还达不到那样的要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国外的市场调表明,家庭的第一辆车一般都会买汽油车,但第二辆会考虑买电动汽车;如果买第三辆,很多人会买电动汽车。在中国,目前很多家庭都还没有车,所以对于乘用车而言,在很长时间内汽油车仍是市场主力。从厂商的角度看,汽油车的开发相对成熟且成本容易摊销,当前还是会大力推进汽油车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商用车特别是城市客车,专家认为,电动汽车要想大行其道,至少还需30年时间。
中国在行动
解决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等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发展电动汽车。挪威2013年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到新车销量的52%,可谓成绩斐然。这背后是政府投巨资修建的3 500个充电点和100个快速充电站,还有给予使用者的种种优惠,约每年8 200美元的补助。不同的国家,情况不一样。以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正在逐步步入老年社会,绝对年龄数字意义上的老年人出行,已经形成一块巨大的市场,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可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电动汽车大有可为。未来中国很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国。
在中国,不少城市都开始使用纯电动公交研发和建设工作。各个示范城市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充换电设施。浙江嘉兴建设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换电站,为未来的城市互联提供了基础。截至2013年底,仅国家电网公司就已计建成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目前,投入实际使用的电动汽车主要是城市客车,已有30多个城市在使用。从城市供电看,煤炭火力发电占据中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从初始能源到用户的效率约为33%。如果前述的区域性新能源交通系统能够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发展,那么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能超过80%。晚上不用电的时候,可以给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发生紧急状况时,电动汽车还可以组织起来作为应急供电的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