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方对卵巢早衰小鼠ER/c-Myc/TERT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ER/c-Myc/TERT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B6AF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采用小鼠透明带3(ZP3)诱导建立POF模型,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期间定时观察小鼠动情周期的变化.干预4周后,取小鼠血清和卵巢组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透明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c-Myc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健脾方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E2水平(P<0.05),降低FSH水平(P<0.05,P<0.01),提高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数量,降低卵巢透明带的荧光表达,显著增加ER、c-Myc、TERT的表达(P<0.05,P<0.01).结论 补肾健脾方通过提高E2水平,促进ER的激活,刺激c-Myc的表达,进而调节TERT的表达,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发育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是其发挥治疗POF作用的途径.
其他文献
脑内脂质是神经细胞中发挥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大脑包含成千上万种脂类,但复杂的脂类成分多样性和每种脂类的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是很清楚.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参与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展,尤其是对于阿兹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总结了胆固醇、脂肪酸、甘油磷脂和鞘脂等几类主要脂质在AD和PD及其他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默认网络(DMN)内功能连接的改变,揭示潜在的疗效机制.方法 纳入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行fMRI,同时选取20例健康受试者作对照,比较患者和健康受试DMN内功能连接差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量表评分和DMN内功能连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治疗后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P<0.01)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阵发性心房颤动“肝风为使、心火为源、风火相煽”病机理论及临证辨治经验,认为肝肾亏虚、郁火和虚火内生是房颤起病之源,内风引动、风火相煽、挟痰挟瘀、戗犯心脑是房颤发作及其中风变证的病机关键,提出滋阴息风、泻火镇悸的关键治法,以此学术思想指导房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草药中,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抗氧化、化学预防等作用.笔者聚焦在药物代谢、免疫调节、化学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芳香烃受体,在系统综述芳香烃受体功能及调控模式基础上,总结了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对芳香烃受体的激动或拮抗作用,并对常见黄酮成分通过芳香烃受体发挥其抗肿瘤、抗溃疡性结肠炎、抗特异性皮炎的独特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上述疾病治疗中潜在前景和局限性.
目的 通过观察枳术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受体(5-HT4R)、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方组及阳性药(普芦卡必利)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STC模型,枳术方组随后灌胃枳术方,阳性药组灌胃普芦卡必利.检测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肠道炭末推进率,结肠组织中5-HT4R、CaM、MLCK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和炭末推进率明显降低(P<0.05,P<0.
目的 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潜阳育阴颗粒,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血压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
目的 探讨苯并[a]芘(BaP)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建立细胞模型进行机制研究.Western blot检测BaP处理的细胞中AQPs表达与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相比,人羊膜上皮细胞中AQP-8、蛋白激酶A(PKA)以及环磷酸腺苷(cAMP)随着BaP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1),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随着BaP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均<0.01)
目的 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住院的538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单纯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与单纯银屑病患者相比,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体质量指数(BMI)、银屑病家族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分析地榆水提物在大鼠血清、尿液及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探讨地榆中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2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进样量3μL,柱温40℃.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范围m/z 50~1500,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比较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 H )是后天获得性干细胞疾病,是部分造血干细胞磷脂酰肌醇聚糖 A (PIG-A)基因突变及其非恶性克隆所致.PIG-A 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经克隆及多向分化,将缺陷经各系祖细胞依次传导至下游各阶段血细胞,使其性能改变而致 PN H 患者产生慢性(阵发性)血管内溶血、外周血细胞减少、血栓形成等各异的主要临床表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