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迁精神”在新中国战略布局中孕育生发,在“西迁人”数十载奋斗中发展延续,在新时代复兴征程中提炼升华,形成了爱国、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核,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进取意识、锤炼担当品格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应立足价值引领,将“西迁精神”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知行合一,将“西迁精神”引入实践教学全过程;拓宽传播载体,将“西迁精神”融入网络教学新平台;弘扬特色文化,将“西迁精神”导入校园文化大工程,从而推动“西迁精神”全方位、立体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迁精神”在新中国战略布局中孕育生发,在“西迁人”数十载奋斗中发展延续,在新时代复兴征程中提炼升华,形成了爱国、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核,对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进取意识、锤炼担当品格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应立足价值引领,将“西迁精神”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知行合一,将“西迁精神”引入实践教学全过程;拓宽传播载体,将“西迁精神”融入网络教学新平台;弘扬特色文化,将“西迁精神”导入校园文化大工程,从而推动“西迁精神”全方位、立体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鼓吹“娱乐至上”的泛娱乐主义,已然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一股泛起势头迅猛、破坏力显著的社会思潮.究其实质,当代中国泛娱乐主义体现为资本逻辑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耦合,具有立场上的相对主义,原则上的解构主义以及旨趣上的“傻乐主义”等特征.泛娱乐主义思潮弱化政治意识,冲击理性精神,解构主流价值,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亟待通过解构异化娱乐价值、抵制泛娱乐主义话语渗透;强化主流价值引领力、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坚持先进文化导向、有序规范娱乐文化市场等对其进行回应与纠治.精准研判、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新增了“明辨”等栏目,使呈现方式更加多元,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的有益尝试.以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的内容为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的“明辨”,能够澄清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认识误区,为他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更好的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在原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主要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中央文件精神,对原有内容进行了章节结构的调整、具体内容的增补删减以及编写体例形式的创新.在阐明总体修订思路和教学目标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本章教学的三个重点难点,并根据修订的总体思路,结合教学实际对于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使命的新境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的新途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契机.伟大建党精神是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应以其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其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以其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并要注重促进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丰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保证伟大建党精神的高质高效融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表现为培育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准在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长为时代新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时代新人时必须加强责任教育.责任教育是教育者运用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教育途径和方式,促使责任主体以知责明责为起点,在“情”“意”“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守责尽责,最后转化为履责践责的实际行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