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其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择业就业,对中国人才市场也产生不小的影响。然而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受大学价值观的影响,为此要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人力资源战略视角探讨比较中美大学价值观教育,以寻得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未来走向与可行办法。
  關键词: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中美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08-04
  一、大学价值观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之中,劳动力供需的矛盾状况日益突出:一方面,过多的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短缺使得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面临“人工饥荒”;即使在工作岗位上,也有一部分人因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或是无法完全融入工作环境而频频跳槽。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求职者甚至从业者难以接受进而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劳动力与企业单位价值观念的不相匹配已然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巨大障碍。而与这种状况相呼应的是,眼下大学生日渐迷茫的问题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高等教育研究者认为,合理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迷茫的根本所在。在全球化时代和极速变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对自身定位的偏颇认识、对社会环境的片面判断与对未来发展的模糊设想在很大程度上促生了上述劳动力矛盾状况。
  (一)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及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基本状况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价值关系的一般的或基本的心理状态、态度、观点和评价的总和[1]。正确合理的价值观符合科学精神与时代要求,体现大学生思想实际与精神追求。它不但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通过反思与创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而且可以在行为处事方面支持和帮助大学生更为有效地落实工作、完成任务,从而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衔接与统一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有利机会,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努力创建与充盈社会价值的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但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受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自觉性。大学生不断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中国改革的艰难复杂,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其社会评价积极,社会活动的参与度高,但是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淡漠。其次是务实性。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个人兴趣的追求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越发成为大学生们价值观念的主旋律,现实主义功利色彩日渐浓重。再者是多元性。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也决定了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但大多数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之政治观念上的不成熟,其价值观难免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2]。
  (二)企业价值观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的影响
  人力资源战略属于企业战略中的职能层战略,是企业战略这一纲领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而在企业运作发展过程中居于灵魂地位的企业文化则渗透于企业战略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人力资源战略起主导作用。其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因而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
  所谓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关于什么值得或者重要的信念。它是企业认为重要的原则或标准,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作为企业成员的共同信念,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并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激励力,从而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从一方面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从另一方面而言,价值观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表现与强化[3]。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而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共同价值观。当今企业中,唯有纳入企业价值观这条主线、基于价值观进行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展开人员的招聘和录用、培训和开发、晋升与跳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升组织运作的效率,使企业保持并不断提升其竞争优势。
  (三)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巨大作用
  中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却非常低,反映了从业者与其岗位匹配度的低下,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矛盾。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员工不仅能够从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层面同企业形成文化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应具备良好的价值开拓与完善能力,为组织建设不断创造生产力。基于这样的客观要求,大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学价值观教育包含进行价值引导和培养价值理性的双重过程。一方面,大学的价值观教育要求向学生传达具体的价值观。合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能够紧密贴合当下时代的发展,追随社会进步的步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融汇于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制度理念当中,在学校行政与学术、硬件与软件的各项规划配置中稳妥而有新意地向学生传达价值观念。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文化认同与价值融合的意识和能力,为其日后成为优秀的从业者奠定基础;也能帮助学生提升素质完善自我,使其逐渐成为合格的优质的社会公民。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探究价值观的理性能力的教育。通过理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成长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完善其独立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并在组织运作中合理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内涵及理解探究能力融汇于组织文化建设并为组织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由此可见,大学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本身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有利手段,而且完全可以被视为企业等用人单位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准备工作。将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甚至人力资本来看待并在价值观层面给予相应的开发和引导,是值得当今大学、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比较分析中美大学价值观教育
  选择美国大学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来探讨人力资源战略角度的价值观教育,原因有三:一是从美国已有的价值观教育现状来看,美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体系完备、覆盖广泛、力度强大,而且方式多样、内容生动、效果显著,对于中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而言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二是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看,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成果可以明显体现在其企业发展建設当中。无论是优质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素质,还是多样化的价值观鼓励,都在美国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中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三是中美两国价值观教育特点都很突出但各有不足,因此能够尝试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另外,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价值观教育缺失状况,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渗入不无关系。
  (一)中美大学价值观比较
  1.目标建设方面。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其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美国公民,培养道德上成熟并具有“美国精神”的民主公民。美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实现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拥护,形成其共同信念,培养符合其国家、民族、阶级利益的公民和资产阶级接班人,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4]。
  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实施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目标上,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培养青年良好的社会公德,主导目标是培养青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最高目标是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价值观[5]。
  2.内容实质方面。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包括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价值观教育三个部分,并有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加以辅助。内容表现在以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节俭勤奋、诚实守信、仁慈博爱为核心的道德观,以及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等许多方面,体现出教育内容隐性化、实施方式多样化、重视社会服务活动和受多元文化主义影响较深的特点[6];培养大学生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宗教的认同,进而形成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与忠诚。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必然体现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必然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当前,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是尊重与责任,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与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作为主导,并辅之以能力教育与情感教育[5]。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3.方法途径方面。美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除了通过专门的价值观教育项目实施,还通过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广泛的意识形态渗透[6]。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项目及学术项目,鼓励学生为社会利益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大学既开设人文社科、宗教艺术等显性教育课程,还通过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公共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大众传媒等隐性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到环境、文化、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当中。另外美国学校通常注重结合社会与家庭的力量,综合性运用价值灌输法、价值澄清法、道德推理法、价值分析法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多年来一直成效显著。
  中国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侧重于显性教育。各级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使用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通过周密的课程安排和规范的课堂教学来进行。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来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仅仅侧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传授”,而大多数都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学”和“受”,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与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相结合起来,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也易导致学生抵触心理的产生。同时,中国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途径上较为单一,忽视了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合力教育[4]。
  (二)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契合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得出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文化前沿来讲,美国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理论体系较为系统。事实上,美国人在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指导下,将其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到了个人发展与组织建设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其组织建设的人力资源战略中就有诸多原则与方法同学校教育相互契合。
  首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美国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管理与服务于学生。学生事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独特的和负责任的人,学校以平等方式对待每一种生存方式,在管理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美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它总是力图根据人的特点和特长设计人工作,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的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7]。
  其次是强大的制度与明确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都具备比较健全的理论和制度依据,理性主义又提供了除宗教以外的信仰来源,为学生事务管理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和取得实效提供了依据。
  再者是注重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美国大学通过校园文化强烈的感染每一个大学生,使组织中的人很快遵守这从未见著文字和事先规定的规则,并形成明确的风气和感受,使他们形成独特的观念,甚至目标趋同、价值趋同。同样,美国企业也特别重视企业环境与组织文化建设,他们把组织文化看成是企业的脊梁,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另外,美国则提出市场导向式的学院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尤其注重价值观教育。美国大学逐渐尝试通过与企业联合的办法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市场,并在学生融入企业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这无疑为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颇具借鉴意义的思路。   当然,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也存在客诸多弊端,对企业管理与运作产生过一些客观的危害。例如,美国大学生受其价值澄清教育、价值分析教育的影响,在组织工作中表现出过分强调能力主义、强调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状况会影响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使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文化前沿来讲,美国的价值观念都已被多数西方国家所认同,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而其已经被组织管理理念验证并与之相应和的教育原则与手段,对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必能带来显著的借鉴价值。
  三、对于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通过上述实况研究与比较分析可以知道,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同当前用人单位文化价值构建要求也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中国价值观教育太过注重价值观的引导与灌输,从而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培养。这看似有助于学生服从甚至融入组织价值观建设,但因此剥夺了其对自身与集体价值方向的把握与思考。再者,当前大学价值观教育方法陈旧,形式单一,部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需求。最后,大学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价值观教育相脱节,没有形成合力,甚至某些方面相互消解。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提出了对于现阶段中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一些构想。
  (一)中国价值观教育改进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视为人力资源甚至人力资本。这里既强调把学生视作未来的人力资源,通过理性教育与观念渗透将其培养为能更好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人才,又注重在学校价值观教育中应当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与制度完善,而且可以通過此种上下合力融会贯通的互动反馈方式培养学生日后为组织建设贡献力量的能力与意识。
  2.注重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价值观念与教育思维。在对于价值观教育的思考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底蕴与外来文化制度中的价值基因,同时适当结合先进文化与时代精神,不断从其他社会群体中汲取有益的价值成分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价值体系。而在教育管理思路上,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效仿中国近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这样无论从价值观念体系上还是学校管理模式上都能得到真材实料的收获。
  3.结合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原则。首先,可以通过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来强化大学管理教育,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与理念渗透于大学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在美国,高等学校都被认为是公司,具备独立自主的办学治校权利与体系,其管理思路与治学理念更易先进。其次,可以将组织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精神渗透到价值观教育中来,更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服从价值观念、培养价值理性。
  4.牢牢把握创新精神。在完善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要时刻注意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与方法创新。其中理论与内容创新是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价值观念与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大众生活理念为基础上进行;制度与方法创新则可以通过重建教学教育制度体系、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应用网络新媒体等来实现新的突破。
  (二)中国价值观教育改进方法
  1.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通过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等的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价值观教育可以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方面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构建和完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做好对现有文化及文化发展环境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确定正确合适的价值标准并着力强化员工认同。
  2.全面改进课程设置。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理论课教师应当在现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的上完善既成理论、拓展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之外开辟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其次,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专业课及其任课教师给予更为集中的关注,因而各专业任课讲师也应自觉承担起价值观教育的重任,在专业课程中积极渗透价值观念、进行价值理性引导。此外,通识教育的巨大力量不容忽视。通过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通识课程,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系统全面的理论支持与观念指导,从而构建并完善其价值观念体系。
  3.充分结合家庭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力量合成的结果。学校要注重集中和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全面沟通、及时传达,形成多方面协调配合的综合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先进理念方法的输送与家庭思想动态的反馈有机结合,能够为观念体系尚未成熟健全的大学生提供正确得当的指导方向和平稳有效的受用方式,使其在学校与家庭、学习与生活中置换出观念缓冲与过滤的机会,从而收获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平衡。
  4.积极引导社会实践。步入大学,学生已然“一只脚踏进社会”,如何在社会大熔炉中学会选择从而尽早进入职业规划,并适应和学习面向社会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意识。学校应当妥善安排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专业课教师协助合作,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有利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校园生活空间、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与实习工作,使其在实习中明白自己所学何所用、在实践中认识自我感知社会。另一方面,还应当鼓励同学们利用假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参加公益活动,从中开拓视野,培养奉献意识、关爱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着和时代精神的有力传播者,是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价值观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校的运行发展,关系到组织建设的兴衰荣辱,在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先锋的作用。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育思考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前进与发展,是对目前尚为“就学人口”、即将踏入经济活动领域的大学生这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对现阶段中国高校完善自身观念体系、改革办学治校模式的尝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中国高校应当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合理安排,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完善寻求更多尝试,从而完成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邱柏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6).
  [2] 贾春明.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3] 曲庆.企业价值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实现[J].经济管理,2008,(11).
  [4] 揭晓,陈卓武.中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44.
  [5] 教育部思政工作司.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马健生,孙珂.美国大学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1):25-26.
  [7] 戴军.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责任编辑 吴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起着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以江苏近年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例,就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市场失灵”现象,进行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探讨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学;经济政策;实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11-03  一、中小企业在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对快递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互联网与快递业的联动关系如何呢?基于互联网上网人数与快递业务量之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并利用STATA软件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截面模型和面板模型发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对于快递业务量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每当互联网上网人数增长1%,快递业务量增长0.64%。  关键词:互联网上网人数
期刊
摘 要: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把物联网应用于养老,可有力促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实现养老智能化,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和安全护理,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物联网应用于养老服务还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核心技术不够、信息安全等问题,政府可以实施政策扶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迎接养老服务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物联网;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智能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概括临空经济区发展研究的现状,选取反映武汉临空港(东西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项各类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力图解释该区域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量因子、产业增长因子和建设增长因子对区域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该区域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大框架下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因子分析  
期刊
摘 要:网络营销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拓展了企业的生存空间,但也严重地影响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如何通过产品、价格等营销要素开展网上网下的差异化策略经营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学会差异化生存,摆脱传统的价格战、渠道战是未来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中要深入研究的。通过对福贝乐总店的实际经营研究来分析其网络营销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产品、价格等的差别化经营来更有效的帮助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解决企
期刊
摘 要:通过阐述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思想,以招商银行为例,将其应用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即成本领先原则、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横向战略。  关键词: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银行经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109-02  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
期刊
摘 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对2003—2012年济南辖区四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
期刊
摘 要:自2002年至今,中国黄金市场快速发展。运用R/S分析方法对中国黄金交易市场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黄金市场Au99.99收益率的Hurst指数大于0.5,具有自相似、状态持续性、长期记忆周期等明显的非线性和分形特征。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采用非线性模型对于中国黄金市场价格序列进行分析可能会更加有效。  关键詞:黄金市场;R/S分析;Hurst指数;上海黄金交易所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中国入世以来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能够深入融入到公司各个业务领域,较为全面地反映公司努力经营的目标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工具,能够较好地将公司的战略、市场反应能力和风险管理等结合起来。主要对HB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构建——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HB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
期刊
摘 要: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能力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国内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忽视了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应在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体系中增设有关心理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交际礼仪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训课程。  关键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基础能力;实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