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环境下,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教育体系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也在逐渐进行转变,其中体育作为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为了更好实现体育体能训练,学校也是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而军事训练科目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针对军事训练科目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意义和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体能训练具有帮助。
关键词:军事训练;体育教学;体能训练;训练意义
从现阶段体育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体能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的缺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学生体育意识的缺乏,为了更好实现对学生体能训练,高校就需要重视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开展,而军事训练科目对体育体能训练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在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运用对学生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军事训练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合理运用,需要高校根据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结合,这也是其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往往比较重视,对体育训练则较为忽视,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由于学校和教师没有对体育体能训练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导致体能训练效果的不足。同时,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往往没有很多精力与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的主动参与,仅仅是通过体育课程来进行体育体能锻炼,并且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存在不足,往往他们具有大负荷工作量,需要面对诸多班级的体育课程,如果再加上学时的有限以及场地的限制等,都导致体育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教师一般仅仅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进行基本运动的专项技能以及体育知识传授[1]。
青少年的体质体能呈现出持续性的下降情况,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当作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已经呈现出社会问题的特点,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对孩子十分溺爱,过于关注和重视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他们的体育体能训练则并不关注,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以学习为主,由于他们没有对体育体能训练的意义具有客观的认识,这就导致孩子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没有养成体育训练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体育体能就会呈现出下降的情况。
二、高校主要的军事训练情况
在现阶段高校教育中,和军事训练最为关联的就是军训。往往高校按照大纲要求军事训练的理论学时要超过36个,且军事训练的时间也要不低于两周,而在实际的军事训练中往往都是按照此标准底线,甚至还有不满足训练要求的情况,这就导致军事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往往学生在大量的军事训练内容中存在疲于应付的情况,尽管在短期内实现了军事训练的效果,对学生的军事国防等教育观念实现了强化,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以及学习氛围改变,则学生就会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军事训练是缺乏长效性的[2]。同时,在现阶段高校军事训练中,主要是通过周边专业部队来实施军事课程的教学,凭借这些人员能够实现高质的军事训练效果,但这也对高校内自身军事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行了压制,进而导致这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能够得到提升和实践,这对后期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现阶段高校军事训练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固化情况,且军训的手段不够丰富,存在较长的重复时间,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军事和武装力量等进行介绍,而军事训练主要涉及军队主训和军学共训等,军训的内容没有创新度,还是站军姿、军体拳和踢正步等,需要长时间和重复性的训练,这对学生的军训热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軍事训练科目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意义
通过相关统计,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体能不合格率达到了70%,这也体现出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已经是教育和社会问题,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高校就需要注重体育体能训练课程的开展。而军事训练科目是一种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内容,其对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为了及时和有效实现对学生体能训练,军事训练科目在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引入十分必要。但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体能的训练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训练科目,并没有对军事训练科目进行有效的引入,主要的军事训练集中在入学后的军训中,因为军训的时间短,存在长效性的缺乏,所以需要在后期体育体能的训练中进行军事训练科目的加入[3]。
军事训练的科目和大学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往往军事训练的科目更加注重对军事思想以及体能方面的训练,注重思想教育和体能实效性的落实,而在大学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中,主要是对体育基本知识以及专项技能学习更加注重,两者存在的差别性,也导致训练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将军事训练的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引入,就能够在传统常规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更加规范和标准性地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对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长久的体育习惯,促进其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
四、军事训练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引入
(一)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中,对军事训练内容的引入,要对军事训练科目和体能训练课的结合性进行考虑,确保军事训练的科目和现阶段体能训练课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在原来教学基础上来实现军事训练化的效果,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比如,在现阶段很多高校都设置有游泳课程,传统游泳课程主要对基本游泳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而为了更好实现对学生体能的训练,则就可以把军事训练中的泅渡和普修课程进行结合,借助负重游泳或者延长游泳的距离等方式来对学生体能进行锻炼;另外学校还可以创新性的引入一些野外的生存训练或者行军训练等体能训练内容,增加这些训练内容的课时和标准,来让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参与到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由于学生对这些锻炼内容存在很高的兴趣,因此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对他们自身体能的有效训练[4]。 (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体育体能训练课的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科目的效果,一定要确保军事训练具有充足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军事训练教学时间的分配中,要将其设置的比例占到体能训练课程的40-50%,确保军事训练具有时间保障。比如,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手榴弹的掷远训练中,可以设置12分钟的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对手榴弹的掷远训练实施徒手的分解和练习,在基础部分教学中要做好技术动作的示范,并还借助分组法实施原地的掷远和沙坑的甩弹等训练。后对技能方面的教学设置35分钟的时间,在体能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分组循环实施练习,要求学生在手榴弹的掷远中结合跑动和匍匐等掷远方式实施练习,这样就能够对他们实现体能的综合训练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
在高校体育训练课的教学中,对军事训练科目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学校要对所选军事训练的科目具有一定的认识,相关教师具备良好的军事训练科目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然后,军事训练项目还要根据学校需求、学生以及校内场地和设施等综合条件进行选择,确保选择军事训练的项目具有良好的落实条件;另外,在军事训练的内容实施中,教师不能对部队的教学方法实施盲目的硬搬,往往部队军事训练的内容负荷和强度比较大,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动,使其能够满足对学生的体能有效训练即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能够对学生实现区别性、针对性和因人而异性的训练效果[5]。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体能训练课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十分必要,为了实现高质高效地体能训练目的,军事训练科目则对体育体能训练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科目的作用,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好军事训练科目的合理引入,这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军.探讨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26):50.
[2]王兵,咸兴娜.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5):64.
[3]张立军,石贵军,张学进.落实《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背景下的航空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8 (2):275.
[4]韩逸勤.功能性训练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19 (6):23.
[5]赫忠慧,朱赫,吴尚辉.功能性训练在高校体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 (7):31–32.
作者简介:孟红玉(1985-),女,汉,山西临汾洪洞县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鲁天学(1987-),男,彝族,云南昆明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楊丁欢(1995-),女,汉,云南保山昌宁县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军事训练;体育教学;体能训练;训练意义
从现阶段体育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在体能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学的缺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学生体育意识的缺乏,为了更好实现对学生体能训练,高校就需要重视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开展,而军事训练科目对体育体能训练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在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运用对学生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军事训练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合理运用,需要高校根据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结合,这也是其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往往比较重视,对体育训练则较为忽视,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由于学校和教师没有对体育体能训练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导致体能训练效果的不足。同时,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往往没有很多精力与时间进行体育运动的主动参与,仅仅是通过体育课程来进行体育体能锻炼,并且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存在不足,往往他们具有大负荷工作量,需要面对诸多班级的体育课程,如果再加上学时的有限以及场地的限制等,都导致体育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教师一般仅仅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进行基本运动的专项技能以及体育知识传授[1]。
青少年的体质体能呈现出持续性的下降情况,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当作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已经呈现出社会问题的特点,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对孩子十分溺爱,过于关注和重视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他们的体育体能训练则并不关注,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以学习为主,由于他们没有对体育体能训练的意义具有客观的认识,这就导致孩子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没有养成体育训练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体育体能就会呈现出下降的情况。
二、高校主要的军事训练情况
在现阶段高校教育中,和军事训练最为关联的就是军训。往往高校按照大纲要求军事训练的理论学时要超过36个,且军事训练的时间也要不低于两周,而在实际的军事训练中往往都是按照此标准底线,甚至还有不满足训练要求的情况,这就导致军事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往往学生在大量的军事训练内容中存在疲于应付的情况,尽管在短期内实现了军事训练的效果,对学生的军事国防等教育观念实现了强化,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以及学习氛围改变,则学生就会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军事训练是缺乏长效性的[2]。同时,在现阶段高校军事训练中,主要是通过周边专业部队来实施军事课程的教学,凭借这些人员能够实现高质的军事训练效果,但这也对高校内自身军事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行了压制,进而导致这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能够得到提升和实践,这对后期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现阶段高校军事训练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固化情况,且军训的手段不够丰富,存在较长的重复时间,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军事和武装力量等进行介绍,而军事训练主要涉及军队主训和军学共训等,军训的内容没有创新度,还是站军姿、军体拳和踢正步等,需要长时间和重复性的训练,这对学生的军训热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軍事训练科目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意义
通过相关统计,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体能不合格率达到了70%,这也体现出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已经是教育和社会问题,为了对这种情况进行解决,高校就需要注重体育体能训练课程的开展。而军事训练科目是一种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内容,其对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为了及时和有效实现对学生体能训练,军事训练科目在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引入十分必要。但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体能的训练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训练科目,并没有对军事训练科目进行有效的引入,主要的军事训练集中在入学后的军训中,因为军训的时间短,存在长效性的缺乏,所以需要在后期体育体能的训练中进行军事训练科目的加入[3]。
军事训练的科目和大学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往往军事训练的科目更加注重对军事思想以及体能方面的训练,注重思想教育和体能实效性的落实,而在大学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中,主要是对体育基本知识以及专项技能学习更加注重,两者存在的差别性,也导致训练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将军事训练的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中的引入,就能够在传统常规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更加规范和标准性地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对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长久的体育习惯,促进其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
四、军事训练科目在体育体能训练课的引入
(一)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高校体育体能训练课中,对军事训练内容的引入,要对军事训练科目和体能训练课的结合性进行考虑,确保军事训练的科目和现阶段体能训练课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在原来教学基础上来实现军事训练化的效果,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比如,在现阶段很多高校都设置有游泳课程,传统游泳课程主要对基本游泳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而为了更好实现对学生体能的训练,则就可以把军事训练中的泅渡和普修课程进行结合,借助负重游泳或者延长游泳的距离等方式来对学生体能进行锻炼;另外学校还可以创新性的引入一些野外的生存训练或者行军训练等体能训练内容,增加这些训练内容的课时和标准,来让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参与到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由于学生对这些锻炼内容存在很高的兴趣,因此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对他们自身体能的有效训练[4]。 (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在体育体能训练课的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科目的效果,一定要确保军事训练具有充足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军事训练教学时间的分配中,要将其设置的比例占到体能训练课程的40-50%,确保军事训练具有时间保障。比如,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手榴弹的掷远训练中,可以设置12分钟的基础知识教学部分,对手榴弹的掷远训练实施徒手的分解和练习,在基础部分教学中要做好技术动作的示范,并还借助分组法实施原地的掷远和沙坑的甩弹等训练。后对技能方面的教学设置35分钟的时间,在体能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分组循环实施练习,要求学生在手榴弹的掷远中结合跑动和匍匐等掷远方式实施练习,这样就能够对他们实现体能的综合训练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
在高校体育训练课的教学中,对军事训练科目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首先,学校要对所选军事训练的科目具有一定的认识,相关教师具备良好的军事训练科目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然后,军事训练项目还要根据学校需求、学生以及校内场地和设施等综合条件进行选择,确保选择军事训练的项目具有良好的落实条件;另外,在军事训练的内容实施中,教师不能对部队的教学方法实施盲目的硬搬,往往部队军事训练的内容负荷和强度比较大,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动,使其能够满足对学生的体能有效训练即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能够对学生实现区别性、针对性和因人而异性的训练效果[5]。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体能训练课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十分必要,为了实现高质高效地体能训练目的,军事训练科目则对体育体能训练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科目的作用,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好军事训练科目的合理引入,这对体育体能训练课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军.探讨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26):50.
[2]王兵,咸兴娜.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5):64.
[3]张立军,石贵军,张学进.落实《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背景下的航空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8 (2):275.
[4]韩逸勤.功能性训练对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19 (6):23.
[5]赫忠慧,朱赫,吴尚辉.功能性训练在高校体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 (7):31–32.
作者简介:孟红玉(1985-),女,汉,山西临汾洪洞县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鲁天学(1987-),男,彝族,云南昆明人,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楊丁欢(1995-),女,汉,云南保山昌宁县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