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物理;课堂;艺术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学生常常把电势的高低说成电势的大小.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 “开始运动”,“物体速度变为零”说成 “跑了”,“停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在日本不乏很多好的老师,但是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讲重心的概念时,我拿一玩具鸟,其重心在鸟的嘴尖上,在讲解时我仅用指尖顶住鸟嘴,鸟虽然晃动,甚至打转但就是不掉,当时我说我练了“一阳指”.大家七嘴八舌争相回答,气氛热烈,趁机我讲解重心的概念和应用.如,在讲解机械波时,为了形象地描述波动除了我拿一条粗绳在讲台上演示外,我还用胳膊舞起得象蛇动一样(霹雳舞).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波动的理解得到了增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加速度难学的原因在于生活中没有与之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头脑中缺少相应的表象.速度的变化快慢就是肉眼不能观察,而必须靠逻辑思维深入理解.讲新课之前,提供给学生如下信息:西红柿在成熟过程中,它的大小、含糖量等会随时间变化;树木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高度、树干直径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些知识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较易被学生接受,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学生就会主动建构起描述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就是变化率,即△V/△t.这样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内化,同时还能掌握比值定义物理量这一科学方法.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六、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会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之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育机智.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的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可见,偶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江苏省东台市中等专业学校
(224200)
]
关键词: 物理;课堂;艺术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学生常常把电势的高低说成电势的大小.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 “开始运动”,“物体速度变为零”说成 “跑了”,“停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在日本不乏很多好的老师,但是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讲重心的概念时,我拿一玩具鸟,其重心在鸟的嘴尖上,在讲解时我仅用指尖顶住鸟嘴,鸟虽然晃动,甚至打转但就是不掉,当时我说我练了“一阳指”.大家七嘴八舌争相回答,气氛热烈,趁机我讲解重心的概念和应用.如,在讲解机械波时,为了形象地描述波动除了我拿一条粗绳在讲台上演示外,我还用胳膊舞起得象蛇动一样(霹雳舞).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波动的理解得到了增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加速度难学的原因在于生活中没有与之相关的物理量,学生头脑中缺少相应的表象.速度的变化快慢就是肉眼不能观察,而必须靠逻辑思维深入理解.讲新课之前,提供给学生如下信息:西红柿在成熟过程中,它的大小、含糖量等会随时间变化;树木在成长过程中,它的高度、树干直径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些知识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较易被学生接受,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学生就会主动建构起描述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就是变化率,即△V/△t.这样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内化,同时还能掌握比值定义物理量这一科学方法.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六、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偶发事件”的发生.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会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之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换元、转向的教育机智.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的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可见,偶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江苏省东台市中等专业学校
(224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