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宣言》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有志之士。青年作为时代的中坚力量和接班人,更应该把《共产党宣言》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引,明确志向,勇于担当。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青年 革命 創新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的第五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理想和目标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第171个年头,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整整第100周年。171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称其短暂,也可称其漫长,许多事物都在时间长河的荡涤中消散殆尽,而另一些伟大的精神却在各种诸如书籍、典故甚至口口相传中留存至今。历经171个风云变换,寒来暑往,《共产党宣言》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足以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吸引力。如今重读《宣言》,那透彻鲜明的语言依然让人怦然心动,那自由发展的社会愿景仍旧令人神往不已。纵观《宣言》创作、发表、翻译、传播、研究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其与青年族群大有不解之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青春律动和热血的革命激情。【1】
《宣言》中到处可见奋勇战斗的革命激情,它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无限憧憬。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正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那两个震惊世界的论断:两个同样不可避免、两个彻底决裂。【2】在介绍概念、揭示关系、批判现实、表明态度的同时,《宣言》大声疾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诚如“炭”一般,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它使得青年、斗争、革命之火愈烧愈旺。当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并作为指导欧洲工人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时,位于亚欧大陆另一端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众多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和学说也传入了中国。
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组织者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成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次年,29岁的青年陈望道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博大精深,它的语言也考究、精炼,陈望道夜以继日的在油灯下字斟句酌的翻译,付出了平时翻译工作的五倍功夫,终于在两个月后大功告成。在翻译期间,全身心投入的陈望道甚至错把墨汁当作红糖和着粽子吃下,产生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对共产主义信仰一往情深的青年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他将《宣言》的价值观和救亡图存运动相结合,随后也在上海参加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
在中国,最早理解、接受进而传播《宣言》精神的,也是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孙中山在19世纪末就学习和研究过《宣言》,这也对他三民主义的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920年毛泽东同志与其老师黎锦熙的交谈中提到自己看了不下一百遍、且每读一次都有新启发的就是《宣言》这本书。周恩来在24岁时就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著名论文,长征期间,《宣言》这本小册子则是他的“贴身伙伴”,解放后,周恩来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高度评价首译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称自己是其教育出来的……可以说,《宣言》激励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被灵活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3】在该时期,《宣言》陆续有6个中文版本问世,成为党的青年干部的必读书。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将每年的5月5日,也就是马克思的诞辰日作为“学习节”,以此来缅怀这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以及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
可以说,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
时间到了今天,我国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正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新社会形态因素进行竞争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宣言》“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从而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4】
《宣言》作为伟大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纲领,指导了19、20世纪的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注定将改变世界的未来。一百七十多年来,无数的思想与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流逝,但马克思主义依然魅力无穷,青春永驻。中外革命先辈们的脚印与血泪早已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少年强则国强,在浩瀚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青年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思想对人们的启迪作用是根本性的。《宣言》对当代中国青年认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国一代”今天学习《宣言》,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而是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从中汲取理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还要立足现实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在学习《共产党宣言》时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的青年性特质与中国革命性叙事,胡献忠,青年发展论坛,2018年3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3.
【3】《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李军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 年第 4 期
【4】论《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金莲华、金仁权,党建工作,2018/11 (上)
作者简介:杨安星(1998-),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市,学生,本科,苏州大学,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青年 革命 創新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的第五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理想和目标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第171个年头,也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整整第100周年。171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称其短暂,也可称其漫长,许多事物都在时间长河的荡涤中消散殆尽,而另一些伟大的精神却在各种诸如书籍、典故甚至口口相传中留存至今。历经171个风云变换,寒来暑往,《共产党宣言》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足以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吸引力。如今重读《宣言》,那透彻鲜明的语言依然让人怦然心动,那自由发展的社会愿景仍旧令人神往不已。纵观《宣言》创作、发表、翻译、传播、研究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其与青年族群大有不解之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青春律动和热血的革命激情。【1】
《宣言》中到处可见奋勇战斗的革命激情,它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指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无限憧憬。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正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那两个震惊世界的论断:两个同样不可避免、两个彻底决裂。【2】在介绍概念、揭示关系、批判现实、表明态度的同时,《宣言》大声疾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诚如“炭”一般,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它使得青年、斗争、革命之火愈烧愈旺。当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并作为指导欧洲工人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时,位于亚欧大陆另一端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众多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和学说也传入了中国。
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组织者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成为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次年,29岁的青年陈望道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博大精深,它的语言也考究、精炼,陈望道夜以继日的在油灯下字斟句酌的翻译,付出了平时翻译工作的五倍功夫,终于在两个月后大功告成。在翻译期间,全身心投入的陈望道甚至错把墨汁当作红糖和着粽子吃下,产生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对共产主义信仰一往情深的青年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他将《宣言》的价值观和救亡图存运动相结合,随后也在上海参加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
在中国,最早理解、接受进而传播《宣言》精神的,也是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孙中山在19世纪末就学习和研究过《宣言》,这也对他三民主义的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920年毛泽东同志与其老师黎锦熙的交谈中提到自己看了不下一百遍、且每读一次都有新启发的就是《宣言》这本书。周恩来在24岁时就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著名论文,长征期间,《宣言》这本小册子则是他的“贴身伙伴”,解放后,周恩来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高度评价首译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称自己是其教育出来的……可以说,《宣言》激励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被灵活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3】在该时期,《宣言》陆续有6个中文版本问世,成为党的青年干部的必读书。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将每年的5月5日,也就是马克思的诞辰日作为“学习节”,以此来缅怀这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以及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对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
可以说,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命运。
时间到了今天,我国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正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新社会形态因素进行竞争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宣言》“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从而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4】
《宣言》作为伟大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纲领,指导了19、20世纪的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注定将改变世界的未来。一百七十多年来,无数的思想与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流逝,但马克思主义依然魅力无穷,青春永驻。中外革命先辈们的脚印与血泪早已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少年强则国强,在浩瀚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青年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思想对人们的启迪作用是根本性的。《宣言》对当代中国青年认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国一代”今天学习《宣言》,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而是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从中汲取理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还要立足现实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在学习《共产党宣言》时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的青年性特质与中国革命性叙事,胡献忠,青年发展论坛,2018年3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3.
【3】《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李军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 年第 4 期
【4】论《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金莲华、金仁权,党建工作,2018/11 (上)
作者简介:杨安星(1998-),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市,学生,本科,苏州大学,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