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对所在的广西省容县“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充分调查,对“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解决 “农家书屋”目前困局的对策。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分析;对策
【分类号】:S277.7
前言
“农家书屋”工程由中共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等八部委共同发起实施的一项引领科技致富、加强文化建设基础、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家书屋”的背景
根据《国家“十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特别是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制定颁布《“农家书屋”工程实现意见》。从2007年3月起,在政府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农家书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目前,容县“农家书屋”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我县“农家书屋”概况和现状
容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5个镇, 218个村,总人口82万。2012年底,按照上级要求,已经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书屋平均面积20㎡,阅览座位 15个,藏书1600册。成立农家书屋以来,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看书难的需求,但绝大部分书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常开放,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三、我县“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使“农家书屋”得到持续发展,当前的诸多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1、制度不够完善,图书流失大。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虽然容县各村都已经建成了“农家书屋”,也有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还不完美。在书屋的日常开放运行中,也没有很好地按照借阅制度去办事。比如村民借书保管不好,甚至不还;哥们借书不登记;书屋门窗没有关牢等等现象,都会造成图书大量流失。由于管理不到位,图书及设备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对书屋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2、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科学。
“农家书屋”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落实好管理人员。容县的“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都是兼职人员,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科学,影响了书屋的正常运行。比如村民想要借阅某种科技书籍,管理人员找不到图书,影响了村民的借阅需求。所以,书屋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很重要,不及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书屋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书屋里的书,就成了“书库死书”。
3、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低,影响正常开放。
容县“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都是本村的干部兼职的,工资待遇比较低,每月的薪酬只有400元左右,这极大影响了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农家书屋”为了节省报酬,让村里闲杂人管理。管理人员不稳定,没有长远规划,直接影响了书屋的功能发挥。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势必要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这样微薄的待遇,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管理员顾虑重重,不能花全部心思去管理书屋,影响书屋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没法正常开放。
4、经费不足,图书周转低下,没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倡导,建成后社会投入,由农民自我管理的模式运行,这就隐藏着很多变数。任何一项工程,都涉及到经费,没有后续资金再投入,就难以维持下去的。作为书屋,就意味着每年都要有新书入藏,要订报、杂志等等投入。据调查,容县目前没有哪家企业或经济能人与村“农家书屋”签订经费赞助协议。经费没有保障,新书少,图书周转低下,就没法满足村民阅读的需求。
四、解决我县“农家书屋”目前困局的对策
1、因地制宜,完善各村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
图书借阅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当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创造一个使“农家书屋”有效运作的软环境。(1)建立健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来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工作。(2)要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固定书屋的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水平。(3)要提倡优质服务,有条件的村应该选用驻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作为“农家书屋”主要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让管理人员想管、愿管、管好。
2、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村干部的管理业务水平。
“农家书屋” 的核心价值是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民的头脑,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这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对“ 农家书屋”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对他们进行图书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图书管理、分类、借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图书分类方面,要求他们把本书屋的图书按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和综合类六大类分类即可。通过培训,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乐奉献、业务精、能力强的“农家书屋”管理者队伍, 确保其服务最高质量与最佳效果。
3、适当提高待遇,让业务员安心工作,保证开放时间。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8月下发的《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中规定,“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得低于5天,每天开放时间不低于4个小时,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天天开放。据调查,容县“农家书屋”实际能正常开放的,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待遇问题。由于开放时间不固定,不充裕,使“农家书屋”的利用效率降低。所以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让书屋的管理者能够安心本职工作,确保开放时间,我认为是书屋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社会捐助平台,满足村民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要使书屋能持续维持下去,必须有后续资金的连续投入。既然“农家书屋”是由政府倡导,建成后社会投入,由农民自我管理的模式运行,那就得想办法去民间得到后续资金支持。可以倡导社会捐助图书;可以争取本村经济能人的赞助;有经济收入的村,也可以把经费列入村年预算。鼓励社会捐助和本村经济能人赞助是“农家书屋”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维持“农家书屋”正常开放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社会捐助平台,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只要有了经费保证,就会有图书更新,以上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真正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功能发挥,满足村民的文化阅读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总之,“农家书屋” 工程包括书屋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 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 使用好是目的。现在,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目前问题所在, “农家书屋”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人,更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接下来,只有抓住这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逐个击破,才能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吴彬:2010年巫山县农家书屋管理培训会,2010.10.18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分析;对策
【分类号】:S277.7
前言
“农家书屋”工程由中共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等八部委共同发起实施的一项引领科技致富、加强文化建设基础、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家书屋”的背景
根据《国家“十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特别是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制定颁布《“农家书屋”工程实现意见》。从2007年3月起,在政府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农家书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目前,容县“农家书屋”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我县“农家书屋”概况和现状
容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5个镇, 218个村,总人口82万。2012年底,按照上级要求,已经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书屋平均面积20㎡,阅览座位 15个,藏书1600册。成立农家书屋以来,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看书难的需求,但绝大部分书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常开放,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三、我县“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使“农家书屋”得到持续发展,当前的诸多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1、制度不够完善,图书流失大。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虽然容县各村都已经建成了“农家书屋”,也有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还不完美。在书屋的日常开放运行中,也没有很好地按照借阅制度去办事。比如村民借书保管不好,甚至不还;哥们借书不登记;书屋门窗没有关牢等等现象,都会造成图书大量流失。由于管理不到位,图书及设备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对书屋正常运行影响较大。
2、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科学。
“农家书屋”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落实好管理人员。容县的“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都是兼职人员,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科学,影响了书屋的正常运行。比如村民想要借阅某种科技书籍,管理人员找不到图书,影响了村民的借阅需求。所以,书屋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很重要,不及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书屋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书屋里的书,就成了“书库死书”。
3、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低,影响正常开放。
容县“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都是本村的干部兼职的,工资待遇比较低,每月的薪酬只有400元左右,这极大影响了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农家书屋”为了节省报酬,让村里闲杂人管理。管理人员不稳定,没有长远规划,直接影响了书屋的功能发挥。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势必要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这样微薄的待遇,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管理员顾虑重重,不能花全部心思去管理书屋,影响书屋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没法正常开放。
4、经费不足,图书周转低下,没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倡导,建成后社会投入,由农民自我管理的模式运行,这就隐藏着很多变数。任何一项工程,都涉及到经费,没有后续资金再投入,就难以维持下去的。作为书屋,就意味着每年都要有新书入藏,要订报、杂志等等投入。据调查,容县目前没有哪家企业或经济能人与村“农家书屋”签订经费赞助协议。经费没有保障,新书少,图书周转低下,就没法满足村民阅读的需求。
四、解决我县“农家书屋”目前困局的对策
1、因地制宜,完善各村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
图书借阅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原因之一,为此应当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创造一个使“农家书屋”有效运作的软环境。(1)建立健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来规范农家书屋管理工作。(2)要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固定书屋的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水平。(3)要提倡优质服务,有条件的村应该选用驻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作为“农家书屋”主要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让管理人员想管、愿管、管好。
2、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村干部的管理业务水平。
“农家书屋” 的核心价值是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民的头脑,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这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对“ 农家书屋”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对他们进行图书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图书管理、分类、借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图书分类方面,要求他们把本书屋的图书按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和综合类六大类分类即可。通过培训,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乐奉献、业务精、能力强的“农家书屋”管理者队伍, 确保其服务最高质量与最佳效果。
3、适当提高待遇,让业务员安心工作,保证开放时间。
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8月下发的《关于切实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的通知》中规定,“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一般不得低于5天,每天开放时间不低于4个小时,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天天开放。据调查,容县“农家书屋”实际能正常开放的,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待遇问题。由于开放时间不固定,不充裕,使“农家书屋”的利用效率降低。所以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让书屋的管理者能够安心本职工作,确保开放时间,我认为是书屋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社会捐助平台,满足村民阅读需求。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要使书屋能持续维持下去,必须有后续资金的连续投入。既然“农家书屋”是由政府倡导,建成后社会投入,由农民自我管理的模式运行,那就得想办法去民间得到后续资金支持。可以倡导社会捐助图书;可以争取本村经济能人的赞助;有经济收入的村,也可以把经费列入村年预算。鼓励社会捐助和本村经济能人赞助是“农家书屋”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维持“农家书屋”正常开放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社会捐助平台,在政府的引导下,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拓宽“农家书屋”工程的发展渠道。只要有了经费保证,就会有图书更新,以上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真正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功能发挥,满足村民的文化阅读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总之,“农家书屋” 工程包括书屋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 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 使用好是目的。现在,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目前问题所在, “农家书屋”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人,更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接下来,只有抓住这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逐个击破,才能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吴彬:2010年巫山县农家书屋管理培训会,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