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课堂提问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起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有利于帮助教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调整课堂教学行为。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实效;策略
提问这一种教学方式由来已久,是教师比较常用的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则是提问,他主张教学应该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并采用“叩其两端”的提问方法。在西方,苏格拉底是最早使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学者,并把这种方式称为“产婆术”。在如今的课堂中,提问仍然是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提问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由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创造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师生间的双边交流活动,而能使师生双边活动收到较大成效的手段无疑是课堂的教学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是能养成自学能力,达到我会学的学习目标。新课程对学生的这一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因此,对提问这一传统的有效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认识只是单纯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对于其中的内涵意义知之甚少。大部分教师认为提问的意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同时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以及灵活调整教学进程等等,这种认识是比较表层的,也是比较传统的,它反映出來的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显而易见,这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矛盾的。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还是“催化剂”,他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学会学习。课堂提问传统的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则远远大于上述的意义。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的策略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
(一)问题的准备阶段
1.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参照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作了很详细的规定,对于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因为这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设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进而理解重点,最后能掌握重点。教师在设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从而可以保证在设问时能保证学生在思维上的连续性,并能为一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2.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提问内容——体现梯度性
由于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会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同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不同。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学情以及认知规律有清醒和详尽的认识,问题如果太简单太直接就会没有味道,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自然就没有回答的兴趣。问题如果难度太高,能回答的人寥寥无几,就很容易造成课堂的冷场,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信心。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处。
3.设计的问题要突出初中数学学科特点
初中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有不同之处,就是初中数学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有着丰富的层次性,而且伴随着高度的概括。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命题、甚至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上升为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讲解、法则的运用、解题的思路都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
4.问题的数量要合适
在提问时,教师还要考虑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提出的问题要学生及时回答,那么提出的问题就应少一些,以一到两个为宜;如果提出问题后,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那么呈现的问题数量则可以多一点,以三到四个为宜,因为需要及时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而且学生记录教师的问题也要花一定的精力,所以问题不能多;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
5.所提的问题语言阐述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营造一种看似热闹的氛围,而是通过问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状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该问题应如何表述,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所提问题的思维方向。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当是中心明确,简明扼要的。所以,课堂提问要改变课堂提问语言的随意性,要把问题语言的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提问的实施阶段
1.提问学生的合适时机——要留有合适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
曾经有学者说过,教育就是静待花开,同样,教师在提问后也应该学会静待花开。提问完一个问题后不要急于要学生马上给出答案和解释,耐心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的,则可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索。
2.提问哪些学生——保证针对性和公平性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确保自己的上课预设能毫无意外的完成,常常会提问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对于其中一部分同学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应该考虑到问题针对性以及教学公平性的问题,不能只提问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而造成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忽略。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提问在班级中成绩较为拔尖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多提问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群体。
3.叫答的方式——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最常采用的叫答方式常常是一个一个回答或者随机抽答。由于问题的针对性不同,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叫答的方式。为了检查大面积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按组来检查,比如在检查一些算式的计算结果时,可以按组来集体回答,如果有学生的结果跟大部分同学的有出入,那么则可叫他重新演算。
参考文献:
[1] 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初中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07):1.
[2] 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4.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实效;策略
提问这一种教学方式由来已久,是教师比较常用的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则是提问,他主张教学应该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并采用“叩其两端”的提问方法。在西方,苏格拉底是最早使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学者,并把这种方式称为“产婆术”。在如今的课堂中,提问仍然是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提问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由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创造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师生间的双边交流活动,而能使师生双边活动收到较大成效的手段无疑是课堂的教学提问。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收获是能养成自学能力,达到我会学的学习目标。新课程对学生的这一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因此,对提问这一传统的有效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认识只是单纯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对于其中的内涵意义知之甚少。大部分教师认为提问的意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同时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以及灵活调整教学进程等等,这种认识是比较表层的,也是比较传统的,它反映出來的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显而易见,这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矛盾的。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还是“催化剂”,他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学会学习。课堂提问传统的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则远远大于上述的意义。
二、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的策略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
(一)问题的准备阶段
1.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参照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作了很详细的规定,对于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因为这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设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进而理解重点,最后能掌握重点。教师在设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从而可以保证在设问时能保证学生在思维上的连续性,并能为一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2.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提问内容——体现梯度性
由于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会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同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不同。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学情以及认知规律有清醒和详尽的认识,问题如果太简单太直接就会没有味道,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自然就没有回答的兴趣。问题如果难度太高,能回答的人寥寥无几,就很容易造成课堂的冷场,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信心。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处。
3.设计的问题要突出初中数学学科特点
初中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有不同之处,就是初中数学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有着丰富的层次性,而且伴随着高度的概括。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命题、甚至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上升为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讲解、法则的运用、解题的思路都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
4.问题的数量要合适
在提问时,教师还要考虑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提出的问题要学生及时回答,那么提出的问题就应少一些,以一到两个为宜;如果提出问题后,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那么呈现的问题数量则可以多一点,以三到四个为宜,因为需要及时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而且学生记录教师的问题也要花一定的精力,所以问题不能多;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
5.所提的问题语言阐述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营造一种看似热闹的氛围,而是通过问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积极思考、认真探究的状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该问题应如何表述,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所提问题的思维方向。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当是中心明确,简明扼要的。所以,课堂提问要改变课堂提问语言的随意性,要把问题语言的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提问的实施阶段
1.提问学生的合适时机——要留有合适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
曾经有学者说过,教育就是静待花开,同样,教师在提问后也应该学会静待花开。提问完一个问题后不要急于要学生马上给出答案和解释,耐心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探索。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的,则可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索。
2.提问哪些学生——保证针对性和公平性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确保自己的上课预设能毫无意外的完成,常常会提问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对于其中一部分同学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应该考虑到问题针对性以及教学公平性的问题,不能只提问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而造成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忽略。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提问在班级中成绩较为拔尖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则应该多提问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群体。
3.叫答的方式——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最常采用的叫答方式常常是一个一个回答或者随机抽答。由于问题的针对性不同,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叫答的方式。为了检查大面积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按组来检查,比如在检查一些算式的计算结果时,可以按组来集体回答,如果有学生的结果跟大部分同学的有出入,那么则可叫他重新演算。
参考文献:
[1] 欧阳芬.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初中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07):1.
[2] 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