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死亡受体3(Dr3)基因缺陷对不同结肠炎小鼠模型肠黏膜炎症的影响,并探讨Dr3基因缺陷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雌性Dr3基因缺陷(Dr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各9只,分别设为Dr3-/--DSS组和WT-DSS组。两组小鼠均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饮用5 d、灭菌水饮用2 d为1个循环,共4个循环的方法建立慢性结肠炎模型。收集雄性WT、Dr3-/-小鼠作为
【机 构】
:
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转化医学平台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 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死亡受体3(Dr3)基因缺陷对不同结肠炎小鼠模型肠黏膜炎症的影响,并探讨Dr3基因缺陷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
方法收集雌性Dr3基因缺陷(Dr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各9只,分别设为Dr3-/--DSS组和WT-DSS组。两组小鼠均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饮用5 d、灭菌水饮用2 d为1个循环,共4个循环的方法建立慢性结肠炎模型。收集雄性WT、Dr3-/-小鼠作为供体鼠,采用磁珠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筛选出WT、Dr3-/-的初始T淋巴细胞并腹腔注射至免疫缺陷(Rag1-/-)小鼠和Dr3-/-Rag1-/-小鼠,作为WT转移组和Dr3-/-转移组,从而建立T细胞过继转移诱导的结肠炎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及潜血,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肠黏膜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并计算肠炎组织学评分。通过FITC-dextran血清荧光法检测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比较两组间的DAI评分、组织学评分和FITC-dextran含量的差异。
结果(1)Dr3-/--DSS组小鼠的DAI评分在建模第12、19、26天明显高于WT-DSS组小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4周,WT-DSS组小鼠直肠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盲肠和结肠(10.130 ± 1.540比3.667 ± 0.236和7.222 ± 1.199,均P<0.05),提示WT-DSS组直肠炎症程度最重;Dr3-/--DSS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盲肠和直肠(11.330 ± 1.167比7.556 ± 1.519和9.500 ± 0.824,均P<0.05),提示Dr3-/--DSS组结肠炎症程度最重;与WT-DSS组比较,Dr3-/--DSS组小鼠盲肠和结肠的组织学评分显著增高(盲肠:7.556 ± 1.519比3.667 ± 0.236,P = 0.022;结肠:11.330 ± 1.167比7.222 ± 1.199,P = 0.026),而两组直肠的组织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r3基因缺陷使盲肠和结肠炎症加重。(2)建模后6周,WT转移组直肠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末端、盲肠、结肠中段(均P<0.05),提示WT转移组直肠炎症最重;Dr3-/-转移组盲肠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末端、结肠中段、直肠(均P<0.05),提示Dr3-/-转移组盲肠炎症最重;Dr3-/-转移组小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末端)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WT转移组(17.667 ± 0.943比14.667 ± 1.167,P<0.05),且小肠的炎症细胞浸润更为明显(十二指肠:4.000 ± 0.289比3.222 ± 0.401,P=0.135;空肠:4.000 ± 0.236比3.111 ± 0.309,P<0.05;回肠:4.889 ± 0.309比3.889 ± 0.261,P<0.05),提示Dr3基因缺陷加重小肠炎症。(3)Dr3-/-小鼠眼静脉血FITC-dextran含量明显高于WT小鼠(656.0 ± 60.9比403.8 ± 54.8,P<0.05),Dr3-/--DSS小鼠眼静脉血FITC-dextran含量显著高于WT-DSS组(1176.4 ± 109.5比545.7 ± 97.8,P<0.05),Dr3-/-转移组小鼠眼静脉血FITC-dextran含量显著高于WT转移组(1270.5 ± 112.2比711.0 ± 71.5,P<0.05),Dr3-/-Rag1-/-小鼠眼静脉血FITC-dextran含量明显高于Rag1-/-小鼠(714.5 ± 62.9比501.8 ± 59.8,P<0.05),提示Dr3基因缺陷小鼠肠黏膜通透性更高。
结论小鼠Dr3基因缺陷增加肠黏膜通透性,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加重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道近端炎症,提示Dr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肠黏膜通透性在肠道炎症中发挥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加速系数确定方法过分依赖可靠性增长模型与利用子系统进行数据融合机理不清晰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装备、环境与失效相似度综合确定复杂装备加速系数的方法.利用灰色关联与灰靶方法充分筛选历史相关样本进行信息融合,提出的方法极大程度地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对相关信息进行挖掘.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需要的数据较少,易于取得,计算简便且适用于各类新装备的各类新环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简便性与实用性.证明了方法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目的 针对实际装备中使用的串联锂离子电池组的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uck-Boost电路和反激式变压器均衡电路的分层主动均衡构架.方法 以荷电状态(SOC)作为均衡标准,制定均衡策略,建立锂离子电池二阶等效电路模型以及开路电压(OCV)特性曲线来进行参数辨识与SOC估计.实现电池组内相邻电池单体间的能量转移以及电池组间任意模组到整体的能量双向传递.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均衡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分层主动均衡构架相比传统单一相邻电池均衡构架具有更好的均衡结果,其均衡效果提升了43
针对船舶烟气中SO2的处理工艺,根据烟气流量、烟气中SO2含量,从塔径、填料层类型和高度、液体喷嘴数量、除雾装置4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参数设计和计算,最终给出了在现有烟气流量和含硫量条件下的船舶用海水脱硫吸收塔的具体参数.同时考虑烟气中含硫量的变化,并保证能够完全脱除烟气中的SO2,设置四排液体喷嘴,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根据出口处含硫量、塔内压力分布和流速分布优化了不同含硫量条件下喷嘴的启停方式.
目的 研究湿热海洋、湿热雨林、暖湿酸雨典型气候环境对7A04和2A97铝合金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7A04和2A97铝合金试样进行户外暴露试验,结合外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7A04和2A97在典型气候环境中的性能演变规律.结果 对于7A04铝合金,经过2 a的湿热海洋气候环境试验后,表面出现均匀腐蚀,抗拉强度、伸长率下降,硬度无变化;经过2 a的湿热雨林气候环境试验后,外观形貌、抗拉强度、硬度无变化,伸长率下降;经过2 a的暖湿酸雨气候环境试验后,表面出现点蚀,抗拉强度、硬度
目的 研究模拟海水环境中8-羟基喹啉(8-HQ)对B10铜合金的缓蚀行为.方法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失重法等手段,研究不同浓度8-HQ在1 mol/L NaCl溶液中对铜合金的缓蚀效果,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铜合金表面的锈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中时,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阻抗模值增大.随着8-HQ浓度的升高,8-HQ对铜合金的缓蚀效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当铜合金浸泡在10 mg/L 8-HQ的NaCl溶液中时,阻抗模值和缓蚀效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总体表现出增大的
目的 研究GJB 150.8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淋雨试验》中强化试验程序的工程实现方法.方法 在标准解读的基础上,以强化试验程序用喷嘴为对象,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喷嘴在强化试验程序过程中的流场分布,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强化试验程序试验装置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结果 在喷嘴内,压力变化剧烈,极短距离内由276 kPa迅速降至101 kPa.水流经过喷嘴经历了激烈的加速过程,从距离喷嘴出口0.01~0.4 m,水流速度从251 m/s迅速降至17.8 m/s,到远场趋于稳定.结论 分析结
对桦褐孔菌的生态学研究、人工栽培状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的关于桦褐孔菌的各类研究基础上,重点对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的 分析变速器壳体驻车耐久试验的失效根本原因,对变速器壳体进行低周疲劳优化设计.方法 首先排查壳体的化学成分、铸造质量,排除材料和工艺引起失效问题的可能性,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驻车轴孔的最大拉应变、驻车工况壳体变形、轴孔接触区域.根据局部应变分布特征,提出驻车轴修形的优化方案,并且根据壳体材料的低周疲劳参数,确定Coffin-Manson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壳体驻车轴孔优化前后的疲劳寿命.结果 驻车轴孔的最大拉应变高达0.95%,确定应变过大是导致壳体失效的根本原因.驻车轴度修形的优化方案将最大拉应
联系我国飞机飞行现状,分析了机载产品日历寿命控制的必要性.根据文献记载,简要介绍了航空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的现状,归纳了3类主要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传统定寿方法,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传统定寿方法存在的问题,整理了近年来发展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的代表性成果,介绍了3种近年来才发展的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延寿方法的具体过程.客观地综述了我国机载产品日历寿命研究存在的短板与弱项,以及日历寿命研究亟需发展的方向.为使机载产品日历寿命定寿方法研究跟
目的 针对传统垂直塔座椅弹射试验中采用刹车片制动所存在的试验准备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永磁涡流制动的方式进行制动.方法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永磁涡流制动在滑车垂直坠落试验中定点缓冲制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永磁涡流制动系统中静子板的材料方案.结果 采用永磁涡流制动系统能够满足垂直塔座椅弹射试验对40 m制动距离的要求.结论 优化的静子板的选材方案为:高速制动段采用不锈钢,中速制动段采用铜镍合金,低速制动段采用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