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一轮语文教学改革,要求贯彻新的语文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引发了广大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为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本文从从转变教学观念、凸显人文关怀、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了一些新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87-02
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现在已基本在全国推开。新课程并非冠以一个新名词,换用一套新教材就完事了。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草草收兵,而自己粉墨登场;学生的合作、探求不过是浅尝辄止,实际上合作探究成了新课程教学的课堂包装而已。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笔者也进行了思考和摸索,把新课程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1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语文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还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可以借助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手段,影视、远程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其中声情并茂的朗诵、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再现,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有魅力、更有趣味,使教学立体化、多元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折射出的基本理念。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会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
扬,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素质,体现教学细节
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开展,要求语文教师教育方式产生重要变革,新课程语文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生活,从语文学科走进其他学科。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要精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去上课是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而现在是教师要面对学生不确定的思维转。假如你要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话,那你就要在备课的时候研究学生,刻苦深挖教材,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胸中有数。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才可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同时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高潮,有效调节气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教学高潮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这些点展开讨论,感情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立体地、血肉丰满地感知人物形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材料的兴趣。高潮的设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高潮的设计还要注意方法的处理。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角色塑造、情景再现、议论阐述、引人例证、发散想象、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
3挖掘教材因素,实现情感共鸣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实现情感共鸣,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4发挥主体作用,完善评价制度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无疑教有疑,有疑教无疑”。语文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问;采用激励手段让学生乐于问;循序渐进,指导方法,使学生善于问,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场所。例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时,可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和他所说的“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可分角色在课堂上表演,再现贝多芬的形象,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坦露他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同时要完善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细致地落实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调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评小组评议与学生代表评教相结合,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统筹兼顾隐性劳动和显性劳动,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实绩,充分调动教职工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评价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过程的评价、成绩,制定出科学完整的量化依据;更新新课程配套的评价制度,使所有各项评价环节能够相互协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学生应从各种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各种必要的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体验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向延华.课堂教学管理窥论[J].湖南教育管理学院学报,2001,(2).
[2]于永义.试论现代课堂教学管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杨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4]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王德清.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6]向延华.论课堂教学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87-02
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现在已基本在全国推开。新课程并非冠以一个新名词,换用一套新教材就完事了。新课程教学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是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草草收兵,而自己粉墨登场;学生的合作、探求不过是浅尝辄止,实际上合作探究成了新课程教学的课堂包装而已。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笔者也进行了思考和摸索,把新课程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1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语文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还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可以借助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手段,影视、远程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其中声情并茂的朗诵、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再现,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更有魅力、更有趣味,使教学立体化、多元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折射出的基本理念。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从一开始,学生就会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
扬,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素质,体现教学细节
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开展,要求语文教师教育方式产生重要变革,新课程语文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生活,从语文学科走进其他学科。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要精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去上课是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而现在是教师要面对学生不确定的思维转。假如你要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话,那你就要在备课的时候研究学生,刻苦深挖教材,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胸中有数。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才可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同时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高潮,有效调节气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教学高潮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这些点展开讨论,感情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立体地、血肉丰满地感知人物形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材料的兴趣。高潮的设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高潮的设计还要注意方法的处理。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角色塑造、情景再现、议论阐述、引人例证、发散想象、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
3挖掘教材因素,实现情感共鸣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实现情感共鸣,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4发挥主体作用,完善评价制度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无疑教有疑,有疑教无疑”。语文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问;采用激励手段让学生乐于问;循序渐进,指导方法,使学生善于问,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场所。例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时,可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和他所说的“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可分角色在课堂上表演,再现贝多芬的形象,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坦露他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同时要完善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细致地落实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工作,调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评小组评议与学生代表评教相结合,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统筹兼顾隐性劳动和显性劳动,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教职工的工作实绩,充分调动教职工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评价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过程的评价、成绩,制定出科学完整的量化依据;更新新课程配套的评价制度,使所有各项评价环节能够相互协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学生应从各种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各种必要的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体验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向延华.课堂教学管理窥论[J].湖南教育管理学院学报,2001,(2).
[2]于永义.试论现代课堂教学管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杨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4]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王德清.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4).
[6]向延华.论课堂教学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