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鲜剂对鲶鱼保鲜效果的影响

来源 :肉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K值、感官评价、细菌总数等作为鲜度指标,研究鲶鱼碎肉在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鱼骨肽、乳清蛋白、壳聚糖+茶多酚复合保鲜剂通过托盘包装4 ℃冷藏,在冷藏过程中pH值变化的3 个关键控制点(起始点、极限pH值点和pH>7.0的鱼肉腐败点)的鱼肉样品鲜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鲶鱼鱼糜中添加0.50%鱼骨肽、10.0%壳聚糖+0.3%茶多酚、12.5%乳清蛋白,可以延长鲶鱼肉达到极限pH值的时间,且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氮值及微生物总数均低于其他组,因此保鲜效果最好。
  关键词:鲶鱼肉;天然保鲜剂;保鲜效果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ervatives on Quality Maintenance of Catfish
  LIU Xiaohua1, WANG Rui2,*, GUO Yaohua1, WANG Siyu1, TONG Yangyang1, XUE Siwen1, MA Lizhen1, XIAO Yan3, ZHU Zheng1
  (1. Tianj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2.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3. Enterpris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Value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Surimi,
  Tianjin Kuanda Aquatic Food Co. Ltd., Tianjin 300304,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ervatives including fish bone peptide, whey protein and chitosan plus tea polyphenols of the freshness of tray-packaged ground catfish meat was explored during storage at 4 ℃. The freshness of fish meat was evaluated by sensory evaluation,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 value, K value, total bacterial count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at three key control points of pH namely starting point, extreme pH and pH > 7.0 representing fish spoilage during cold sto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 0.50% fish bones peptide, 10.0% chitosan + 0.3% tea polyphenol or 12.5% whey protein to catfish surimi could prolong the time to reach the extreme pH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VB-N value, TBARs value and total bacterial count other groups indicating more potent preservative effect on catfish meat .
  Key words: catfish meat; natural antistaling agent; pre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S25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5)05-0013-05
  doi: 10.7506/rlyj1001-8123-201505004
  革胡子鲶鱼(Clarias gariepinus)是常见的淡水鱼,大量养殖于天津及周边地区。鲶鱼味道鲜美、刺少肉多,并且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作为淡水鱼糜生产的极佳原料。但是,鲶鱼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导致鲶鱼肉极易被氧化,从而使鱼肉产生不良的气味[1]。鱼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土腥味重、保鲜期短等问题,严重影响鲶鱼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大力发展,所以鱼肉的保质保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Kanatt等[2]研究报道壳聚糖和薄荷混合物在抑制肉类氧化和抑菌方面都有显著效果;李婷婷等[3]使用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优选出保鲜效果最佳的壳聚糖浓度。蒋佐龙等[4]研究了蛋白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得出了鱼精蛋白和大豆蛋白在肉类的保鲜中均有显著效果,且鱼精蛋白抑菌效果尤为明显,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天然保鲜剂[5]。大豆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膜则在肉质保鲜及延长货架期方面效果显著[6]。刘晓华等[7]研究表明:鲶鱼鱼糜中添加0.5%鱼骨肽可以延长鲶鱼鱼糜达到极限pH值的时间,且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及细菌总数均低于其他组。0.5%鱼骨肽对鲶鱼鱼糜的保鲜效果最好。刘晓华等[8]探索不同漂洗方法对鲶鱼碎肉的脱腥效果时,利用超快速电子鼻检测在冷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变化,测定的时间点为pH值的起始点、极限pH值点和鱼肉腐败点。Abbas等[9]通过研究冷藏鱼的pH值与新鲜度之间的关系得出根据鱼肉pH值的变化可以快速判断鱼肉的新鲜度。Rzepka等[10]通过研究冷冻大西洋鲣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新鲜度变化,给出了许多相关指标先进的测定方法。本实验分别选取3种天然保鲜剂且每种保鲜剂选取   3个不同量添加到鲶鱼碎肉中,以探究其对鱼肉的保鲜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选取健康鲜活体质量为1.0~1.5 kg的革胡子鲶鱼(Clarias gariepinus),从天津红旗农贸市场购买后,快速运送到天津农学院食品加工车间,进行宰杀、采肉、绞碎、清水漂洗和脱水工序。
  乳清蛋白粉、葡萄糖、壳聚糖、茶多酚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次黄嘌呤核苷(ATP)关联物(次黄嘌呤(ADP)、腺苷三磷酸(AMP)、腺苷二磷酸(IMP)、腺苷酸(HX)、肌苷酸(HXR)标准品 美国Sigma公司;2-硫代巴比妥酸、三氯乙酸、氯仿、硼酸、高氯酸、氯化钠等均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
  1.2 仪器与设备
  PB-10酸度计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M-5色差仪 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Agilent1200高效液相自动进样色谱仪 美国安捷伦公司;UDK 159全自动凯式定氮仪 意大利Velp公司;DC-B5/11马弗炉 北京独创科技有限公司;OZKW-S-6电热鼓风干燥箱 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
  1.3 方法
  1.3.1 前处理
  将脱水后的鲶鱼碎肉均分10等份(每份质量500 g):A0组为对照组;B1组、B2组和B3组分别添加0.35%、0.50%和0.75%鱼骨肽;C1组、C2组和C3组分别添加0.3%茶多酚+不同质量分数壳聚糖(7.5%、10.0%和15.0%);D1组、D2组和D3分别添加10.0%、12.5%和15.0%乳清蛋白粉。10组鲶鱼碎肉添加保鲜剂后搅拌均匀,托盘包装(每盒100 g),(4±1)℃冷藏。在冷藏过程中,每隔2 h测定一次pH值,根据pH值变化趋势,分别选择pH值变化的3 个关键控制点(初始点、极限pH值点、pH>7.0的鱼肉即将腐败点)取样,检测这3 个点样品的TVB-N、鲜度指标K值、TBARs值、细菌总数、嗜冷菌总数,并进行感官评定。
  1.3.2 鱼骨肽的制备方法
  参照王浩田等[11]的鱼骨肽制作方法。
  1.3.3 pH值测定
  取水与鱼肉质量比5∶1,进行匀浆,用pH计进行测定,3 次平行。
  1.3.4 TBARs的测定
  TBARs值的测定参考Vyncke[12]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准确称取5 g样品放入具塞刻度管中,加入15 mL含有7.5 g/100 mL的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0.1 g/100 mL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d,BHA)和0.1 g/100mL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的混合溶液,用高速乳化分散机B档(13 000 r/min)匀浆30 s,用直径7 cm定性滤纸进行过滤,分别吸取2.5 mL滤液和0.02 mol/L
  的2-硫代巴比妥酸2.5 mL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40 min后,迅速用冰将其冷却,再加入5 mL氯仿,2 000×g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在532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按照式(1)计算TBARs值。
  (1)
  式中:A532 nm为532 nm波长处的吸光度;V为样品体积/mL;M为丙二醛相对分子质量(72.063);ε为摩尔吸光系数156000;l为光程1 cm;m为肉样质量/g。
  1.3.5 TVB-N的测定
  称取约2.5 g样品,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入25 mL蒸馏水,不时振摇,室温浸渍30 min后过滤。将水溶性胶均匀涂在扩散皿的边缘,在皿中央内室加入1 mL硼酸及1滴混合指示液(0.2%甲基红酒精溶液和0.1%次甲基蓝水溶液等量混合)。在皿外室一侧加入1 mL样品滤液,另一侧加入1 mL饱和碳酸钾溶液,注意勿使两液接触,立即盖好盖板;密封后将皿于桌面上轻轻转动,使样品滤液与碱液混合,然后于37 ℃恒温培养箱中放置2 h,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1062 mol/L)滴定,终点呈蓝紫色。同时做试剂空白实验。按照式(2)计算TVB-N。
  (2)
  式中:X1为样品中TVB-N含量/(mg/100 g);V1为测定用样液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V2为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c1为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14为与1.00 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或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mg;m1为样品质量/g。
  1.3.6 K值的测定
  称取约1 g肉糜,加入10%的高氯酸2mL,研磨后放入10 mL离心管中,4 ℃、8 000×g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沉淀肉糜以2 mL 5%的高氯酸洗涤3 次,分别离心后合并上清液。用10 mol/L和1 mol/L的NaOH溶液调节上清液pH值至6.4±0.1,离心后上清液倒入10 mL容量瓶中。沉淀以2 mL 5%的高氯酸(pH 6.4)洗涤,离心后合并上清液于容量瓶中。以5%的高氯酸(pH 6.4)定容,保存于―20 ℃冰箱中待测。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为Cosmosil(4.6 mm×
  250 mm,5 ?m),流动相采用pH 6.8,0.05 mol/L的磷酸缓冲液,进样量为20 ?L,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254 nm。K值按照式(3)计算。
  (3)
  式中:ATP为肌苷三磷酸,ATP为肌苷二磷酸,AMP为腺甘酸,IMP为肌苷酸,HXR为次黄嘌呤核苷酸,HX为次黄嘌呤。
  1.3.7 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的测定   无菌操作从鱼肉样品取样25 g,用无菌剪刀剪碎,放入225 mL无菌生理盐水中,封口后在摇床中振摇30 min,然后取1 mL上清液进行加倍递增稀释,选择3 个合适稀释度,每个稀释度作3 个重复,倾注平板记数。细菌总数测定在37 ℃培养24 h计数,嗜冷菌数测定在4 ℃培养10 d计数。
  1.3.8 感官评价
  由7 名经验丰富的评审小组成员进行。使用表1所示的质量指数法对鱼肉进行评价。
  表 1 鲶鱼的感官评价标准
  1.4 数据分析
  实验每次至少3 次平行,重复2 次。使用Statistix 8.1和Sigmaplot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鲶鱼碎肉的pH值变化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图 1 添加鱼骨肽(A)、壳聚糖+茶多酚(B)、乳清蛋白(C)后
  对鲶鱼碎肉pH 值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adding fish bone peptide (A), chitosan + tea polyphenols (B) and whey protein (C) to catfish surimi on pH during cold storage
  由图1可知,10 组样品的pH值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趋势。对于大多数鱼类虽然初始pH值略有区别,但是变化规律一致[13]。不同保鲜剂及其添加量变化的极限pH值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1组>B3组>A0组>B2组、C3组>C2组>C1组>A0组、D1组>D2组>A0组>D3组,由此说明,B2组和D3组能够有效延迟pH值降到最低点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鱼肉的腐败,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而C组在添加了不同质量分数保鲜剂后并没有推迟极限pH值出现的时间。
  2.2 不同处理鲶鱼碎肉的TBARs、TVB-N、K值、感官评分的变化
  TBARs值主要是反映脂质氧化情况,因此也是评价鱼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其反应物主要发生在鱼肉自溶阶段,因此,此阶段TBARs值变化不明显。由表2可知,在冷藏的初期,TBARs值均很小,从极限pH值点(即关键控制点2)之后,TBARs值显著增加。有研究报道指出,当TBARs值达到2.00 mg/kg时,鱼肉已经产生恶臭,腐败变质[14]。但10 组样品均未超出该值,从而说明10 组样品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TBARs值大小在极限pH值之后的变化规律为A0组>B3组>
  B2组>B1组、A0组>C3组>C1组>C2组、A0组>D1组>D2组>D3组。实验说明,添加了天然保鲜剂可有效地抑制鲶鱼碎肉中脂肪的氧化。
  表 2 不同处理鲶鱼碎肉在冷藏过程中pH值3 个关键控制点的TBARs、TVB-N、K值和感官评分变化
  TVB-N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用于鱼肉新鲜度的评价指标,尤其对于蛋白质含量高的水产品灵敏度更高。TVB-N值越高,表明鱼肉类的腐败程度越高。根据我国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TVB-N限量值不能高于20 mg/100 g。由表2可知,TVB-N随冷藏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在鱼肉处于极限pH值(关键控制点2)时,C3组和D3组(TVB-N分别为24.033、20.213 mg/100 g)均超过了该值,而在关键控制点3时,10 组样品均超过了极限值,表明鱼肉即将腐败变质。鱼本身状况、体内酶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会导致蛋白质降解情况的不同。几种天然保鲜剂有效地抑制了蛋白质降解,尤以B2组、C2组、D2组的效果最好。
  K值表示ATP降解的程度,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ATP关联物作为鲜度评价指标有文献大量报道[15],鲜度随K值升高而下降,越来越多学者认为K值作为评价鱼新鲜度的指标更为准确,尤其对于鱼类前期新鲜度的评价。由表2可知,K值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有报道研究野生白鲶鱼发现在4 ℃贮藏4 d后K值快速上升[16],本实验与其结果一致。具体在关键控制点1时K值大小顺序为:A0组>
  B3组>B1组>B2组、A0组>C1组>C3组>C2组、A0组>D1组>D2组>D3组,在关键控制点2时顺序均为:B1组>A0组>B3组>B2组、A0组>C1组>C3组>C2组、D3组>D1组>A0组>D2组,关键控制点3时的顺序为:A0组>
  B3组>B1组>B2组、C1组>C3组>A0组>C2组、A0组>
  D3组>D1组>D2组说明保鲜效果方面B2、C2、D2效果最佳。
  由表2可知,感官评分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鱼糜的总体感官可接受程度在不断下降。总体说明,添加几种天然保鲜剂能有效地保证了鲶鱼鱼糜的感官可接受程度。
  2.3 不同处理鲶鱼碎肉的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变化
  微生物的繁殖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因此测定细菌总数的变化可以有效反映鱼肉的新鲜度,鱼肉新鲜度会随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图 2 添加鱼骨肽样品(A)、壳聚糖+茶多酚(B)、乳清蛋白(C)对鲶鱼碎肉细菌总数及嗜冷菌数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adding fish bone peptide (A), chitosan + tea polyphenols (B),
  whey protein (C) to catfish surimi on total bacterial count and psychrophile count
  由图2可知,10 组的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根据文献报道,不同的淡水鱼的微生物初始值在102~105 CFU/g范围内[17],这与活鱼宰杀过程中,操作间的环境温度和卫生条件控制有关。3 个关键控制点中,不同保鲜剂的3 个添加量梯度使鱼肉在冷藏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及嗜冷菌数变化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0组>B3组>B1组>B2组、A0组>   C3组>C1组>C2组、A0组>D1组>D3组>D2组。因此,从总体上来看,B2组、C2组和D2组的鱼肉样品中细菌总数和嗜冷菌数数量上相对较低,说明保鲜剂B2组、C2组、D2组可以有效地抑制鱼肉中细菌的生长繁殖,以达到保鲜鱼肉的目的。
  3 结 论
  在鲶鱼碎肉中添加鱼骨肽、壳聚糖+茶多酚复合保鲜剂、乳清蛋白可以有效延长鲶鱼肉达到极限pH值的时间,控制鲶鱼肉粒冷藏过程中TVB-N和TBARs的变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较高感官评定分值。3 种保鲜剂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0%鱼骨肽、10.0%壳聚糖+
  0.3%茶多酚、12.5%乳清蛋白。此外,3 种保鲜剂成本均较低,其中鱼骨肽的制作工艺简单易操作,且原料鱼骨来自鲶鱼采肉后的副产物,属于纯天然保鲜剂,并能将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LOOR S J. Overview of methods for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J]. Methods in Enzymology, 2001, 335: 3-14.
  [2] KANATT S R, CHANDER R, SHARMA A. Chitosan and mint mixture: a new preservative for meat and meat products[J]. Food Chemistry, 2008, 107(2): 845-852.
  [3] 李婷婷, 励建荣, 胡文忠. 可食性壳聚糖涂膜保鲜大黄鱼品质控制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6): 147-152.
  [4] 蒋佐龙, 赵谋明. 蛋白天然防腐剂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21): 100-102.
  [5] 王威, 王联结. 鲑鱼鱼精蛋白序列人工改造及抑菌活性与理化性质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 31(9): 152-155.
  [6] 段春红, 孙婉, 潘思轶. 大豆分离蛋白亚基及 7S/11S 比例对肉肠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10(1): 18-21.
  [7] 刘晓华, 马俪珍, 郭耀华, 等. 不同保鲜剂对4 ℃冷藏鲶鱼鱼糜保鲜效果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 35(24): 316-320
  [8] 刘晓华, 范三红, 马俪珍, 等. 利用Flash E-Nose方法探究漂洗处理对鲶鱼鱼糜的脱腥效果[J]. 食品科学, 2015, 36(2): 132-136.
  [9] ABBAS K A, MOHAMED A, JAMILAH, et al. A review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fish freshness and pH during cold storage[J]. Americ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Biotechnology, 2008, 4(4): 23-30
  [10] RZEPKA M, ?ZOGUL F, SUROWKA K, et al. Freshness and quality attributes of cold stored Atlantic bonito (Sarda sarda) grava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8(6): 1318-1326.
  [11] 王浩田, 张建荣, 马俪珍, 等. 鲶鱼骨蛋白酶解产物与其他防腐剂抑菌效果的比较[J]. 农产品加工, 2009(4): 89-92.
  [12] VYNCKE W. Evaluation of the direct thiobarbituric acid extrac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xidative rancidity in mackerel (Scomber scombrus L.)[J]. Fette, Seifen, Anstrichmittel, 1975, 77(6): 239-240.
  [13] SENA C, BELLO R A. Preparation of a spread fron shrimp by catch-fish[J]. Arch Latinoam Nutrition, 1988, 38(4): 865-882.
  [14] LINDSAY R C. Flavour of fish[M]// SHAHIDI F, BOTTA J R. Seafoods: chemist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US: Springer, 1994: 75-84.
  [15] MOHAN C O, RAVISHANKAR C N, SRINIVASA GOPAL T K, et al. Nucleotide breakdown products of seer fish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steaks stored in O2 scavenger packs during chilled storage[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9, 10: 272-278.
  [16] OZOGUL F, OZOGUL Y, KULEY E. Nucleotide degradation and biogenic amine formation of wild white grouper (Epinephelus aeneus) stored in ice and at chill temperature (4℃)[J]. Food Chemistry, 2008, 108: 933-941.
  [17] CHYTIRI S, CHOULIARA I, SAVVAIDIS I N, et al. Microbiological, chemical and sensory assessment of iced whole and filleted aquacultured rainbow trout[J]. Food Microbiology, 2004, 21(2): 157-165.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肉品品质改良对于指导肉品生产、优化加工工艺、提高食品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5年国外肉品品质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日粮调节、屠宰和成熟工艺、基因改良、热加工、食品添加剂使用和贮存工艺优化对肉品色泽、风味、组织状态等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肉类;风味;抗氧化;工艺  Abstract: Analysis of meat quality
期刊
摘 要: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胰蛋白酶溶液的酶活力和溶解度。实验利用超声波处理胰蛋白酶溶液,其酶活力和蛋白酶溶解度分别提高104.9%和2.4%。针对胰蛋白酶水解猪血血红蛋白酶解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胰蛋白酶水解度为指标,得到最佳抗氧化肽工艺优化条件为:超声
期刊
摘 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是利用畜禽生产、屠宰、加工、冷藏、流通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信息记录,实现全程追溯或追踪的系统,对有效控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和满意度、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畜禽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发达国家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方面的进展和学习借鉴其经验,简要综述了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
期刊
摘 要:我国鱼肉产量巨大,消费量也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国内鱼肉精深加工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与传统加工处理相比,酸碱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肌肉蛋白提取和加工技术,不仅能提高蛋白回收率,还能改变蛋白构象,改善蛋白加工特性,提高产品附加值。本文概述酸碱处理对热诱导的鱼肉蛋白凝胶的强度、颜色和保水性等加工特性的影响,探讨了经过酸碱处理后肌球蛋白构象的变化,展望了酸碱处理在鱼肉精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为鱼肉
期刊
摘 要:用电子鼻检测猪肉新鲜度时,传感器阵列的冗余信息会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根据猪肉散发的气味选择初始的传感器阵列,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剔除重复性和区分度不明显的传感器;再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系数绝对值累加和最小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第2主成分系数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检测猪肉新鲜度的传感器阵列的优化阵列。本研究采用逐步判别法
期刊
4 贮 藏  4.1 冷库要求  4.1.1 冷库库房温度应满足畜禽肉贮藏的条件要求,温度波动不应超过±1 ℃,并确保库内温度分布均匀。  4.1.2 冷库库房应满足畜禽肉冷藏的卫生安全要求。  4.1.3 冷库门应设置空气幕或软门帘,冻结物冷藏间宜设置回笼间。  4.1.4 冷库库房宜设置封闭控温月台及与运输车辆对接的升降平台、滑升门和门套密封装置。  4.1.5 冷库应配备温湿度记录仪,温湿度
期刊
香味是肉制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继质构分析之后对不同来源动物样品进行鉴定的重要依据,相比较而言,味觉对动物样品鉴定的贡献则显得微不足道。同一种动物,其饲养环境对风味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对风味和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多是基于脂肪组织在100 ℃左右的温和提取条件下分析的,在相对温和的萃取条件下,人们对挥发性物质有直接影响效应的因素分析更多。然而,烹调时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对风味的
期刊
澳大利亚羊驼产业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肉制品市场进行开发来作为对纤维经济的补充,以此开拓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若是成功进入到竞争激烈的红肉市场,就必须像牛肉和羊肉一样,能够持续不断的提供质量稳定的羊驼肉。然而,目前尚缺乏羊驼肉方面的研究信息,尤其是羊驼肉的组成、产量、年龄以及性别对羊驼胴体质量的影响。  为此,澳大利亚科学家分析了18、24、36月龄的雌性和去势的雄性羊驼的胴体性状和肉出品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饲料成本的增加和竞争的激烈,不得不考虑寻找饲料的替代物质。与此同时,仅在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加工冷冻马铃薯产生的副产物产量就达到了430 万t,而这些副产物可以用来饲喂牲畜,但是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饲喂马铃薯副产物不会对牲畜的生长、畜体特性和肉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科学家假设马铃薯副产物(PBP)和瘤胃保护剂组氨酸可能会影响牛的生长和肉品质。其设定的两种不同的日粮组成中,一种为
期刊
摘 要:建立测定猪肉中克伦特罗手性对映异构体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5 g猪肉样品在碱化的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后用稀盐酸进行反萃取,萃取液过SCX固相萃取小柱,最后用5%氨化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500 μL甲醇(含0.02%的乙酸和0.1%的乙酸铵)定容。采用Astec CHIROBIOTICTM V手性色谱柱,以甲醇∶冰乙酸∶乙酸铵=99.88∶0.02∶0.10(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