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教育,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班集体,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地利用好多种心理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心理教育模式,科学地管理班集体。才会获得真正的教育成功。
一、开发丰富的班级心理教育资源
除了我们熟悉的心理教育资源(如心理教材和读物、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活动课程等)以外,在班级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心理教育资源潜质的因素。
1、班级环境,包括班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的装饰和整洁、雅致的墙面布置等。这样的环境不仅能使人心情愉快,还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情趣的熏陶。
2、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空间。班主任工作作风既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榜样和机会(如民主的作风),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理障碍和消极发展的原因(如放任和强制作风)。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易变的资源,必须进行积极的开发,才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3、班级管理机制。它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等,班干部培养制度就是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因素之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其对学生的锻炼价值不言而喻,但传统的班干部培养制度更多地关注“用人”而非“育人”。所以有能力的学生会受到重用,而其他的学生则被剥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即使是被重用的学生。由于渐渐滋生的优越感,也会因此而消减进取的动力,降低自身的适应力和耐挫力。班干部轮换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班干部轮换制改静态的“用人”制为动态的“育人”制,不仅给了全班每个人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台上”与“台下”、指挥与被指挥、领导与被领导的真实而丰富的心理情境,而这正是一般教师在心理教育中极难创设的。
二、动态地运用班级心理教育模式
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层次的,教育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有何区别,我认为,其教育模式一般都可以通过五个相互联系的步骤来运作:
1、抓住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和澄清问题两个基本的阶段。现阶段,由于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学生很难主动反映问题或求助,所以,发现问题是教育的第一步。班主任一般可以通过周记、观察、谈心以及借助一定的心理测试手段来发现问题或预兆。澄清问题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分清学生问题的关键是帮助辅导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质疑、追问等手段来进行。此阶段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
2、确定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目标体系。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整理,把总目标和目标体系制定出来,然后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将目标分成自己能完成的和暂时还不能做到的两部分。此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恰当性。
3、设计方案。班主任对心理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包括内容、形式、方式的选择等,有时还需要设计系列方案。此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强方案的可行性。
4、实施干预,即方案实施阶段。无论是通过心理咨询、活动课还是谈心、周记或者其他的什么途径,都必须坚持心理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使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即自助,强调干预过程的自助性。
5、跟踪观察。主要是通过对被辅导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交流情况的分析,对教育干预的效果及时做出反馈,并对心理辅导的目标制定、方案设计和干预过程作出调整,然后进入下一个心理教育的循环周期。
最后,班主任还得积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这是培养健康学生的资源和条件。班主任唯有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热情、幽默、豁达、开朗、充满朝气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心理教育者。
一、开发丰富的班级心理教育资源
除了我们熟悉的心理教育资源(如心理教材和读物、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活动课程等)以外,在班级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心理教育资源潜质的因素。
1、班级环境,包括班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的装饰和整洁、雅致的墙面布置等。这样的环境不仅能使人心情愉快,还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生活情趣的熏陶。
2、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空间。班主任工作作风既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榜样和机会(如民主的作风),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理障碍和消极发展的原因(如放任和强制作风)。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易变的资源,必须进行积极的开发,才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3、班级管理机制。它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等,班干部培养制度就是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因素之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其对学生的锻炼价值不言而喻,但传统的班干部培养制度更多地关注“用人”而非“育人”。所以有能力的学生会受到重用,而其他的学生则被剥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即使是被重用的学生。由于渐渐滋生的优越感,也会因此而消减进取的动力,降低自身的适应力和耐挫力。班干部轮换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班干部轮换制改静态的“用人”制为动态的“育人”制,不仅给了全班每个人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台上”与“台下”、指挥与被指挥、领导与被领导的真实而丰富的心理情境,而这正是一般教师在心理教育中极难创设的。
二、动态地运用班级心理教育模式
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层次的,教育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有何区别,我认为,其教育模式一般都可以通过五个相互联系的步骤来运作:
1、抓住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和澄清问题两个基本的阶段。现阶段,由于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学生很难主动反映问题或求助,所以,发现问题是教育的第一步。班主任一般可以通过周记、观察、谈心以及借助一定的心理测试手段来发现问题或预兆。澄清问题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分清学生问题的关键是帮助辅导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质疑、追问等手段来进行。此阶段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
2、确定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目标体系。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整理,把总目标和目标体系制定出来,然后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将目标分成自己能完成的和暂时还不能做到的两部分。此阶段的基本要求是恰当性。
3、设计方案。班主任对心理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包括内容、形式、方式的选择等,有时还需要设计系列方案。此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强方案的可行性。
4、实施干预,即方案实施阶段。无论是通过心理咨询、活动课还是谈心、周记或者其他的什么途径,都必须坚持心理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使学生自己帮助自己,即自助,强调干预过程的自助性。
5、跟踪观察。主要是通过对被辅导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交流情况的分析,对教育干预的效果及时做出反馈,并对心理辅导的目标制定、方案设计和干预过程作出调整,然后进入下一个心理教育的循环周期。
最后,班主任还得积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这是培养健康学生的资源和条件。班主任唯有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热情、幽默、豁达、开朗、充满朝气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心理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