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多数民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埃及官方的统计数据,全国84%的人口为穆斯林,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其他人则信仰科普特基督教等宗教。然而,随着埃及近年来的局势变革和社会变化,埃及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越来越不相信原来的宗教,有的人就成为了无神论者。在埃及这样一个国家里,怎么会出现无神论者?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会遇到麻烦呢?
言论自由催生无神论者
30岁的加伯尔(化名),生长在地中海城市亚历山大一个穆斯林家庭,属于伊斯兰教中“萨拉菲”派的成员。该派成员主张以正宗的伊斯兰教义教规作为基本指南来规范国家的政治架构和社会秩序。在日常生活中,萨拉菲派奉行“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反对男女相处,男人拒绝同女性握手,反对女子参政和融入当代社会。在埃及,萨拉菲派的人数超过300万,但由于该派的主张过于偏激,所以,连穆斯林兄弟会都宣布与它划清界线。
加伯尔从一个有点激进的“萨拉菲”派成员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不仅出乎他周围朋友的预料,连他本人也感到有点惊讶。要知道,无神论者在埃及是要面临“生命威胁”的。加伯尔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我肯定会想:这些人是无神论者?他们连信仰都没有?那太可怕了,应该被杀掉!但现在,我竟然就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太神奇了!”
在2011年,也就是埃及局势出现动荡、穆巴拉克下台前,加伯尔从来没有听说在亚历山大有无神论者。“我一直在想,我是这个城市里惟一的无神论者吧?因此我感到很孤独,电脑是我的整个世界,我只与外国无神论者联系,几乎与埃及人断了所有联系。你会感到,你和周围的埃及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所有东西,你都是反对的。你和他们没有相通的地方。”
2011年2月埃及局势出现动荡后,埃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无神论者开始浮出水面。在当前的埃及全国,到底有多少无神论者?没有准确的数据,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而且没人愿意公开承认他或她是无神论者。不过,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穆斯林都认为,埃及的无神论者正在日益增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目前,加伯尔是亚历山大一个无神论者组织的成员。该组织创办于2011年,刚开始时只有三四个成员,现在接近100人,有男有女,以前是穆斯林或是基督徒。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听听音乐会。
53岁的女性无神论者诺哈的心路历程则比加伯尔曲折多了。诺哈也住在亚历山大,以前也是“萨拉菲”派的虔诚的穆斯林。21岁时,诺哈开始戴上面纱。三年后与一个保守穆斯林结婚,后来生育了三个儿子。29岁时,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再去清真寺了,部分原因来自她的丈夫。有一天,她的丈夫扇了她耳光,她便找公公投诉。公公告诉她,根据伊斯兰教规,丈夫有打妻子的权利。于是她开始怀疑:伊斯兰教规怎么给丈夫有殴打妻子、抛弃妻子的权利?还有,他怎么能同时娶几个妻子?伊斯兰教规禁止殴打牲畜,难道妻子连牲畜都不如吗?难道是妻子体力不如丈夫,就应该受到后者的殴打和羞辱?她觉得,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不应该接受几百年前制定的规矩。
这一连串疑问使诺哈对伊斯兰信仰产生了怀疑,也导致和他丈夫的关系严重恶化。丈夫认为她有心理问题,建议她去看病。她从一个专家那里获得一份诊断,证明她的心理并没有问题。因此,她既不吃药,也不再披戴面纱。这使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7年,她和丈夫终因“信仰不同”而离婚,结束了近25年的婚姻。她回到母亲家,但被母亲赶了出来,因为她不祈祷、不把斋。与此同时,她的三个儿子对她也不友好,因为他们都是“萨拉菲”派,是虔诚的穆斯林,对她的思想和行为难于理解,警告她“无药可救,正在步入地狱”。
诺哈回应说,“世界上并没有地狱。别人说我的心理有问题,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不过,她有点不愿承认自己是个无神论者。她说,“我还是喜欢被人称作‘穆斯林’,一个有知识的穆斯林。因为这样人们就能听我的话,否则,他们就会把我当作敌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被“另眼相待”
从法律上讲,无神论者在埃及是可以合法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无神论者并不被埃及大多数人所理解、所容忍。对于许多无神论者,或者对当今埃及宗教持批评态度的人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威胁是真实的,因为他们涉嫌“侮辱神圣的宗教”。加伯尔说,“我接触到的所有人都对无神论者感到愤怒,其方式你真难以想象。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例如,我有次在Facebook上收到威胁,有人声称要用剑把我捅死。对我来说,发出威胁的人很可怜,我把他们当作宗教的受害者。”尽管如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不愿披露他的真实名字。
另一个无神论者伊马姆说,“那得看你的运气了。你可以是无神论者,并且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他人,你可能一点事情也没有,但也有可能你被老板解雇,有人随时会对你采取暴力行动,你的生活就会彻底被毁了。这得取决于你在哪里,你周围的生活圈里是什么样的人。就我自己来说,我的同事并不知道我是个无神论者,以前的大学同学更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你总得有点私密的东西吧?不过,这样做,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
以前,一些对伊斯兰教持有异议的埃及人经常遭到攻击,甚至被暗杀。1992年,一个名叫法拉克·福达的作家因“亵渎神明”而被极端宗教人士残酷杀害。1994年,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1994年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在脖子上捅了一刀,落下终生残疾。要知道,马哈富兹在198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因此是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享有如此声望的人都不能幸免,更别说普通人了。
2012年12月,一个名叫艾尔伯特·萨贝尔的网民因在博客上说他是无神论者而被判刑三年。2013年10月,一个名叫谢里夫的20岁大学生由于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无神论者网页而被埃及警方逮捕,起诉人要求将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因为他“企图破坏宗教”。目前,此案尚未宣判。
埃及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74%的埃及人希望继续把伊斯兰教规立为“国法”。而其中的86%的人声称,应该对不再信仰伊斯兰教、改信其他宗教的“叛徒”判处死刑。
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尽管内心有点害怕,伊马姆说,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回应别人的关切,呼吁人们容忍他们这些无神论者的存在。大约一年前,伊马姆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埃及无神论者社区”,里面有15个成员。他说,他建立这个社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外界对无神论者的威胁。他说,“我们只是想让人们知道,整个社会要尊重我们的信仰,容忍我们存在,使整个社会更加平衡、和谐。”
与此同时,许多无神论者在婚姻上也遇到了难题。加伯尔在谈恋爱时,不敢向他的信教女朋友透露他是个无神论者。“这个时候,你就得虚伪一点。”
无神论者在社会上的遭遇更为险恶。伊马姆说,他和同为无神论者的女朋友同居时,曾多次遭到警方和邻居的“骚扰”,因为他们尚未领取结婚证。而在当今埃及,无神论者只有假装是穆斯林,才能领到结婚证。伊马姆否认无神论者是邪恶和罪恶的“代名词”,因为有的信教人员也是邪恶和罪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斯林兄弟会推选的候选人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总统后,埃及社会出现了保守态势。但在穆尔西执政一年下台后,埃及社会重新出现了宽容的趋势。伊马姆说,“埃及人的心理在2011年‘革命’后完全变了。现在,埃及人开放多了,每个人都愿意谈论一些事情。真的,我自己就感到比以前勇敢多了。”
目前,埃及正在起草新的宪法,无神论者呼吁新宪法能尊重人们的信仰和表达自由,保护无神论者。他们要求废除新宪法草案里的许多条款,如第二条: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伊斯兰教规是埃及立法的基础。加伯尔说,“现在的埃及局势有点像法国大革命,虽然不可能一下子都改变了,但改变已经开始,而且不可逆转。”
(作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中心编辑部主任)
言论自由催生无神论者
30岁的加伯尔(化名),生长在地中海城市亚历山大一个穆斯林家庭,属于伊斯兰教中“萨拉菲”派的成员。该派成员主张以正宗的伊斯兰教义教规作为基本指南来规范国家的政治架构和社会秩序。在日常生活中,萨拉菲派奉行“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反对男女相处,男人拒绝同女性握手,反对女子参政和融入当代社会。在埃及,萨拉菲派的人数超过300万,但由于该派的主张过于偏激,所以,连穆斯林兄弟会都宣布与它划清界线。
加伯尔从一个有点激进的“萨拉菲”派成员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不仅出乎他周围朋友的预料,连他本人也感到有点惊讶。要知道,无神论者在埃及是要面临“生命威胁”的。加伯尔笑着对记者说,“以前我肯定会想:这些人是无神论者?他们连信仰都没有?那太可怕了,应该被杀掉!但现在,我竟然就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太神奇了!”
在2011年,也就是埃及局势出现动荡、穆巴拉克下台前,加伯尔从来没有听说在亚历山大有无神论者。“我一直在想,我是这个城市里惟一的无神论者吧?因此我感到很孤独,电脑是我的整个世界,我只与外国无神论者联系,几乎与埃及人断了所有联系。你会感到,你和周围的埃及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所有东西,你都是反对的。你和他们没有相通的地方。”
2011年2月埃及局势出现动荡后,埃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无神论者开始浮出水面。在当前的埃及全国,到底有多少无神论者?没有准确的数据,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而且没人愿意公开承认他或她是无神论者。不过,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穆斯林都认为,埃及的无神论者正在日益增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目前,加伯尔是亚历山大一个无神论者组织的成员。该组织创办于2011年,刚开始时只有三四个成员,现在接近100人,有男有女,以前是穆斯林或是基督徒。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喝喝咖啡,听听音乐会。
53岁的女性无神论者诺哈的心路历程则比加伯尔曲折多了。诺哈也住在亚历山大,以前也是“萨拉菲”派的虔诚的穆斯林。21岁时,诺哈开始戴上面纱。三年后与一个保守穆斯林结婚,后来生育了三个儿子。29岁时,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再去清真寺了,部分原因来自她的丈夫。有一天,她的丈夫扇了她耳光,她便找公公投诉。公公告诉她,根据伊斯兰教规,丈夫有打妻子的权利。于是她开始怀疑:伊斯兰教规怎么给丈夫有殴打妻子、抛弃妻子的权利?还有,他怎么能同时娶几个妻子?伊斯兰教规禁止殴打牲畜,难道妻子连牲畜都不如吗?难道是妻子体力不如丈夫,就应该受到后者的殴打和羞辱?她觉得,世界在不断变化,人们不应该接受几百年前制定的规矩。
这一连串疑问使诺哈对伊斯兰信仰产生了怀疑,也导致和他丈夫的关系严重恶化。丈夫认为她有心理问题,建议她去看病。她从一个专家那里获得一份诊断,证明她的心理并没有问题。因此,她既不吃药,也不再披戴面纱。这使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7年,她和丈夫终因“信仰不同”而离婚,结束了近25年的婚姻。她回到母亲家,但被母亲赶了出来,因为她不祈祷、不把斋。与此同时,她的三个儿子对她也不友好,因为他们都是“萨拉菲”派,是虔诚的穆斯林,对她的思想和行为难于理解,警告她“无药可救,正在步入地狱”。
诺哈回应说,“世界上并没有地狱。别人说我的心理有问题,其实是他们的心理出了问题。”不过,她有点不愿承认自己是个无神论者。她说,“我还是喜欢被人称作‘穆斯林’,一个有知识的穆斯林。因为这样人们就能听我的话,否则,他们就会把我当作敌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被“另眼相待”
从法律上讲,无神论者在埃及是可以合法存在的。但在现实中,无神论者并不被埃及大多数人所理解、所容忍。对于许多无神论者,或者对当今埃及宗教持批评态度的人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威胁是真实的,因为他们涉嫌“侮辱神圣的宗教”。加伯尔说,“我接触到的所有人都对无神论者感到愤怒,其方式你真难以想象。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例如,我有次在Facebook上收到威胁,有人声称要用剑把我捅死。对我来说,发出威胁的人很可怜,我把他们当作宗教的受害者。”尽管如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不愿披露他的真实名字。
另一个无神论者伊马姆说,“那得看你的运气了。你可以是无神论者,并且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他人,你可能一点事情也没有,但也有可能你被老板解雇,有人随时会对你采取暴力行动,你的生活就会彻底被毁了。这得取决于你在哪里,你周围的生活圈里是什么样的人。就我自己来说,我的同事并不知道我是个无神论者,以前的大学同学更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你总得有点私密的东西吧?不过,这样做,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
以前,一些对伊斯兰教持有异议的埃及人经常遭到攻击,甚至被暗杀。1992年,一个名叫法拉克·福达的作家因“亵渎神明”而被极端宗教人士残酷杀害。1994年,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1994年被伊斯兰极端分子在脖子上捅了一刀,落下终生残疾。要知道,马哈富兹在198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因此是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享有如此声望的人都不能幸免,更别说普通人了。
2012年12月,一个名叫艾尔伯特·萨贝尔的网民因在博客上说他是无神论者而被判刑三年。2013年10月,一个名叫谢里夫的20岁大学生由于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无神论者网页而被埃及警方逮捕,起诉人要求将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因为他“企图破坏宗教”。目前,此案尚未宣判。
埃及一家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74%的埃及人希望继续把伊斯兰教规立为“国法”。而其中的86%的人声称,应该对不再信仰伊斯兰教、改信其他宗教的“叛徒”判处死刑。
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尽管内心有点害怕,伊马姆说,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回应别人的关切,呼吁人们容忍他们这些无神论者的存在。大约一年前,伊马姆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个“埃及无神论者社区”,里面有15个成员。他说,他建立这个社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外界对无神论者的威胁。他说,“我们只是想让人们知道,整个社会要尊重我们的信仰,容忍我们存在,使整个社会更加平衡、和谐。”
与此同时,许多无神论者在婚姻上也遇到了难题。加伯尔在谈恋爱时,不敢向他的信教女朋友透露他是个无神论者。“这个时候,你就得虚伪一点。”
无神论者在社会上的遭遇更为险恶。伊马姆说,他和同为无神论者的女朋友同居时,曾多次遭到警方和邻居的“骚扰”,因为他们尚未领取结婚证。而在当今埃及,无神论者只有假装是穆斯林,才能领到结婚证。伊马姆否认无神论者是邪恶和罪恶的“代名词”,因为有的信教人员也是邪恶和罪恶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斯林兄弟会推选的候选人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总统后,埃及社会出现了保守态势。但在穆尔西执政一年下台后,埃及社会重新出现了宽容的趋势。伊马姆说,“埃及人的心理在2011年‘革命’后完全变了。现在,埃及人开放多了,每个人都愿意谈论一些事情。真的,我自己就感到比以前勇敢多了。”
目前,埃及正在起草新的宪法,无神论者呼吁新宪法能尊重人们的信仰和表达自由,保护无神论者。他们要求废除新宪法草案里的许多条款,如第二条: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伊斯兰教规是埃及立法的基础。加伯尔说,“现在的埃及局势有点像法国大革命,虽然不可能一下子都改变了,但改变已经开始,而且不可逆转。”
(作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中心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