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人们交换信息的主流阵地后,媒体的边界不可避免地变得模糊和泛化,传统媒体固有的权威性正在被挑战。即便在讲究积淀和历史的时尚圈,向来独占话语权的大牌时尚媒体也无法逃避世易时移的现实。“过去,去米兰时装周看秀,只有顶级传统媒体才有资格参与。但现在,坐在秀场第一排的,多了很多知名博主。”时尚集团战略投资事业部副总裁张扬正说,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传播信息的方式太多了,变化扑面而来,由不得你看不见。
痛苦的转型
2013年,时尚传媒集团将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当年,中国第一本白领精英杂志《时尚》在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54号一个私家小院的平房里创刊,起印1万册,由那时起,这个引领中国时尚风潮的团队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国最大的高档期刊传媒集团之一,旗下现有17本时尚杂志,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时尚风向标。但在新媒体时代,实力已然十分强大的时尚集团同样遭遇到挑战。
“广告主们正在‘叛变’。”张扬正说,最近Louis Vuitton准备开新品发布会,他们直接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信息,通知消费者们相关事宜,而不再选择借助传统媒体这个中介,“过去,他们肯定会花不菲的价格来做一页硬广。”显然,广告主的选择更加多元,而同时时尚传媒却在被逼向墙角。“品牌商绕过媒体直接面向消费者,媒体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弱,这是大家都在面对的困境。”张扬正说,有说法称传统媒体“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但他认为时尚传媒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早有准备。”
2010年,看到了新媒体发展潮流的时尚集团决定成立全媒体事业部,这个部门要做的事就是整合、构建全产业链、做更好的营销。此后,时尚集团陆续推出旗下所有杂志的iPad、iPhone和Android版本,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始在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等各领域展开布局。如今,时尚传媒的触角从传播形态到内容制作都正在延伸到各个领域,以或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令这个集团大大加强把控新媒体时代的能力。
但是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光是思考如何布局全媒体这个问题,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张扬正说,改变刚启动时,状态简直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因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即便是被传媒大亨默多克寄予厚望的iPad电子报《The Daily》,最终也在亏损数百万美元后停止发行。然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前进,坚持全面实现内容电子化,与互联网接触得更紧密。不过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新创意、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一度感到实在是应接不暇。”张扬正说,今天是微博,明天是微信,后天又有其他新鲜产品出来,如果仅仅是跟随,将完全应付不了这种局面。但就在这个纠结过程中,长久的思考最终带来了豁然开朗的结果,“我们突然发现,其实无论互联网这个行业怎么改变,都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张扬正说,因为他们发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这让时尚集团的转型之路很快变得顺畅起来。
做生态圈
不久前,张扬正在GMIC(全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劝说”小米手机,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草根营销,还可以和时尚集团达成合作,来塑造时尚化的品牌形象。不知道雷军会不会接受这个提议,但从中可以看出,时尚集团现在的思维有多么发散。
“时尚只需提供内容,并开放相关资源给合作企业就够了。”张扬正一语点明了时尚集团寻找到的转型通关的钥匙:时尚,就是一个概念。与具象的产品不同,时尚其实是无形的资源,追逐时尚的行为不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玩的是时尚这个‘品牌’,而不能把思路局限于媒体‘功能’问题上。”张扬正说,最终他们想明白了,内容的展现无论是基于iPad也好、Android也好,这些只需让技术人员去操心,时尚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内容输出,“从过去到现在,这一点从没变过。”而有了内容这个中心,那么形式上,从图片、音乐到广播、影视等等,时尚集团都可以来者不拒;在操作上,时尚集团选择让刊社和新媒体部门进行专人对接,一个负责内容调性,一个负责技术设计,协同工作,效果明显。
现在,时尚集团早已不再仅限于以纸媒服务广告主,而是可以通过各种传媒载体传播信息,满足广告主的不同要求,包括做硬广、软广、活动、微博及微信营销、整合营销等等。比如集团旗下的广播节目《时尚知道》就颇受欢迎,近期百事可乐也与时尚传媒达成了战略合作,“之后你还会看到我们陆续和一些其他企业展开合作,而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会令大家感到震惊。”张扬正说,业务范围的拓展令时尚集团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现在除了品牌商外,一切想和时尚发生关联的企业,都将并入时尚集团的客户网络之中。为此,时尚集团也会主动加力,推动更多企业往时尚方向上去靠,拿张扬正的话说就是“使之成为可能”,从而给集团自身带来新的业务。
除了拓展广告主的范围,张扬正还考虑收编内容生产单位。“一切受到用户欢迎和喜爱的内容都可以收编进我们的平台,这样能收获更多受众。”张扬正说,对媒体而言,内容的整合必然具有关键作用,而一旦拥有受欢迎的内容,变现是迟早的事。“比如可以把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并引导他们进入垂直购物网站,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做到了这一点,就等于构建了一个生态圈,而时尚传媒起到了链接产业上下游的作用,必然有机会赢得更高的收益。
张扬正表示,虽然传统媒体的传统业务遭遇到新媒体的挤压,但是机遇也同样存在,尤其在移动时代,媒体完全可以利用新载体做更多事情。“比如我们会做一些导购,将来甚至直接参与产品的销售等。”事实上,时尚集团已经开始行动,目前其正在实施渠道“下沉”计划,在稳固一线城市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以极低的成本积极接触二三线城市的高端用户。“我们以前和这部分人群的关系很弱,现在要加强关系,未来给他们提供更精准的内容和服务,等到获得这类人群的忠诚拥护,与之相对应的广告主自然而然就会找过来。”
以投资为“饵”
2012年4月,时尚传媒集团曾举办过一场“创新中国2012”(Demo China)北京大赛时尚专场,主要征集垂直电子商务、图片分享类SNS、电子阅读、数字营销,以及家居、旅游、健康等时尚消费领域的创新型项目,这让创投圈感受到了时尚集团的吸引力。而为了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时尚集团频频以战略合作、投资和收购三种形式大力整合资源,在创投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虽然打着“投资”的旗号吸引创投圈的关注,但和湖南广电的达晨创投、浙报传媒的新干线投资公司、华商传媒的华商盈通公司不同,时尚集团并不看重财务上的回报,投资项目只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圈。“我们并不强迫创业项目上市,如果它发展得不错,完全可以直接卖给我们。”张扬正说,之所以用投资的方式布局自己的战略规划,是为了避免雾里看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和项目创始人面聊,比看外界的报道或者参加会议知道得更多,也更明白,从而能比较准确地把脉整个行业的局势。”张扬正毫不谦虚地说,现在,“我们比其他同类媒体更懂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与此同时,思维活跃的创业团队不断加入时尚集团的平台,犹如带来了一个个智囊,他们的新鲜思维给这家老牌传媒集团注入了无限活力。智囊们根据自身的行业理解力,能够让时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之路走得更内行更顺利,这无疑给集团带来了特有的竞争优势。现在,不过两年时间,时尚集团的转型已逐渐展示出成果,其在数字端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用户也在稳步增长。张扬正说,更多的精彩“很快就会接连呈现!”
痛苦的转型
2013年,时尚传媒集团将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当年,中国第一本白领精英杂志《时尚》在北京东单西裱褙胡同54号一个私家小院的平房里创刊,起印1万册,由那时起,这个引领中国时尚风潮的团队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国最大的高档期刊传媒集团之一,旗下现有17本时尚杂志,是毫无疑问的中国时尚风向标。但在新媒体时代,实力已然十分强大的时尚集团同样遭遇到挑战。
“广告主们正在‘叛变’。”张扬正说,最近Louis Vuitton准备开新品发布会,他们直接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信息,通知消费者们相关事宜,而不再选择借助传统媒体这个中介,“过去,他们肯定会花不菲的价格来做一页硬广。”显然,广告主的选择更加多元,而同时时尚传媒却在被逼向墙角。“品牌商绕过媒体直接面向消费者,媒体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弱,这是大家都在面对的困境。”张扬正说,有说法称传统媒体“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但他认为时尚传媒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早有准备。”
2010年,看到了新媒体发展潮流的时尚集团决定成立全媒体事业部,这个部门要做的事就是整合、构建全产业链、做更好的营销。此后,时尚集团陆续推出旗下所有杂志的iPad、iPhone和Android版本,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始在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等各领域展开布局。如今,时尚传媒的触角从传播形态到内容制作都正在延伸到各个领域,以或有形或无形的方式,令这个集团大大加强把控新媒体时代的能力。
但是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光是思考如何布局全媒体这个问题,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张扬正说,改变刚启动时,状态简直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因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即便是被传媒大亨默多克寄予厚望的iPad电子报《The Daily》,最终也在亏损数百万美元后停止发行。然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前进,坚持全面实现内容电子化,与互联网接触得更紧密。不过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新创意、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一度感到实在是应接不暇。”张扬正说,今天是微博,明天是微信,后天又有其他新鲜产品出来,如果仅仅是跟随,将完全应付不了这种局面。但就在这个纠结过程中,长久的思考最终带来了豁然开朗的结果,“我们突然发现,其实无论互联网这个行业怎么改变,都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张扬正说,因为他们发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这让时尚集团的转型之路很快变得顺畅起来。
做生态圈
不久前,张扬正在GMIC(全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劝说”小米手机,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草根营销,还可以和时尚集团达成合作,来塑造时尚化的品牌形象。不知道雷军会不会接受这个提议,但从中可以看出,时尚集团现在的思维有多么发散。
“时尚只需提供内容,并开放相关资源给合作企业就够了。”张扬正一语点明了时尚集团寻找到的转型通关的钥匙:时尚,就是一个概念。与具象的产品不同,时尚其实是无形的资源,追逐时尚的行为不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玩的是时尚这个‘品牌’,而不能把思路局限于媒体‘功能’问题上。”张扬正说,最终他们想明白了,内容的展现无论是基于iPad也好、Android也好,这些只需让技术人员去操心,时尚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内容输出,“从过去到现在,这一点从没变过。”而有了内容这个中心,那么形式上,从图片、音乐到广播、影视等等,时尚集团都可以来者不拒;在操作上,时尚集团选择让刊社和新媒体部门进行专人对接,一个负责内容调性,一个负责技术设计,协同工作,效果明显。
现在,时尚集团早已不再仅限于以纸媒服务广告主,而是可以通过各种传媒载体传播信息,满足广告主的不同要求,包括做硬广、软广、活动、微博及微信营销、整合营销等等。比如集团旗下的广播节目《时尚知道》就颇受欢迎,近期百事可乐也与时尚传媒达成了战略合作,“之后你还会看到我们陆续和一些其他企业展开合作,而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会令大家感到震惊。”张扬正说,业务范围的拓展令时尚集团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多样化,现在除了品牌商外,一切想和时尚发生关联的企业,都将并入时尚集团的客户网络之中。为此,时尚集团也会主动加力,推动更多企业往时尚方向上去靠,拿张扬正的话说就是“使之成为可能”,从而给集团自身带来新的业务。
除了拓展广告主的范围,张扬正还考虑收编内容生产单位。“一切受到用户欢迎和喜爱的内容都可以收编进我们的平台,这样能收获更多受众。”张扬正说,对媒体而言,内容的整合必然具有关键作用,而一旦拥有受欢迎的内容,变现是迟早的事。“比如可以把内容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并引导他们进入垂直购物网站,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做到了这一点,就等于构建了一个生态圈,而时尚传媒起到了链接产业上下游的作用,必然有机会赢得更高的收益。
张扬正表示,虽然传统媒体的传统业务遭遇到新媒体的挤压,但是机遇也同样存在,尤其在移动时代,媒体完全可以利用新载体做更多事情。“比如我们会做一些导购,将来甚至直接参与产品的销售等。”事实上,时尚集团已经开始行动,目前其正在实施渠道“下沉”计划,在稳固一线城市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以极低的成本积极接触二三线城市的高端用户。“我们以前和这部分人群的关系很弱,现在要加强关系,未来给他们提供更精准的内容和服务,等到获得这类人群的忠诚拥护,与之相对应的广告主自然而然就会找过来。”
以投资为“饵”
2012年4月,时尚传媒集团曾举办过一场“创新中国2012”(Demo China)北京大赛时尚专场,主要征集垂直电子商务、图片分享类SNS、电子阅读、数字营销,以及家居、旅游、健康等时尚消费领域的创新型项目,这让创投圈感受到了时尚集团的吸引力。而为了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时尚集团频频以战略合作、投资和收购三种形式大力整合资源,在创投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虽然打着“投资”的旗号吸引创投圈的关注,但和湖南广电的达晨创投、浙报传媒的新干线投资公司、华商传媒的华商盈通公司不同,时尚集团并不看重财务上的回报,投资项目只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圈。“我们并不强迫创业项目上市,如果它发展得不错,完全可以直接卖给我们。”张扬正说,之所以用投资的方式布局自己的战略规划,是为了避免雾里看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和项目创始人面聊,比看外界的报道或者参加会议知道得更多,也更明白,从而能比较准确地把脉整个行业的局势。”张扬正毫不谦虚地说,现在,“我们比其他同类媒体更懂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与此同时,思维活跃的创业团队不断加入时尚集团的平台,犹如带来了一个个智囊,他们的新鲜思维给这家老牌传媒集团注入了无限活力。智囊们根据自身的行业理解力,能够让时尚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之路走得更内行更顺利,这无疑给集团带来了特有的竞争优势。现在,不过两年时间,时尚集团的转型已逐渐展示出成果,其在数字端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用户也在稳步增长。张扬正说,更多的精彩“很快就会接连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