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良恶性病变细胞内GCD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机 构】
:
110015 沈阳 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110015 沈阳 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110015 沈阳 沈阳军区总医院
【出 处】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3期
其他文献
通过建立动物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和维生素E(VitE);观察下肢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性及损伤的恢复时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VitC)预防及治疗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发现:缺血4小时后再灌注,无脂质过氧化损伤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发生于缺血6小时血管再通的组织。观察缺血10小时、24小时后血管复通的实验组,发现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越明显。缺血6
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15只,未用异搏定;B组:15只,异搏定处理;C组:6只,正常对照。A和B组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观察ESWL前后血、尿和肾组织中内皮素的变化。结果A组ESWL后1、3天尿和肾组织中内皮素显著升高,B组ESWL后1天尿内皮素轻度升高,而两组血中内皮素无明显变化。提示ESWL后早期机体内皮素升高可能与肾损害有关,异搏定可抑制内皮素的升高,减轻肾损害。
采用CCX-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乙酸纤维膜电泳法对不同绞窄时间的小段肠缺血犬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进行连续性检测。结果表明,小段犬肠缺血仍可引起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升高,但要较大段肠组织缺血时变化为慢;CK-BB虽在肠缺血2小时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但敏感性下降,说明血清CK及其同工酶活性不仅与绞窄时间有关,而且与绞窄长度有关。BB仍不失为较好的肠缺血早期诊断指标。
用20只成年家兔,于右股骨内髁用截骨刀造成横形骨软骨骨折,粘合剂粘合,石膏固定3周。光镜观察术后3天粘合剂内即有血管长入,粘合剂与骨折面紧密连接。4周粘合剂完全吸收,骨折骨性愈合,软骨由纤维软骨连接。实验组无再移位者。本法适用于临床骨软骨骨折的治疗。其操作简单,可避免其他内固定物对软骨面的损伤及再次手术取出。
通过观察大鼠脾切除后不同时间及注射大肠杆菌协同作用后血浆TNF水平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脾切除后血浆TNF水平升高,其中切脾后5,7天较明显(P<0.01)。腹腔注射LPS对照组较未注射组血浆TNF水平明显升高。注射LPS组切脾前后血浆TNF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处在较高水平上,提示大肠杆菌内毒素是刺激引起血浆TNF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推测脾切除后血浆TNF水平的增高可能系机体免疫力低下
我们动态观察SD大鼠肝缺血45,60分钟复流0,10,60,120分钟,人体肝门阻断15分钟复流5~10分钟,40分钟不同时限肝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肝组织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信号最大幅值(ROO·Ymax)及肝脏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在再灌注早期(大鼠肝缺血45分钟复流10分钟,人体肝缺血15分钟复流5~10分钟已可观察到([Ca2+]i)增高现象,而ROO·Y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