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省宽甸县大西岔乡三道沟~头道沟一带铁硼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与太子河浑江台陷东部交接部位,具有太古代和元古代双层结构基底。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最为发育,矿区范围内发现的矿体均矿产于辽河大石桥岩组的黑云变粒岩、磁铁浅粒岩之中,呈似层状严格受层位控制,并受岩浆热液影响,其中的矿产资源多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呈整合接触渐变关系。该矿床成因属于区域沉积变质型矿床,后期热液富集。
关键词:辽河群里尔峪组;地层;铁矿
前言
辽宁省宽甸县大西岔乡三道沟~头道沟一带铁硼矿区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大西岔村。该区处于长白山余脉千山山系,区内地貌多变,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在120~594.6m,相对高差达374.6m左右,最高山峰594.6m,位于二道沟与杉松交界处。区内水系较发育,多为季节性溪流,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20m。区内属北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大。以往对该区附近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质评价工作,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规模形态和资源潜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次地质调查,重点对区内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以及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的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的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资源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内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局部伴生有铜、硼、重晶石及铅锌等矿产,铁、硼、铜、重晶石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下亚群里尔峪岩组地层中,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硅质建造铁矿床。铅锌矿化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上亚群大石桥岩组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属于构造裂隙充填型,围岩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
(1)地层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辽河群最为发育,占据了除岩浆岩及第四系以外的全部空间。第四系不发育,仅沿北古河河谷及沟谷分布。辽河群地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及岩石组、构特点分为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及大石桥岩组。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①里爾峪岩组(Pt1Lr)
a、含硼铁变粒岩段(Pt1Lrl):
区内广泛出露,厚度>200m。主要分布在详查区的庙沟-杉松、刀尖沟-杉松东沟一带,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其展布方向有所不同。但主要呈北西向带状围绕着条痕状花岗岩分布,构成四道沟-杉松背斜的翼部地层,并构成爬头子背斜的轴部。硼、铁矿产于该岩段之富镁碳酸盐岩和富镁硅酸盐岩层之中,而蕴矿层则产于含硼变粒岩段中部变粒岩组合之中,层位比较稳定。其上下岩层以角闪变粒岩、黑云母变粒岩为主,夹含铜重晶石铁矿,局部出现透辉变粒岩、透闪变粒岩及电气石变粒岩。上述这些岩层,沿走向和倾斜方向都有相变特点。蕴矿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有大理岩、蛇纹岩、透闪岩、金云透闪岩、金云母岩及滑石岩等组成。上述各类岩石,成分比较复杂,变化较大。但在蕴矿层中,构成产出层位比较稳定、相互过渡、紧密共生的整体。
b、浅粒岩段(Pt1Lr2)
该岩段是里尔峪组上部地层,出露厚度50-200m。从区域上看,其厚度变化较大,但出露较稳定。在普查区范围内,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浅粒岩段不发育。组成该岩段的地层较简单,岩性较单一,主要由磁铁浅粒岩构成。局部见有电气石变(浅)粒岩的薄层或夹层存在。
磁铁浅粒岩:岩石新鲜而呈灰白色,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组成,另见少量钾长石和磁铁矿。斜长石占55%±,他形粒状,粒度<0.6mm,可见聚片双晶,属更长石。钾长石占5%±,他形粒状,解理完全,其夹角近90°,属正长石。石英占30%±,他形粒状,具齿状接触边,磁铁矿占5~6%,粒状或立方体自形晶,粒度<0.1mm,分布均匀。磷灰石少量。
②高家峪岩组(Pt1g)
该组在区内较发育,出露厚度大于200m,主要分布于详查区南部和中部。南部呈北东方向延长,中部则以近东西向展布为特点。高家峪组出露面积占普查区面积1/5左右。其与下伏里尔峪组、上覆大石桥组皆系整合接触关系。由于高家峪组岩石组成复杂,不同地段岩石类型难于对比,
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斜长角闪岩:呈灰白色,以细粒状或芝麻点状构造为特征。半自形短柱状普通角闪石和粒状或短柱状斜长石构成柱粒变晶结构,粒度0.4mm±。由普通角闪石和中性长石组成。普通角闪石占55%±,镜下呈黄绿色,具多色性,N∧C26°2V(—)。110两组相交成124°。中性长石占45%±,短板状自形晶,普遍有次生绢云母化退变,黑云母少量。
石墨黑云变粒岩:呈灰褐色,块状构造,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石墨组成。斜长石占50%,短板状或粒状,强烈绢云母化。石英占30%,他形粒状,分布不均匀,局部集中。黑云母占15%,片状,晶形不完整,褐色,镜下吸收异向性强,显方向性排列。石墨占5%,鳞片状,方向性分布。
③大石桥岩组(Pt1d)
大石桥组是详查区内辽河群最上部层位,与下伏高家峪岩组呈整合接触关系。该岩组只出露于详查区西北部,占详查区面积1/10左右,厚度大于200m。出露岩性较单一,岩石组合简单,在区内尚无顶界控制,本次工作仅以岩组表示。下面介绍白云石大理岩、方解大理岩、含墨大理岩夹黑云片岩的特征。
白云石大理岩:呈白色,块状构造,粒状花岗变晶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碳酸盐组成,局部见少量蛇纹石。碳酸盐岩占95%以上,镜下无色,呈柱、粒状晶体,粒度达4.5mm;后者呈不规则粒状,粒度0.5~0.05mm。闪突起明显,具珍珠晕色,高级白干涉色,经粉沫酸溶液法验证以白云石为主,方解石少量。蛇纹石呈纤维状,为纤维蛇纹石,无色,低突起,具一级灰干涉色,局部集中。
2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发现的矿产为铁矿。均产于辽河群里尔峪组地层的黑云变粒岩、磁铁浅粒岩之中,呈似层状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矿层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呈整合接触渐变关系。围岩与矿体呈渐变关系。区内共圈定了3条铁矿体,质量较好,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以角闪石、石英、绿泥石、重晶石为主,含少量辉石及微量磷灰石
磁铁矿为主要有用矿物,含量25-35%,呈不规则半自形粒状,具方向性排列,分布比较均匀,与脉石矿物石英等有嵌晶现象。粒径一般在0.2-0.4mm。此外,见有次生的细脉状磁铁矿条,穿入矿体与围岩中,规模甚小,磁铁矿物呈隐晶质结构。磁黄铁矿含量占0.7-1.02%,大部分是后期交代生成的,分布不均匀,向深部含量增多,在地表蚀变成褐铁矿。黄铜矿含量占0-1.03%,局部含量较高,但分布不均匀。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含量15~21%,它形晶粒状体,粒径0.5-1.5mm,与磁铁矿角闪石等共生,并与其它共生矿物形成嵌晶结构。角闪石含量7~20%,呈自形长柱状晶体,粒径一般在0.5-1.2mm,是脉石中主要含硅酸盐矿物。其它矿物含量甚微。
3 资源储量概算
截止2016年12月底,该区各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如下:
①铁矿:(332+333)矿石量1246.42kt,平均品位TFe31.89%,mFe25.16%。其中:(332)矿石量386.97kt,(333)矿石量859.45kt。332类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1.05%。
②伴生铜:(332+333)矿石量405.35kt,金属量1207.32t。平均品位Cu0.30%。其中:(332)矿石量53.27kt,金属量111.62t,平均品位0.21%;(333)矿石量352.08kt,金属量1095.70t。平均品位0.31%。
关键词:辽河群里尔峪组;地层;铁矿
前言
辽宁省宽甸县大西岔乡三道沟~头道沟一带铁硼矿区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大西岔村。该区处于长白山余脉千山山系,区内地貌多变,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在120~594.6m,相对高差达374.6m左右,最高山峰594.6m,位于二道沟与杉松交界处。区内水系较发育,多为季节性溪流,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20m。区内属北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大。以往对该区附近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质评价工作,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规模形态和资源潜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次地质调查,重点对区内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的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以及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的物质成分等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的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资源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内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局部伴生有铜、硼、重晶石及铅锌等矿产,铁、硼、铜、重晶石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下亚群里尔峪岩组地层中,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硅质建造铁矿床。铅锌矿化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上亚群大石桥岩组之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属于构造裂隙充填型,围岩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
(1)地层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辽河群最为发育,占据了除岩浆岩及第四系以外的全部空间。第四系不发育,仅沿北古河河谷及沟谷分布。辽河群地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及岩石组、构特点分为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及大石桥岩组。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①里爾峪岩组(Pt1Lr)
a、含硼铁变粒岩段(Pt1Lrl):
区内广泛出露,厚度>200m。主要分布在详查区的庙沟-杉松、刀尖沟-杉松东沟一带,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其展布方向有所不同。但主要呈北西向带状围绕着条痕状花岗岩分布,构成四道沟-杉松背斜的翼部地层,并构成爬头子背斜的轴部。硼、铁矿产于该岩段之富镁碳酸盐岩和富镁硅酸盐岩层之中,而蕴矿层则产于含硼变粒岩段中部变粒岩组合之中,层位比较稳定。其上下岩层以角闪变粒岩、黑云母变粒岩为主,夹含铜重晶石铁矿,局部出现透辉变粒岩、透闪变粒岩及电气石变粒岩。上述这些岩层,沿走向和倾斜方向都有相变特点。蕴矿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有大理岩、蛇纹岩、透闪岩、金云透闪岩、金云母岩及滑石岩等组成。上述各类岩石,成分比较复杂,变化较大。但在蕴矿层中,构成产出层位比较稳定、相互过渡、紧密共生的整体。
b、浅粒岩段(Pt1Lr2)
该岩段是里尔峪组上部地层,出露厚度50-200m。从区域上看,其厚度变化较大,但出露较稳定。在普查区范围内,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浅粒岩段不发育。组成该岩段的地层较简单,岩性较单一,主要由磁铁浅粒岩构成。局部见有电气石变(浅)粒岩的薄层或夹层存在。
磁铁浅粒岩:岩石新鲜而呈灰白色,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组成,另见少量钾长石和磁铁矿。斜长石占55%±,他形粒状,粒度<0.6mm,可见聚片双晶,属更长石。钾长石占5%±,他形粒状,解理完全,其夹角近90°,属正长石。石英占30%±,他形粒状,具齿状接触边,磁铁矿占5~6%,粒状或立方体自形晶,粒度<0.1mm,分布均匀。磷灰石少量。
②高家峪岩组(Pt1g)
该组在区内较发育,出露厚度大于200m,主要分布于详查区南部和中部。南部呈北东方向延长,中部则以近东西向展布为特点。高家峪组出露面积占普查区面积1/5左右。其与下伏里尔峪组、上覆大石桥组皆系整合接触关系。由于高家峪组岩石组成复杂,不同地段岩石类型难于对比,
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斜长角闪岩:呈灰白色,以细粒状或芝麻点状构造为特征。半自形短柱状普通角闪石和粒状或短柱状斜长石构成柱粒变晶结构,粒度0.4mm±。由普通角闪石和中性长石组成。普通角闪石占55%±,镜下呈黄绿色,具多色性,N∧C26°2V(—)。110两组相交成124°。中性长石占45%±,短板状自形晶,普遍有次生绢云母化退变,黑云母少量。
石墨黑云变粒岩:呈灰褐色,块状构造,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石墨组成。斜长石占50%,短板状或粒状,强烈绢云母化。石英占30%,他形粒状,分布不均匀,局部集中。黑云母占15%,片状,晶形不完整,褐色,镜下吸收异向性强,显方向性排列。石墨占5%,鳞片状,方向性分布。
③大石桥岩组(Pt1d)
大石桥组是详查区内辽河群最上部层位,与下伏高家峪岩组呈整合接触关系。该岩组只出露于详查区西北部,占详查区面积1/10左右,厚度大于200m。出露岩性较单一,岩石组合简单,在区内尚无顶界控制,本次工作仅以岩组表示。下面介绍白云石大理岩、方解大理岩、含墨大理岩夹黑云片岩的特征。
白云石大理岩:呈白色,块状构造,粒状花岗变晶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碳酸盐组成,局部见少量蛇纹石。碳酸盐岩占95%以上,镜下无色,呈柱、粒状晶体,粒度达4.5mm;后者呈不规则粒状,粒度0.5~0.05mm。闪突起明显,具珍珠晕色,高级白干涉色,经粉沫酸溶液法验证以白云石为主,方解石少量。蛇纹石呈纤维状,为纤维蛇纹石,无色,低突起,具一级灰干涉色,局部集中。
2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发现的矿产为铁矿。均产于辽河群里尔峪组地层的黑云变粒岩、磁铁浅粒岩之中,呈似层状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矿层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呈整合接触渐变关系。围岩与矿体呈渐变关系。区内共圈定了3条铁矿体,质量较好,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以角闪石、石英、绿泥石、重晶石为主,含少量辉石及微量磷灰石
磁铁矿为主要有用矿物,含量25-35%,呈不规则半自形粒状,具方向性排列,分布比较均匀,与脉石矿物石英等有嵌晶现象。粒径一般在0.2-0.4mm。此外,见有次生的细脉状磁铁矿条,穿入矿体与围岩中,规模甚小,磁铁矿物呈隐晶质结构。磁黄铁矿含量占0.7-1.02%,大部分是后期交代生成的,分布不均匀,向深部含量增多,在地表蚀变成褐铁矿。黄铜矿含量占0-1.03%,局部含量较高,但分布不均匀。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含量15~21%,它形晶粒状体,粒径0.5-1.5mm,与磁铁矿角闪石等共生,并与其它共生矿物形成嵌晶结构。角闪石含量7~20%,呈自形长柱状晶体,粒径一般在0.5-1.2mm,是脉石中主要含硅酸盐矿物。其它矿物含量甚微。
3 资源储量概算
截止2016年12月底,该区各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如下:
①铁矿:(332+333)矿石量1246.42kt,平均品位TFe31.89%,mFe25.16%。其中:(332)矿石量386.97kt,(333)矿石量859.45kt。332类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1.05%。
②伴生铜:(332+333)矿石量405.35kt,金属量1207.32t。平均品位Cu0.30%。其中:(332)矿石量53.27kt,金属量111.62t,平均品位0.21%;(333)矿石量352.08kt,金属量1095.70t。平均品位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