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十八大之后,在新任领导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调整,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成为新的重点,习主席对此发表了很多讲话,明确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法治思想源远流长,也是习主席所推崇的治国精神,在他的梳理下,我国的法治理念变得更为人性化、具体化、和真实化,变得更加地符合当下的中国国情。这些新思想和理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性研究,以期为今后国家的发展建设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国特色;法治理念;培育
【作者简介】 韩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26-02
“机制”一词,原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以及构成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机制”一词,“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可见,就社会学视角来看,“机制”是指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使整体或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联系和运行方式。统一战线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其内在工作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重要地位与职能的发挥。
一、县级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团结和凝聚作用,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在21世纪实现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的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组成部分”。可见,县级统一战线作为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层单位,直接影响到全国统战工作成效的好坏,更关系到全国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统战工作除了发挥着纽带、联络员、助推器、调解员等团结和凝聚作用外,不论就县级统战工作而言,还是上级乃至中央统战工作的基石,都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就贵州省而言,搞好县级统战工作,关系到贵州省的“两加一推”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县级统战工作的二难困境
1. “两张皮”现象
尽管统战工作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但长期以来,一些县的统战工作还明显地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应付轻服务、重会议轻调研、重言论轻行动、重承诺轻兑现以及“说起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两张皮”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统战职能的发挥。
2. 工作缺乏活力与效果
调研表明,正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两张皮”现象的存在,导致一些县的统战工作严重缺乏活力与效果,“庸、懒、散、慢”的工作之风尤为突出,更有甚者,统战工作流于形式。调研表明,县级统战工作的二难困境有如下具体表现:第一,领导重视不够;第二,工作难度较大;第三,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能交叉重叠;第四,权不到位,难有作为;第五,工作条件差,人手严重不足;第六,知识技能不足等。这些具体困境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统战工作的地位与功能,同时还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县级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县级统战工作困境的机制分析
1. 责任机制困境
统战部门责任缺失所导致的低效率是一些县级统战部门的现实状况,而要解决长期以来一些县级统战部门责任不清、权责不明、无所作为的现状,需要在县级统战部门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的激励与惩罚措施,使统战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从各县统战部门的情况出发,统战部门的领导要层层抓落实、层层包干、责任到人,建立和完善统战工作的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统战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因此,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办法、考核程序、考核过程的监管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努力贯彻落实,力争以此形成责任意识与工作动力,全面提升县级统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2. 协调机制困境
《决定》指出,统战工作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协商的方式,统战干部的工作之风必须民主,这就决定了搞好统战工作,必须要在发扬民主的前提与基础上,实现重大统战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全面开创县级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尽管县委统战部长兼任县委常委一职,但在实际工作中,统战工作效果不佳却成为一个客观事实,可见,“权不到位”的因素并非关键因素。
省内外统战理论研究表明,由于责任机制困境的存在,导致县级统战部门的协作机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有关制度约束小、弹性大;二是对有关部门的统战工作责任欠明确;三是对协作方面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这些不完善的机制,成为影响统战协商协调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统战工作大量涌现出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统战工作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和统战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因此,为了解决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责、权、利”交叉重叠与互不统一的现状,从而解决分歧与矛盾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首先需要协调好县级统战部门内部的工作,同时搞好与外部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健全协商协调机制以促使统战工作走出协调机制困境。
单打独斗、关起门来搞研究、不重实地调研、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坐在办公室写计划与总结等现象,是当前一些县级统战工作身陷困境的具体原因与表现。因此,以密切党群关系和改善统战部门的作风为契机与切入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进一步发挥统战工作的职能为大局服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赋予统战部门的工作重任。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县级统战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以跳出协调机制困境。具体来看县级统战部门的协调机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统战部门自身内部的协调机制,主要是内部的责任分工与合作机制;二是统战部门与外部对象的协调机制,即统战部要发挥联系、团结与辐射功能,将各级各类人才团结凝结起来,实现社会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实现统战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无论是内部协调机制还是外部协调机制,都要努力搞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努力提高统战部长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帮助其强化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整个队伍的信心与决心;二是统战部长要发扬科学与民主决策的作风,并将社会力量纳入统战工作体系中来;三是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通过强化措施,整合资源,推进统战工作机制建设。”
3. 保障机制困境
县级统战工作还面临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乏力、机构设置欠规范、经费保障不够。在一些县级统战部门,编制严重缺乏、工作人员数量少且结构不合理,与此同时工作任务却比较杂多,甚至一些统战部门的工作疲于应付各级各类会议,严重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认为,搞好县级统战工作,需要“狠抓统一战线三支队伍(党外干部队伍、民族宗教代表人士队伍和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夯实统战工作基础”。在机构设置方面,由于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加之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多个牌子一个班子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本无法确保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经费方面,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最基本的办公经费外,很多县级统战部门办事经费严重缺乏,成为县级统战部门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
上述三大机制困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县级统战工作开展的实效。其中,责任机制是关键,决定着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转和统战工作的实际效果;协调机制是重要动力,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推动责任机制落实和保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则是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得以正常建立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总之,三大机制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共同服务和作用于统战工作,以促使其实现统战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张汉勤.做好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的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3] 吴文明.县级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领导体制下的基层统战工作机制研究[J].湖南社院学报,2010,(1).
[4] 韩世全,应元林.浅谈县级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J].四川统一战线,2010,(5).
[5] 伏飞平.县级统战工作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 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4).
责任编辑:乔咏波
【关键词】 中国特色;法治理念;培育
【作者简介】 韩敏,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26-02
“机制”一词,原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以及构成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机制”一词,“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可见,就社会学视角来看,“机制”是指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使整体或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联系和运行方式。统一战线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其内在工作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重要地位与职能的发挥。
一、县级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团结和凝聚作用,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巨大贡献。200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在21世纪实现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的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组成部分”。可见,县级统一战线作为全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层单位,直接影响到全国统战工作成效的好坏,更关系到全国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统战工作除了发挥着纽带、联络员、助推器、调解员等团结和凝聚作用外,不论就县级统战工作而言,还是上级乃至中央统战工作的基石,都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就贵州省而言,搞好县级统战工作,关系到贵州省的“两加一推”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县级统战工作的二难困境
1. “两张皮”现象
尽管统战工作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但长期以来,一些县的统战工作还明显地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形式轻内容、重应付轻服务、重会议轻调研、重言论轻行动、重承诺轻兑现以及“说起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两张皮”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统战职能的发挥。
2. 工作缺乏活力与效果
调研表明,正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两张皮”现象的存在,导致一些县的统战工作严重缺乏活力与效果,“庸、懒、散、慢”的工作之风尤为突出,更有甚者,统战工作流于形式。调研表明,县级统战工作的二难困境有如下具体表现:第一,领导重视不够;第二,工作难度较大;第三,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能交叉重叠;第四,权不到位,难有作为;第五,工作条件差,人手严重不足;第六,知识技能不足等。这些具体困境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统战工作的地位与功能,同时还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县级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县级统战工作困境的机制分析
1. 责任机制困境
统战部门责任缺失所导致的低效率是一些县级统战部门的现实状况,而要解决长期以来一些县级统战部门责任不清、权责不明、无所作为的现状,需要在县级统战部门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的激励与惩罚措施,使统战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从各县统战部门的情况出发,统战部门的领导要层层抓落实、层层包干、责任到人,建立和完善统战工作的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统战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因此,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办法、考核程序、考核过程的监管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努力贯彻落实,力争以此形成责任意识与工作动力,全面提升县级统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2. 协调机制困境
《决定》指出,统战工作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协商的方式,统战干部的工作之风必须民主,这就决定了搞好统战工作,必须要在发扬民主的前提与基础上,实现重大统战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全面开创县级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尽管县委统战部长兼任县委常委一职,但在实际工作中,统战工作效果不佳却成为一个客观事实,可见,“权不到位”的因素并非关键因素。
省内外统战理论研究表明,由于责任机制困境的存在,导致县级统战部门的协作机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有关制度约束小、弹性大;二是对有关部门的统战工作责任欠明确;三是对协作方面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这些不完善的机制,成为影响统战协商协调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统战工作大量涌现出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统战工作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和统战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因此,为了解决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责、权、利”交叉重叠与互不统一的现状,从而解决分歧与矛盾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首先需要协调好县级统战部门内部的工作,同时搞好与外部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建立健全协商协调机制以促使统战工作走出协调机制困境。
单打独斗、关起门来搞研究、不重实地调研、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坐在办公室写计划与总结等现象,是当前一些县级统战工作身陷困境的具体原因与表现。因此,以密切党群关系和改善统战部门的作风为契机与切入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进一步发挥统战工作的职能为大局服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赋予统战部门的工作重任。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县级统战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以跳出协调机制困境。具体来看县级统战部门的协调机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统战部门自身内部的协调机制,主要是内部的责任分工与合作机制;二是统战部门与外部对象的协调机制,即统战部要发挥联系、团结与辐射功能,将各级各类人才团结凝结起来,实现社会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实现统战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无论是内部协调机制还是外部协调机制,都要努力搞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努力提高统战部长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帮助其强化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整个队伍的信心与决心;二是统战部长要发扬科学与民主决策的作风,并将社会力量纳入统战工作体系中来;三是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统战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通过强化措施,整合资源,推进统战工作机制建设。”
3. 保障机制困境
县级统战工作还面临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统战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乏力、机构设置欠规范、经费保障不够。在一些县级统战部门,编制严重缺乏、工作人员数量少且结构不合理,与此同时工作任务却比较杂多,甚至一些统战部门的工作疲于应付各级各类会议,严重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认为,搞好县级统战工作,需要“狠抓统一战线三支队伍(党外干部队伍、民族宗教代表人士队伍和新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夯实统战工作基础”。在机构设置方面,由于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加之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多个牌子一个班子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本无法确保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经费方面,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最基本的办公经费外,很多县级统战部门办事经费严重缺乏,成为县级统战部门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
上述三大机制困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县级统战工作开展的实效。其中,责任机制是关键,决定着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转和统战工作的实际效果;协调机制是重要动力,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推动责任机制落实和保障机制建立;保障机制则是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得以正常建立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总之,三大机制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共同服务和作用于统战工作,以促使其实现统战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张汉勤.做好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的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3] 吴文明.县级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领导体制下的基层统战工作机制研究[J].湖南社院学报,2010,(1).
[4] 韩世全,应元林.浅谈县级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J].四川统一战线,2010,(5).
[5] 伏飞平.县级统战工作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 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4).
责任编辑:乔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