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閱读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从基础阅读的概念出发,对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浅析,阐述基础阅读能力的表现特征、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及相关教学要求和建议,探索一种适合阅读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词】基础阅读;教学策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苏老说的打好了“语文的基础”准确地说应该是打好了阅读的基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阅读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全社会,都应大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
笔者任教于一间以留守学生为主的农村初中学校,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阅读氛围,学生阅读水平整体偏低,语文课堂中学生最害怕做阅读题型,语文教师也怕上阅读课型,常规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在阅读教学探索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严重缺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少,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阅读教学策略欠缺等,阅读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在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和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初中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应用了更加适合农村初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教学方式——基础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础阅读的概念
基础阅读,其本质就是“裸”读,是指学生在没有任何阅读参考资料和老师解读的前提下,对文本进行阅读,依靠自我解读文本过程的感受和经验,形成一种对文章最基本的把握能力。这种阅读其实是回到了阅读的本源,从自我出发,进而自我收获,是对每个独立个体在阅读中的最基本要求。
二、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1.基础阅读能力的表现特征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是能安静地阅读全篇文章。安静是指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能沉下心来,不借用任何辅导书,专心致志地读完文章,逼着自己多读几遍,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的要求。作为初中学生,阅读尚未追求功利性,而是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性子浮躁,无法静心读完全文,尤其是阅读篇幅较长文章时这种浮躁状态表现更甚。当老师要求默读时,不到两三分钟学生的精神就无法集中了——心神不定、眼睛到处张望,这种状态怎能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品读文章呢?因此,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专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和提醒学生安静并潜下心来,专注于眼前的一字一句,真正做到静心阅读。
二是对文本中生字词的及时识记。对于字词的积累认识,中学阶段还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本来就不多,积累的字词量很少,字词障碍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读懂课文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弱化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醒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不懂的字词都应笔记下来,词汇量在日积月累中就扩大了。在应用基础阅读教学方式进行阅读训练时,更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主动及时地对生字词进行音形义的学习和积累。
2.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及教学建议
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取得以下的预期效果:第一方面是增强了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敏感度。敏感是指感觉敏锐,从阅读角度理解就是一种语感,是对文字的出现和表达的意思做出的第一反应。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遣词造句表达心中所想,达到其写作目的,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领会主旨之前,可在文中找到关键的词句而获得思考的切入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多些耐心发问“你从哪里读出来?”“怎么读出来?”,学生在自读和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找到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这对把握整体文意非常重要。学生发现自己有这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找到答案时,可以大大增强阅读兴趣和强化阅读的信心。
第二,学生能独立完成质疑——解答的过程。质疑,是深入文本的重要一步。这里所说的质疑并不专指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在基础阅读中更多是指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自己逐步深入文本的一种解读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思维是由疑问引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多些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可以针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质疑:对于《端午的鸭蛋》一文,我们可以对标题发出疑问:为什么是端午的鸭蛋?端午节不应该写粽子吗?为什么要咸鸭蛋?用生活常识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对文本出现的关键句进行质疑:如《故乡》中说我渐近故乡时的心情是“悲凉”的,为什么?回到故乡,不应该是激动开心才对吗?这样的疑问,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中心思想深入的追思。还可以对文本中的人物出现进行质疑,对环境描写进行质疑等等。要注意的是,老师发现学生在自读自疑,兴趣如果有所偏移,对作品的理解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在鼓励的基础上,从学生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寻。
三、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实践意义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从而达到阅读教学预期效果,应该是语文阅读返璞归真的前进方向,真正做到回到阅读的本真,找回文本阅读真正的趣味和意义。阅读本身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阅读,遇到生字词要及时的识记积累,找到文章中重要的语段,把握文意。以此为基础强化质疑思考,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沉下心来,专注于文字中的意与境、美和情,这是阅读出发点,也是最终追求。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阅读能力提升的研究”(2016YQJK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厚江.语文的原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马跃.返璞归真:语文教学改革应循的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7(11B)::4-6.
【关键词】基础阅读;教学策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苏老说的打好了“语文的基础”准确地说应该是打好了阅读的基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阅读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全社会,都应大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
笔者任教于一间以留守学生为主的农村初中学校,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阅读氛围,学生阅读水平整体偏低,语文课堂中学生最害怕做阅读题型,语文教师也怕上阅读课型,常规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在阅读教学探索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严重缺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少,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阅读教学策略欠缺等,阅读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在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和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初中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应用了更加适合农村初中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教学方式——基础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础阅读的概念
基础阅读,其本质就是“裸”读,是指学生在没有任何阅读参考资料和老师解读的前提下,对文本进行阅读,依靠自我解读文本过程的感受和经验,形成一种对文章最基本的把握能力。这种阅读其实是回到了阅读的本源,从自我出发,进而自我收获,是对每个独立个体在阅读中的最基本要求。
二、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1.基础阅读能力的表现特征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是能安静地阅读全篇文章。安静是指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能沉下心来,不借用任何辅导书,专心致志地读完文章,逼着自己多读几遍,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的要求。作为初中学生,阅读尚未追求功利性,而是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性子浮躁,无法静心读完全文,尤其是阅读篇幅较长文章时这种浮躁状态表现更甚。当老师要求默读时,不到两三分钟学生的精神就无法集中了——心神不定、眼睛到处张望,这种状态怎能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品读文章呢?因此,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专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和提醒学生安静并潜下心来,专注于眼前的一字一句,真正做到静心阅读。
二是对文本中生字词的及时识记。对于字词的积累认识,中学阶段还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本来就不多,积累的字词量很少,字词障碍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读懂课文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弱化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醒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不懂的字词都应笔记下来,词汇量在日积月累中就扩大了。在应用基础阅读教学方式进行阅读训练时,更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主动及时地对生字词进行音形义的学习和积累。
2.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及教学建议
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取得以下的预期效果:第一方面是增强了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敏感度。敏感是指感觉敏锐,从阅读角度理解就是一种语感,是对文字的出现和表达的意思做出的第一反应。一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遣词造句表达心中所想,达到其写作目的,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领会主旨之前,可在文中找到关键的词句而获得思考的切入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多些耐心发问“你从哪里读出来?”“怎么读出来?”,学生在自读和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找到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这对把握整体文意非常重要。学生发现自己有这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找到答案时,可以大大增强阅读兴趣和强化阅读的信心。
第二,学生能独立完成质疑——解答的过程。质疑,是深入文本的重要一步。这里所说的质疑并不专指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在基础阅读中更多是指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以问题为导向,引领自己逐步深入文本的一种解读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思维是由疑问引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多些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可以针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质疑:对于《端午的鸭蛋》一文,我们可以对标题发出疑问:为什么是端午的鸭蛋?端午节不应该写粽子吗?为什么要咸鸭蛋?用生活常识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对文本出现的关键句进行质疑:如《故乡》中说我渐近故乡时的心情是“悲凉”的,为什么?回到故乡,不应该是激动开心才对吗?这样的疑问,能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及中心思想深入的追思。还可以对文本中的人物出现进行质疑,对环境描写进行质疑等等。要注意的是,老师发现学生在自读自疑,兴趣如果有所偏移,对作品的理解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在鼓励的基础上,从学生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寻。
三、农村初中语文基础阅读教学实践意义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从而达到阅读教学预期效果,应该是语文阅读返璞归真的前进方向,真正做到回到阅读的本真,找回文本阅读真正的趣味和意义。阅读本身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阅读,遇到生字词要及时的识记积累,找到文章中重要的语段,把握文意。以此为基础强化质疑思考,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沉下心来,专注于文字中的意与境、美和情,这是阅读出发点,也是最终追求。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阅读能力提升的研究”(2016YQJK1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厚江.语文的原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马跃.返璞归真:语文教学改革应循的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7(11B)::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