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病因诊断舷

来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的起病方式、梗死部位与卒中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0月在武汉市儿章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经头颅影像学证实并诊断为AIS的病例97例.年龄6个月~18岁.按病因分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32例)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65例)(脑血管畸形、心源性栓塞、血液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记录二组患儿年龄、起病方式及梗死部位,并将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与非急性,梗死部位分为基底核区与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采用t检验比较二组AIS患儿平均年龄差异,X2检验比较二组患儿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差异.结果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与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3 P>0.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10例(31.2%),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中急性起病者38例(58.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2 P<O.05).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1例(65.6%),非炎性反应性动脉病组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28例(43.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1 P<0.05).结论起病方式与梗死部位可以提示儿童AIS的病因诊断.非急性起病、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的AIS,其病因多为炎性反应性动脉病.
其他文献
植物多糖的作用机理与天然免疫调节,尤其是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关。总的来说,植物多糖首要作用是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进而增强和/或激活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
政府权威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权力性因素逐步减少,导致政府的权力性权威明显弱化。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异丙酚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330 g,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
目的 探讨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3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Chel
目的 探讨应用矩形皮瓣法修复先天性隐耳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2001至2004年,对9例共15侧行矩形皮瓣法隐耳整复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3例.将患耳的上半部从头皮中牵出,参照:Hyakus
目的: 通过分析脑膜结核和脑室结核的MRI表现,评估MRI对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膜结核和脑室结核病例的MRI表现,特别是对其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后的表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对缺血坏死股骨头压力负荷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大白兔共40只股骨头通过注射盐酸及激素制模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DR摄片观察坏死股骨头骨质密度,将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抑制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构建pcDNA 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将CCL13/HB
目的 探索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新途径.方法 术中将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95枚淋巴结平均分成两半,一半淋巴结用于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半淋巴结,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