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国际化须“三线作战”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国际化: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捷径
  人才国际化:是企业的战略重点和竞争的焦点
  技术国际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
  世界经济的全球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从1999年开始,中国民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1999年初颁布了对私营企业外贸自营出口权的规定。2001年,民营工业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完成出口交货值达2684.3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多,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8.2%上升到16.5%。我国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三个资本力量在国内激烈地演绎着“三国演义”,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是指民营企业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越国界的经营活动,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合同、合作生产、国际劳务输出等。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主要应通过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三线作战”来实现。
  
  资本国际化
  
  著名民营企业家、金碟集团总裁徐少春认为,资本国际化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捷径。金碟的发展就经历了国内与国际两股风险投资的注入。国际风险投资金的注入,不仅带来了宝贵的资金,还带来了国际信息和资源,包括与国际上的一些合作伙伴的沟通和联系,以及高效率的管理方式。金碟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使其进一步融入了国际资本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严格的国际化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金碟的健康成长。而且,金碟在与国际投资者和海内外同行的交流中,企业的自主品牌得到拓展。国际资本市场灵活的股票期权机制及收购兼并手段,成为金碟重要的员工激励手段。在金碟资本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级人才、产品技术的国际化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引入国际资本,进而海外上市实现资本国际化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实现资本的国际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海外投资的实力和条件。目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均已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海外投资。例如,万向集团自1994年以来,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7个国家设立了多家公司,并采取本土化经营战略,有效地提高了集团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再如,新希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其技术和品牌的优势,以国产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要投资方式,在越南、菲律宾等国设立了饲料加工厂。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优势明显。第一,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生产资料的使用、历史包袱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也是体现在成本上。第二,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自主、所有者到位和激励机制到位等体制上的优势,更是国有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第三,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敏感,适应国际市场能力强,尤其是在经营多品种、小批量、价格比较低的出口商品上优势明显。第四,民营企业是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成长起来的,敢冒风险,敢抓机遇,决策果断,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仍离不开政府、社会在资金、立法和信息方面的支持。
  
  人才国际化
  
  企业资本的国际化固然是通往国际市场的捷径,但在资本国际化的征途中,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国际人才的短缺。“中国概念”近年来在海外资本市场确实炙手可热,而据统计,2003年去美国纳斯达克“买壳”的中国企业共有11家,但真正融资成功的企业只有5家。要真正吸引到海外资金,成功实现企业的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而管理团队中拥有一些具有海外大型跨国公司任职背景的管理人员,则是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的条件之一。这是因为,这些管理人员有着与国际投资基金沟通的丰富经验和本地化的人际关系,这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最重要的人脉资源。为顺畅沟通、赢得信任,民营企业必须为这种人脉资源付出代价,比如股权。
  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当问及在入世后采取什么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时,46.7%的企业家选择“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目前,很多企业都将人才国际化作为其战略重点,先后吸引了一批国外或海外的业界精英加入。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联想、用友、太极、清华同方等一些著名的IT企业已经以高薪在海外招聘了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相对于国企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政策和观念限制,以及沉重的冗员包袱,民营企业的人才国际化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人才国际化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一些民营企业只注重海外人才的引进,而忽视内部人才的开发;对人才进入企业后的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规划,忽视留住人才;有些民营企业认为,人才国际化只要少数领导层人员的国际化。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对人才国际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认为,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指引进海外的优秀人才,更主要的是本土人才的国际化,通过海外人才的传帮带和各种各样的培训,使本企业人才逐步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国际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国际化”,是企业人才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民营企业在积极引进国际人才和“海归”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吸引高素质的本土人才。这是因为,国际化人才并不都是来自国外,国内也有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人才。另外,民营企业应该通过海外课程、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本企业人才培养的步伐,迅速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技术国际化
  
  技术国际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全球化的市场营销品牌需要代表国际技术先进水准的产品品质来支撑。实现技术国际化,其技术和产品品质就能与代表全球标准的领先技术接轨,与国际市场认可的品质标准接轨,使产品具备国际化品质,这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之一。
  目前,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纷纷瞄准国际市场,自觉融入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之中。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多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资、合作来实现生产技术的国际化。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国外厂商搞加工装配,使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不断的技术合作,民营企业能够不断实现技术升级,使技术创新成为一种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曾引起我国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温州民营企业把技术引进看作是一种广义和持续的过程,在技术引进上,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从设备更新、关键技术改造,到研究与开发的合作、聘用外国设计师、购买专利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在技术上不落伍。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灵魂,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点。”技术国际化也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保证技术的专利性和先进性,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在我国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国际化的原动力。独特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方式以及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科研平台,使春兰集团拥有1000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在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德力西成立了德国研发中心、日本研发中心、上海技术中心、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此形成了国内外同步的技术研发体系,使企业技术从国内伸向了国际前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