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作文不仅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学好作文意义重大。
中学作文的重要性,从宏观上讲,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于字词句段篇中指挥千军万马,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人生。在此过程中,散碎的东西条理化、整体化、美化,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格局在跨越扩展,境界在逐级攀升。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更严密、清晰,性格也会变得稳重、成熟。从微观上讲,写好作文是语文成绩提高的一大法宝。对于中学生而言,它在升学考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平衡学科之间的分数差距,提高他们的整体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一、在写作前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清楚认识“中学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文学创作是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职业。而中学生写作是为了学习表达。社会中的人彼此要交流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等,都必然要用到写作,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写作这个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学会写作,将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第二、正确认识“阅读”与“作文”的顺序
写作是表达过程,阅读是理解过程。因此,中学生应阅读在先,写作在后。阅读可以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别人的语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表达中运用。这是一个借鉴、模仿、运用、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在多读的基础上多练,才能逐步写好作文。
第三、纠正“害怕写作”的心理
中学生中常常有畏惧写作的心理。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文无定法”,但它有“法”,关键问题是贵在得“法”。
第四、明确“写作”与“说话”的区别
虽然写作就是“写话”。但中学写作与我们平时的说话是区别的。话说完就过去了,而文章可以保存下来,可以反复修改,反复加工,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全面、更生动。写作的表达效果比说话要好。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认真,注意修改,把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出来。否则,就不能使写作的这一优点发挥出来。
第五、写作的客观性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写作反映的也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就怎样写,是什么就写什么。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写好作文。中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假、大、空”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话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说连自己也不懂的话,不要说自己没有的想法,不要说不是自己的思想。因此,写作时不要照搬别人的话,不能编造、说假话,因为编造和虚构是不同的,编造是说假话,虚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
二、写作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几方面事情。
第一、准确把握作文中心
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中学生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第二、注意作文结构安排
在写作的动笔阶段有许多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注意作文的修改
在写完作文初稿后,学生在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
中学作文的重要性,从宏观上讲,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于字词句段篇中指挥千军万马,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人生。在此过程中,散碎的东西条理化、整体化、美化,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格局在跨越扩展,境界在逐级攀升。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更严密、清晰,性格也会变得稳重、成熟。从微观上讲,写好作文是语文成绩提高的一大法宝。对于中学生而言,它在升学考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平衡学科之间的分数差距,提高他们的整体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一、在写作前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清楚认识“中学作文”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文学创作是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职业。而中学生写作是为了学习表达。社会中的人彼此要交流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等,都必然要用到写作,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写作这个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学会写作,将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第二、正确认识“阅读”与“作文”的顺序
写作是表达过程,阅读是理解过程。因此,中学生应阅读在先,写作在后。阅读可以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别人的语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表达中运用。这是一个借鉴、模仿、运用、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在多读的基础上多练,才能逐步写好作文。
第三、纠正“害怕写作”的心理
中学生中常常有畏惧写作的心理。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文无定法”,但它有“法”,关键问题是贵在得“法”。
第四、明确“写作”与“说话”的区别
虽然写作就是“写话”。但中学写作与我们平时的说话是区别的。话说完就过去了,而文章可以保存下来,可以反复修改,反复加工,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全面、更生动。写作的表达效果比说话要好。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认真,注意修改,把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出来。否则,就不能使写作的这一优点发挥出来。
第五、写作的客观性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写作反映的也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就怎样写,是什么就写什么。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写好作文。中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假、大、空”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话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说连自己也不懂的话,不要说自己没有的想法,不要说不是自己的思想。因此,写作时不要照搬别人的话,不能编造、说假话,因为编造和虚构是不同的,编造是说假话,虚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
二、写作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几方面事情。
第一、准确把握作文中心
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中学生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第二、注意作文结构安排
在写作的动笔阶段有许多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注意作文的修改
在写完作文初稿后,学生在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