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该直指人心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指向人心,还是大脑?是成人第一位,还是成才第一位?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重要,还是传授知识重要?韩愈在《师说》里给出了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先于受业,成人优于成才。
  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人心。我在《生命深处的力量》这本书里,看到了这一答案。作者费新岸,黄石二中校长。作为一名行走在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社会思考之间的思想者,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集萃了多年来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智慧精华,构建了独特而完整的人本教育文化体系。
  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生命,要遵循生命的本性,促进生命的成长,提高生命的质量——这就是人本教育理念。费新岸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在于管理者能够胸怀“人”的目的,从“人的教育”角度去实施“人”的管理,实现“人”的最大增值。好的教育,就是以人为主体,作用于人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告知,而应该是一种探索。孔子说,“君子不器”。学生不应该是一个消极、被动、盲从的知识“容器”,而是一个寻求生命灿烂展示的生长者。可惜的是,这样的教育并不普遍,许多学校重视“教授”,忽略“培育”,尤其是在升学压力巨大的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坚信“生命,作为鲜活的个体,才是教育真正的‘本’”。
  教育的途径也应该指向人心。说教、灌输、机械而重复的练习,作用于眼、耳、手,或许也会入脑,却难以触及人的内心,作用于人心。
  曾有几次漫步在黄石二中的校园里,饶有兴趣地看着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仿佛置身于大学一般。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聚集起相同爱好的学生,没有人逼迫,他们学习起来却如饥似渴,教师只是指引点拨;“模拟联合国”“阳光女生评选”“爱鸟周”等主题活动让人意犹未尽——轻松惬意的原生态校园生活确属难能可贵,学生们从内心接受学习、热爱学习、快乐学习。教育,原本就应该这么轻松自然、积极主动、自由快乐。教育已经不再被单纯理解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应成为人的一种生活、生存方式。教育是为人自身的发展所需要,教育者更应该换位考虑受教育者内心的感受、需要和满足,并以此为途径,直指人心。
  柏拉图说,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知识本体的完成,而在于把握住一生追求智慧的方法。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真正的人性,培育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的情感,使人彻悟人生,进而引导拥有完善人格与能力的人自发思考学习,这才是真正正确与成功的教育。无视人心、不能作用于人心的教育不是最成功的教育。一所学校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几位政要或者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能闪闪发光。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课程负责任,而且更要对学生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负责任。该书提倡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直面情感、良心、态度、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育学生“让砖说话,让草传情”,鼓励学生注重生活细节,因为任何一处细节都是展示人本教育魅力的舞台。
  学生不是被塑造、被加工、被施加影响的物品。生命是充满活力的,其活力是发自生命的内在需求。教育不能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还要教人“为何而生”的思考,唤醒人“快乐一生”的动力与活力。我想,《生命深处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自觉地把教育直指人心,激发每个学生生命深处的力量。
其他文献
祖孙俩  我和爷爷已经越来越无话可说了。  国庆节到了,我们全家准备回老家看爷爷奶奶。想到总是默默做事的奶奶,无共同语言的爷爷,我对老家一点儿都提不起勁儿来。  刚下车,爷爷就迎了上来,咧开缺了两颗牙的嘴巴大笑着对我连连发问:“哎呀,我大孙子怎么变瘦了?”“是不是你爸没烧好菜给你吃?”“学习累不累?”……我不耐烦地疾步走进门,往沙发上一“沉”:“学习当然累了!哪有那么多轻松的事?!”爷爷的笑容僵了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北临京杭大运河,南瞰黄河古道。2013年,学校成立了远航文学社。文学社取名“远航”,寓意社员们在文学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几年来,文学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如邀请作家到校开设讲座,组织阅读分享会、手抄报比赛、作文竞赛、诗歌朗诵会等,以提升社员们的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文学社还编印了社报《远航》,用来刊登社员的优秀文章,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社员们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
在此刻,每一秒钟,就有五个婴儿  呱呱落地,他们凭本能摸索乳头、吮吸  良善而懵懂,像驯鹿、天鹅、新笋和朝露  是的,他们不曾被彗星照耀过  在遥远的时代,弗洛伊斯在传教  孔子在劝学,纳粹在杀人,帝国未停战火  是的,那是彗星拖着长尾  在众生的头顶划过  啊,又一个甲子年,彗星的光  穿透地球的表层,像父亲抚摸我的头颅  這一夜,众星暗淡,江河逆流  我在夜空,见到不止一个我  一个,身心澄明
新人自白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这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丽克一部诗集的名字,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一见即击中心房的短语。一个人,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是什么呢?再者,世界是否会反映,如何去反映,人如何判断世界的反映?“直到”这两个字是在说明世界还远未达成这种状况吧?此外,二者的主、客体关系可以倒置吗?   有一些大概比较肤浅的例子。每次回老家,都会听闻一些“劲爆”的
狩猎者  狩猎者坐在兽道上  他要掩藏自己,也变成一只畜生  不抽烟,无汗味,不哭不笑  像一块石头绊倒一头熊  鸟叫,难熬的翅膀在扑腾  危机来时,森林是猎人的帮凶  他沉迷于磨刀,爱血  喜欢剁骨,喜欢  中止一条生命。喜欢哀嚎萦荡  他为王。喜欢天穹撕裂,星空下坠  一双双美丽的眼睛闭上。他喜欢  山河恐惧。掐死每一条路  他喜欢伏击和盯梢。喜欢子弹上膛  制造事件,又冲洗事件  狼群远走,
助学寄语  各位亲爱的同学,学习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结合所选的拓展阅读篇目,初初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以下问题:我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和他人是怎样的关系?我希望世界是怎样的?为此,我应该做点什么?  对于此次所选的文章,初初希望同学们不要只简单地看故事情节,而是要结合提示和问题,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行文和说理的逻辑,看他们的论据是否成立;然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给出自己的观点判
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集镇学校教书,主动要求到偏僻的教学点工作;他身患重病,却坚守在教学点,一干就是近20年。村民说,他就像一支燃烧着的红蜡烛,挥洒着对教育的热情,给山村的学生带来求知的快乐;学生说,他爱生如子,用慈父般的情怀守护着渴望求学的孩子。这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动人故事的教师,就是白均。  用坚毅点燃山村教育的希望  现年39岁的白均,1995年毕业于湖北省竹山师范学校。毕业时,成绩优异
一公里的突破  寒风呼啸,雪花纷飞。  公元2018年1月27日,一场姗姗来迟的大雪终于降临了。地处黄河下游的泉城济南,迎来了进入新年的第一场雪,也是“久旱望云霓”的早春之雪。从中午一直下到晚上,纷纷扬扬,密密匝匝,城镇乡村漫天皆白,仿佛变成了童话般的世界。瑞雪兆丰年。千里沃野百万农人笑逐颜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其乐融融……  不过,这对于以通达四方为己任的公路人,以及在路上奔跑的汽车司机与旅客
一  德吉梅朵14歲时阿爸死了。  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琼结县措杰村临马路的一座石头房子里,阿爸仁青措躺在靠近火炉的睡床上,弟弟次仁罗布往火塘里添加一些杨木树枝和牛粪,青烟缭绕着,如同煨桑。阿妈达瓦卓玛站着,手足无措,一只手轻抚着衣袍,一只手拭着脸颊的泪水,没有声音,似乎此时的任何声音都可能带走自己的丈夫。  这个要丢下全家远走的人,在最后的关口没有多余的话。  德吉梅朵是一个瘦小的女孩,像一
一   我二十岁那年,得了场急病。父亲不知从哪儿打听到一个专治此病的医师。   翌日清早,他便带我去相隔三十里远的一个镇上,逢人就打听那个医师的诊所。三十元钱一包的中草药,捡了七包。我心疼得要命,平时一分钱恨不能掰作两分钱花的父亲,将钞票叠得整整齐齐,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那个须眉皆白的老医师。那神情,与寺庙佛陀脚下虔诚的供奉者无二。   回家后,风尘仆仆的父亲脸都顾不上擦一把,平日很少进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