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床旁超声技术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膈肌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分析膈肌功能不全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2月至5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成人升主动脉+全/半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术后患者。行脱机试验时(T管脱机)应用床旁超声技术测量患者双侧膈肌位移,根据膈肌位移情况将其分成两组:膈肌功能不全组及膈肌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预后指标。
结果本研究共入组42例患者,其中膈肌功能不全组32例,膈肌功能正常组10例。与膈肌功能正常组相比,膈肌功能不全组患者患侧膈肌位移明显减小[(0.450±0.331)cm vs. (1.801±0.616)cm, P<0.01],健侧膈肌位移无明显变化[(2.013±0.655)cm vs. (1.801±0.616)cm, P=0.254],此外,膈肌功能不全组患者膈肌厚度无明显变化[(0.184±0.028)cm vs. (0.189±0.028)cm, P=0.559 ],而膈肌厚度变异率明显下降[(4.67%±3.63)% vs. (23.58%±10.69)%, P<0.01],同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快[(24.13±4.98)次/min vs. (20.50±3.17)次/min, P=0.037]。膈肌功能不全组患者阻断时间[(121.78±27.75)min vs. (93.10±18.84)min, P=0.004]、体外时间[(208.09±32.78)min vs. (182.70±24.38)min, P=0.03]明显延长,进一步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阻断时间延长是膈肌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8 h vs. 37 h,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膈肌功能不全组患者NIV使用率(46.88% vs. 10%,P=0.036)显著增加。其他预后指标如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住ICU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膈肌功能不全较常见,高危因素为阻断时间延长。术后拔除口插管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