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面粉大王”发迹始末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6年,无锡的钱庄行业正是红火的时候。家住无锡荣巷的荣熙泰,看准了钱庄蕴含的巨大商机,决定支持两个儿子——荣宗敬、荣德生到经济更繁荣的上海开一家钱庄。这年2月,兄弟俩来到上海,与别人合伙开办了广生钱庄。
  然而半年后,荣熙泰不幸病逝,这对荣氏兄弟打击很大,他们谨遵父命,开支节俭,办事尽心,但终因人微本小,信用不足,一年辛苦下来,结帐时几乎没有盈余。宗敬认为头一年不赔钱是好的开端,信心十足要坚持办下去。德生却应姑丈朱仲甫之召,去广东做税吏了。
  荣德生在广东一年,最大的收获是沐浴了南国的新思想新风气。广生钱庄的阁楼上,荣氏兄弟对坐洋油灯下,进行着有生以来第一次严肃对话。德生已习惯了宗敬的训斥,父亲故去,长兄代父,他坐着不吭声。哥哥的责备,部分也是实情,德生在钱庄做了四年学徒,对这一行业似乎从未发生过兴趣。
  “你究竟想做什么?”“办实业——开面粉厂。”荣德生谨慎地说。“匪夷所思!”荣宗敬不悦地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荣德生坚持说。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的眩目景象:轮船上装的是面粉,工人扛的面粉,沙滩上一片雪白,面粉把卵石沙子都染白了,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面粉厂有利可图。”
  这几点很难驳诘。但荣宗敬兢兢业业经营着广生钱庄,他的心思还没有转到实业上来。“在上海办实业容易吗?”“可以在无锡办,无锡靠近产麦区。”“资金呢?你有钱吗?”
  这确实是个大难题。荣德生没有钱,在广东一年虽有点积蓄,可太少了。兄弟俩对视着僵住了。“姑丈朱仲甫已倦于仕途,也有投资实业的兴趣。”
  (2)
  姑丈朱仲甫也是父亲荣熙泰的老友。出身太仓富室,家居苏州,24岁捐了个候补道台,候差十数年未得实缺。后来,因荣巷有位长者荣俊业在粤督张之洞幕下当掌印官,向总督举荐了他,才当上了广东厘金局总办。厘金局不仅是个肥缺,用人也可自由支配,困窘中的父亲荣熙泰就到朱仲甫手下帮理帐务。
  荣德生拙于辞令,不善交际,做事却有一股执著的韧劲。要办面粉厂,他没有经验,不懂技术,缺乏资金。但他能各方奔走,虚心请教。当时,全国只有四家面粉厂: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的阜丰和增裕。两家是中国人办的,两家是外商开的。他逐家前往参观、考察,但各厂都实行技术封锁。到瑞生洋行打听价格,美制钢磨要十余万元;英机与法国石磨合用,300包起码,二万元。洋行见有生意可做,倒很热心:“本行大小定货皆做,如确有意,请来定购可也。”
  心中有数了,荣德生立即去苏州见朱仲甫。德生如实报告了经过,朱仲甫盘算了一下,说:“购美机钢磨,我们财力不够,招股也不易。用法制石磨吧。集资3万元,我认一半,另一半你们兄弟或自出,或招股,都可以。呈请立案由我来办,宗敬在上海定机,你去无锡购地。如何?”
  德生想不到朱仲甫这一关竟能如此顺利,他一面函告兄长,并立即赶回无锡。宗敬很快来信了,同意办粉厂,但兄弟俩只能各人一股,即6000元,其余三股9000元,要在无锡或上海另招。广生的资金有限,宗敬从钱庄拿出6000元,是透支了客户存款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德生看定了无锡西门外太保墩的17亩地皮,12月1日立契完毕。荣宗敬定机的事也办妥了,引擎60匹马力,法国石磨四部,共23000元。朱仲甫有个熟人吴硕卿在江苏省商务局任局长,经他禀明督抚,立案手续很快办妥了,还获得10年专利。厂房是委托洋行设计的,由五金巨头周舜卿推荐的工程队承建。
  荣德生感道,要创业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一个吃饭,一个穿衣,所以他决定要从钱庄来转向衣食这两门,要搞纺纱,要搞面粉。荣宗敬也已发现进口面粉价高,国产面粉便宜,其中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荣氏兄弟从小就不一样。荣宗敬聪明,七岁上学,老师称之为奇人。他的气魄大,敢冒险。而荣德生比较稳健,做事细心。在企业经营管理上非常有才干,因此,两个兄弟优势互补,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企业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
  1901年,当保兴面粉厂破土动工时,引起全城轰动。但无锡城里一批士绅联名上告,说工厂烟囱破坏了当地风水,要求勒令停建。知县一面请示上级,一面勒令停工。此时,又恰逢雨季,河水暴涨,致使工地被淹。没办法,只得求助大股东朱仲甫,利用他与官府的关系,最终才获得两江总督的建厂批准。然而祸不单行,荣德生的长子因延误治疗而夭折,这件事,也成了他一生的隐痛。
  1902年3月17日,保兴面粉厂终于正式建成投产。荣氏兄弟看着自己历经千难办起来的厂子,满怀感慨。当时,国内已有4家自办的机器面粉厂,保兴是规模最小的一家。加之当时社会上存在着机器生产的面粉不如土粉的误解,致使生产出来的面粉在市场上大受冷遇,面粉只好贱价出售,利润极其微薄。
  大股东朱仲甫见无利可图主动退出。后经与无锡籍的上海富商祝大椿股权重组,荣氏兄弟最终以五万股成为大股东,面粉厂也改名为“茂新机器面粉厂。”但这一切并未改变销售方面的惨淡境况。几经辗转,荣氏兄弟找来了在营销方面口碑甚好的无锡同乡——王尧臣、王禹卿兄弟。
  王氏兄弟努力干练,上任不满一月,就将库存面粉销售一空。为了提高面粉质量,荣氏兄弟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经过人工挑拣。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包装美观。之后,荣氏兄弟又从英国率先购进钢磨,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茂新厂的面粉产量也因此增至每天800包。
  1907年,荣氏兄弟又集资27万元,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这个厂也成了荣氏兄弟进军棉纱业的开始。然而,1912年,发生在荣氏企业内部的一场危机,却让他们堂皇地登陆了上海滩。
  (4)
  王禹卿是荣氏茂新面粉厂的销售主任。他在东北华北经营多年,已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对当时面粉业的赢利潜力非常了解。随着在业内影响力的扩大,王禹卿很想脱离茂新,自立门户独立办厂。而茂新的办麦主任浦文渭、浦文汀兄弟也有此意。三人把他们的意图告知了荣宗敬。
  对荣宗敬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失去最得力的管理人才,增加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对茂新的伤害是致命的。但荣宗敬很快冷静下来,思虑再三,荣宗敬决定利用资金上的优势,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愿望。
  王禹卿和浦氏兄弟合资筹建面粉厂的2万元资金缺口,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提供,浦氏兄弟和王禹卿成为新厂的大股东。厂址设在上海闸北光复路。1913年新厂开工,定名为福新机器面粉厂,王禹卿为经理。他哥哥王尧臣也辞去华兴面粉厂的职务来到福新工作。
  福新面粉厂开工以后,所产面粉直接用“兵船”牌商标,而“兵船”牌商标就是荣氏茂新面粉厂打拼多年、早已被市场认可的知名商标。结果,往往是福新产品还未出厂,就已被客户订购一空。加上当时麦价对面粉厂极为有利,福新第一年盈利就达32000元,盈利率高达80%。
  王氏兄弟与浦氏兄弟,对荣氏兄弟的宽厚为人非常佩服,从此,三方竭诚合作,形成了三姓六兄弟齐心打拼上海滩的格局。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乱,欧洲的粮食产量锐减,需从国外大量采购。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荣氏兄弟迅速作出了反应。他们于1915年购买了上海中兴面粉厂,改为福新四厂。1917年又将在上海租办的华兴面粉厂改为福新六厂。这期间,荣氏兄弟还在汉口兴建了福新五厂。1919年,以30万元购入德商波尔文打包厂,改建为福新七厂。
  从1900年至1921年,荣氏茂新、福新面粉系列从1个面粉厂发展到12个,面粉产量占到了当时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荣氏“面粉大王”的称号不胫而走,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广博。
  1921年,荣氏兄弟在上海设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企业形成了面粉与棉纱两翼齐飞、相互补充的格局。直接靠荣氏企业生活的人不少于10万。此时的荣氏企业,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为庞大的私营企业集团。
其他文献
“詹姆斯·卡梅隆死哪去了?”  自从12年前《泰坦尼克号》上映,人们就期待着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带来下一部堪称伟大的电影。2009年夏天,卡梅隆带着他的《阿凡达》亮相圣地亚哥动漫展,6000多影迷将放映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有人甚至把《阿凡达》的上映,比作是3D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大导演,大脾气    乍看上去,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身形高大,头发灰白,眼神尖锐,属于那种极其难以对付的家伙。他
上海某溶剂厂于1998年10月18日试生产乙腈,20日下午1∶30清理中和池内乙腈残渣。清理工吴某(男,48岁)身着普通工作服,脚穿雨靴,手戴橡胶手套,佩戴普通纱布口罩即下池底清理,共持续1h,完工后仅洗手换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