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出神韵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先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立起来。”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材“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本文最有特色的是心理描写。在聚焦心理描写并着力品读后,我正准备小结,董明姝却突然发话:“老师,我觉得本文的动作描写更有特色。”我思考着,没有回答。她却又说开了:“你们看,标题就是反复的动作描写,文章中写胆怯的“我”、懦弱的“我”,全部都是用动作描写在刻画,包括很多心理描写,也是通过动作描写呈现出来的。”
  我略加思考:嗯,有一定道理,内心的刻画总是隐蔽的,不如动作描写那么外显,况且若是一味地刻画心理,总有些呆板。剩下的时间怎么办?我也不总结了,同学们自主勾画文章中的动词,分小组讨论讨论,明天上课继续研讨。
  我又细查资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鉴赏文章几乎都在说本文心理刻画细腻深刻云云;我再反复读课文,经过爬梳剔抉,本文的动词大致有90余个(不含重复的),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量,可见作者(包括译者)在动词上下足了功夫。你看,开篇写男孩子们的调皮,便用了“厌倦”“烧洞”“寻觅”等动词;接着写“我”难以抉择,就用了“犹豫”“渴望”“牢记”“冒险”等动词。文中描绘“我”爬悬崖的过程更是扣人心弦,“发抖”“扒住”“抓住”“紧贴”“哭泣”“呻吟”“挪动”“扑进”“抽噎”……认真分析这些动词,我们可以发现,在悬崖上进退维谷,仿佛命悬一线时,什么动词表达最有力?当胆小怯懦的“我”紧张恐惧到了极点时,什么动词表达最贴切?动词的选择准确而妥帖,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细细品读,你还会发现,文中“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这是一句先总后分的句子,后一句的三个动词分别从速度、幅度、力度,或者是从时间、空间和感知三个角度来写的。文中“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也是先总后分,后一句分别从三个时间点,也就是三个电影特写,如此分解动作,让人物的一举一动如在眼前,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观其行,如见其人。更为重要的是,在刻画了人物动作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可以洞察“我”的情感与思想。我思量着,董明姝说得有道理,真心佩服我的学生!
  我们有时写作,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动词,所以写出来千篇一律、空洞乏味。恰如其分的动词能使行为具体起来,更能使人物生动起来。本文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细微动作的描写,凝聚着人物的个性标志甚至是心理特征。
  思路出来了,第二天上课,我神采飞扬地来到教室。“同学们,昨天董明姝的一席话,让我们的思维之湖涟漪四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但是要换个角度——学习动作描写。”接下来,我用三句话贯穿全课:“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词语也只有一个。”(福楼拜)“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契诃夫)“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莱辛)三句话建构全课,带领学生分类品读文章中的动词,并教给学生三把金钥匙,分别是“准确化动作——合乎生活情境”“个性化动作——呈现独特的他”“细致化动作——分解动作过程 ”。整节课,我觉得学生的眸子都是闪亮的。
  在“微写作”这个环节,我创设一个情境:“天啊!我要迟到了!我赶紧起床……”让学生写片段,100字左右,尽量用上动作描写。实录三则如下:
  冯步儿:我猛地从睡梦中惊醒,揉了揉蒙眬的睡眼,转头瞟了一眼,杂乱的衣服上横躺着闹钟,“啊!迟到了!”慌忙掀开被子,抓起地上的衣服随意套在身上,胡乱地灌了两口水漱口。用手接了点水,随意在脸上抹了抹,来不及关灯,来不及整理自己的着装,来不及吃饭,直接把书包往身上一甩,双脚踩进不知左右的鞋,推开门,一路狂奔。
  张婉妮:我睡眼惺忪地瞟了一下那一直尖叫的闹钟,“天啊!”我的眼睛顿时瞪得比铜铃还大。我一把掀开被子,跳下床来,胡乱套上衣服和裤子,衣服穿反了,袜子居然两色各一,拖着鞋跳进卫生间,飞也似的洗漱。毛巾在脸上一扫,牙膏都没挤好就塞进嘴里,乱捅了几下。匆匆顶着一团乱麻似的头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飙向门口。妈妈从厨房探出头,只能对着我的虚影喊了一句:“早饭呢?”
  王昊:我睡眼蒙眬地坐起身子,瞥了一眼手表——“嗯……已经八点了?!天呐!!我迟到了!”我掀开被子,跳下床,连滚带爬地冲向衣柜,五个脚趾头争先恐后地冲进运动鞋,提起书包甩在背上,谁知本子和笔又撒了一地……拽起校服又是一阵手忙脚乱……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冰箱,抓起面包就往嘴里塞,一边狼狈地啃着,一边向学校的方向跑去……
  下课后,董明姝开心地跟着我走进办公室:“谢谢您,老师,您真好!”“谢我干嘛?我还要谢谢你呢?这一节课,是你的思考在带着我们大家学习。”我很诚恳地说。
  “老師,你还能给我说说其他文章,还有没有非常经典的案例?我想写写我的父亲。”“好啊!没问题。”多可爱的孩子啊!我略加思索,便在纸上写下一句话:“老头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着的婴儿。”“老师,一纵,一扑,再一扑,我通过动作描写看见了一个嗜财如命的老头子。”“好,孺子可教,看来这节课你学得很好。这是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人物,后来成为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
  我接着写第二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老师,这句我好像看过,是吴敬梓《儒林外史》吧,讲的好像是严监生要死的时候的场景。”她一脸兴奋,我点点头,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说说,这‘两个指头’指的是什么?”她想了想:“好像是说油灯里有两根灯芯,他怕浪费油,所以一直咽不下那口气呢。也是一个吝啬鬼!老师,是不是这样的?”我点点头,她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这时,窗外一束冬日的暖阳正打在办公桌上。   我说:“接着挑战,假如写我不起床挨打了。‘我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生气地打了我一顿。’这样生动形象吗?”她摇摇头。该怎么写呢?我拿出语文书,翻到《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的那段描写:“我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老师,我知道了,选动词还应当避俗,这里没有用打字,却处处是‘打’,你看,拖、抄、倒转、抡,把‘我’打得多惨啊!”“领悟力很高嘛!它不仅使动作本身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身临其境,还侧面描写一个赖床的小孩和一个严厉的爸爸。好了,你可以开始写你的爸爸啦!”
  她点点头,阳光正打在她的脸上,澄澈的眸子闪烁着露水一般的清亮。几天过后,她交来一篇文章《来不及》:
  我的父亲,他热爱音乐。
  他很瘦小,抱着的萨克斯似乎是他所能承载的最大力量。一曲终,他总是呼吸沉重,倚在那里,好像缩成了一团。
  音乐似乎包裹了他的一切。他看不见我渴望的眼神,听不见妈妈的唠叨。他的目光是那么的窄小,甚至看不见隔着一个桌子静静聆听的我。
  而现在,情况变得有些不同了。因为我站在他旁边嗅到了刺鼻的酒醺味。我们大概隔着有十厘米的距离吧,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坦然地头也不回地向前走。然而,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只大手包裹了我的右手。父亲,怎么会……
  可是,我的思维反应总是跟不上自己的肢体感觉。出于某种潜意识,力量划过指尖,我抽出手,向前一推,而那个方向,正好是马路的方向。
  一辆急速的汽车驶来,从父亲身边飞过,只隔了那么一厘米,父亲被风带着踉跄了一下,就差一点……我感受到似乎有什么信息传递到大脑深处,就那样站着,像是被钉在了那里,无法动弹。
  也许我是应该感到愧疚的,可是内心的另一个阴暗面却把我覆蓋,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说:对我漠不关心的,是你……
  他没有骂我,只是摇摇晃晃地走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跟一个什么事也不管的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一样。
  现在的距离是一米了。
  终于上了楼,似乎是灯坏了,没有亮。我正准备开门时,瞥见月光不偏不倚地投在了他轮廓分明的脸上。他的瞳孔显得格外漆黑,似乎隐藏着什么……不知怎的,我的鼻子莫名一酸,正想用手去拉他进屋,却又默默收回。那一刻强烈涌出的情感被黑暗吞噬,只剩下那些毫无情感的短句构成的冷冰冰的话语:“停电了。”“嗯。”
  曾经那么亲密无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究竟是谁筑的那堵墙,隔成了两个世界。我们越来越如陌生人。那堵墙变得愈来愈厚,以至于互相听不见对方的心声。
  来不及思索,来不及沟通,来不及倾听,汽车载着我去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我轻轻捏捏冰凉的手。我甚至还来不及,去牵他的手。
  因为这无情的岁月,厚墙变得斑驳而无力。
  来不及,来不及……
  动词的选用于作品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便是动词,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文中父女的情感是那么微妙,在动词的选用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你看,开篇连用“曲终”“呼吸沉重”“倚”“缩”等动词刻画了一个单薄瘦弱却又执着痴迷的父亲形象;中间的“划”“抽”“推”等动词刻画了我对他只爱音乐的不满和愤怒,而父亲的“踉跄”终于让我心灵有所震动;后来的“投”“隐藏”“一酸”“拉”“收回”“吞噬”等动词预示着人物的情感已悄然变化。行文至此,将一个青春叛逆的少年和一个不知所措的父亲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尾处,“来不及”的收束才显得自然真实,主旨的突显才显得深刻而有意义。
  同学们,从古至今,每位诗人、作家都精心锤炼和敲打着动词,“推敲”的典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描写……无不精准而精练地使用着动词。概而言之,动词是写作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请记住动作描写的三把“金钥匙”:准确、个性、细腻。也请你相信,每一个精心选用的动词,它的背后都站立着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浸泡在童年的欢乐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那时的我们,好奇地用眼睛上下打量每一件可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物体。在那时,我们往往只顾及事物的一个表面,长大后却发现,事物本身是深奥的,它像一个立体图形,有着多面的性质。生活也是这样,用眼看见的和心中所想的,可以是两个不同世界。  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儒家思想深深熏陶的社会,身边处处都是各种名人上进的励志新闻。我也曾一度认为,是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奋斗,打拼与
期刊
你若懂山青水绿的自由,风花雪月的幽幽,古木萧萧的默然,就会懂得那轻舟迂回的寂静与无虑携着清新质朴的幸福。  如果,我有第二种生活,是这样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清晨,是淡淡的白雾;醒来,是惺忪的睡眼。平常的洗漱过后,亲吻我亲爱的妹妹,伴着身旁缭绕的雾,出门去了。跟过路的陌生人问好,在心底祝愿他们有愉快的一天。去到了远远的早餐铺,买了白粥,还有一碗豆浆,加了几勺糖。
期刊
渡轮离开城市的时候,建筑物上的光一点一点地没入水中,船尾螺旋桨翻起的白浪好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如同一条绵延的脐带,一头连着喧嚣的城市,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人们想象中第二种生活该有的样子。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这些节目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明星效应”,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其中展现的美好意境,以及勾勒出的“第二种生活态度”,完全符合现代人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  这些节目里,不约而
期刊
“妈,突然好想吃巷口的烧饼噢。”周末的傍晚,做完作业的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对老妈说。  “好吧,走,换衣服!”老妈二话不说,起身。  “啊!”我倏地直起身子,难以置信,“真吃啊?现在?”  老妈已经换好了鞋,站在门口叉腰瞪着我:“不然呢?你耍我啊?”  “可是现在是晚饭时间啊?不是你们这些大人告诉我,按照正常的生活法则,正餐之前不能吃乱七八糟的东西吗?可是吃完了饭,谁还吃得下烧饼啊?那个时候,对美
期刊
这是一个荒芜的地方,没有高山流水,没有花鸟虫鱼,只有我,栖身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央,这里就是——火星。  从我决定成为宇航员的那一刻起,我就为现在的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令执行本次火星勘探任务的五名宇航员猝不及防,在风暴中,其中一人被栖息舱的天线击中,消失在漫天烟尘的视野中,队友们只能百般不情愿地抛下他,被迫终止任务返回地球。真不幸,我就是被落下的可怜儿。  我的脑海如同脚下的大地一样
期刊
又到了周六晚上,照例是游泳课。  我换上泳衣,拖着疲惫的身子跳入泳池,深吸一口气,双手合十,顺着水流的方向,游啊,游啊,化作了一条鱼……  鱼,有七秒的记忆。  海底,很深,很安静,海市蜃楼般的虚渺中藏着不一样的世界。蓝蓝的天幕下,水藻浮动,似一条条丝绸,连绵不绝,飘摇不定。我屏气环顾四周,鱼群在海之一隅,排着整齐的队伍,绕着圈圈,海水荡起层层漩涡,水珠四溅,星星点点的泡沫拖着逶迤的尾巴,在鱼群间
期刊
虽然北方的冬天独有一份天地间苍茫静谧的大美,但翠绿鲜嫩的春天谁不喜欢呢?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春夏一些。春天里,有着更新的风景和更多的期待。如果说安静的冬天里适合围炉小煮,下棋谈天,那春天就适合挥毫泼墨,蘸满颜料,绘一幅水彩画。  春天来了,除了把她拥在怀里,还应该对她许诺些什么呢?  年少的时候有梦才可爱。  你梦想着拥有完美友情。当你回忆起一个人,与其说是具体的那个人,倒不如说是他(她)和你一
期刊
今年的“放胆”与往年不同。虽已经历许多年的兵荒马乱的“放胆”月,编辑部的小编们心理已足够强大,这一次依然像在打仗。  不同体现在两点:一是本次大赛有了指定题目。新作文的放胆大赛,今年已是第十七个年头,许多年来都是不拘一格,欢迎各种形式的表达,但求两个字——好文。今年大赛组委會设定了四个题目,两则命题,两则自由拟题。二是回归了纸质稿件的方式。要求寄送纸质稿,在习惯了电脑办公,审阅电子稿的编辑部里,对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作文训练时认为,“最要紧的是让学生‘有’,而且表达出那‘有’。”真正的作文不是笔墨的游戏,而是学生自己心中真实的个性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力量。  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用心写作”的有心人。日记、随笔、微写作等随感式写作中往往就蕴含着表达的智慧。作家麦家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要尽量守护好你的心。这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心灵的心。它应该是善良的,宽敞的,亮堂的,干净的
期刊
十月,秦中霸上。是日也,风扫落叶,旌旗飘扬。在人群惴惴不安的注视下,沛公走上了讲台,轻咳几声,朗声道:“父老們苦于秦朝的严刑峻法很久了。诽谤的灭族,议论的弃市。如今我称王关中,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其余的秦法全部废除。官吏和百姓都要安居如故。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为民除害,不会有欺凌暴虐的行为,大家不用害怕! ”  一时间,掌声雷动。众父老大喜,唯恐沛公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