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老师与学生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一个过程。要想让课堂高活跃效,那么师生之间就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与合适的参与度。教师授课,在传统与现实的教学中都会占据一节课的绝大部分,学生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参与,没有自主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在我认为,不妨进行一个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把每节语文课上课前的三分钟交给学生,通过演讲表达和表演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说”,“喜欢说”,学生演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将内在积累变成“外化”输出的一个过程,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里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本文就“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性”话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表现自我;能力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一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其实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学生积累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也不丰富,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我认为课前的三分钟应该交给学生来自已发挥。
具体操作过程是:每节语文课,铃响后的三分钟时间,学生轮流上讲台演讲,每节课轮一个同学,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自己收集整理好的稿子,也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去展示讲解。班级成立一个五人评分小组,对演讲的学生进行打分,记录员记录好每一位同学的分数,其中和期末评出“优秀演说家”,公开表扬并以资鼓励。
现在我就一个学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整理,大致有以下几类:
1.名著閱读,感悟经典
中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求读一到两本名著。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可是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我就建议学生指选取其中一个章节来谈感悟就可以。我们班的学生有的分享书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比如我们班刘凯乐同学分享《西游记》第一回中对花果山景物的描写——此山,有词赋为证:“势镇汪洋,威宁谣海......四面原堤草色新。”这一段,他赏出了奇峰异石,香花美草、奇情异想的神仙境地等环境的美好,最后他用自己的话进行了点评:“诗一般的语言恰当地描绘了这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的同学赏析了这篇必读名著里的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如女儿国里美好的情感;还有的同学选取师徒四人的个性点评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除《西游记》外,还有很多其他名篇佳作都是他们分享的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驱动下,同学们能主动去阅读,去发掘,去感悟,去表达。这既能够调动了他们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熏陶了他们的文学情操。我想,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
2.关注生活,评说时政
青春年少的他们,更喜欢直观表达自己的喜恶,真善美、假丑恶在这里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达。他们利用课后和周末的时间,读报纸杂志、看新闻、听时评,收集新闻热点,例如:2019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都观看震撼人心的大阅兵,他们就会在三尺讲台上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满满自豪感;还有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骄傲;他们还关注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他们这一年关注最多的是关于香港暴乱的时事,他们时刻关注,痛恨愤懑,同时为香港忧心焦灼。等等,我想每一次的演讲和表达,定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为日后成才,胸怀祖国做了准备,所以我们在每一次的三分钟演讲里,听到的不仅仅是一条新闻,甚至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3.喜闻乐见,不拘一格
严肃之余,青春的他们还是最喜欢欢乐,他们更喜欢通过说笑话、讲故事、表演小品等形式去表现,不拘一格。在轻松愉悦的语言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趣味成语里体会到了成语背后的精彩典故;从“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文字里感受语文文辞的精彩;从自编自导的表演中感受汉语的奇妙。一次次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精彩表演后,调动的不仅仅是这节语文课的气氛,更是让学生悄悄喜欢上语文课的有效途径。既培养了说话能力,也丰富了写作素材。有时候,一个小品的表演,折射的是社会当下的一个大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比如,学生将《狼》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同学们在嬉笑欢乐中明白了面对意外,面对恶势力时,应该冷静智取,不该妥协退让的道理。
4.回归课堂,落实基础
背诵经典是对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课本中总有许多的经典篇目需要落实背诵,我于是就利用这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换一种形式让他们落实。具体做法就是:这节课演讲的同学,他有权点班上任何一位同学来背诵他指定的篇目,但前提是他自己必须先背诵一课。流畅背诵出来的同学就能得到表扬和加分,不能背出来的同学就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后由指定的课代表进行再次的抽查。这个做法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目的是想让学生更注重课本知识,加深精彩文段的记忆。
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用时不多,主要以同学们登台演讲为主要形式,内容灵活他们各抒己见,各取所长,集思广益,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师生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持之以恒,收益一定颇丰。这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能力。
每天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浇灌,定能开出灿烂绚丽的语文之花。
参考文献:
[1]施桐:《浅析语言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20期(总共560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表现自我;能力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一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其实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学生积累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也不丰富,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我认为课前的三分钟应该交给学生来自已发挥。
具体操作过程是:每节语文课,铃响后的三分钟时间,学生轮流上讲台演讲,每节课轮一个同学,提前一天准备,可脱稿也可读自己收集整理好的稿子,也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去展示讲解。班级成立一个五人评分小组,对演讲的学生进行打分,记录员记录好每一位同学的分数,其中和期末评出“优秀演说家”,公开表扬并以资鼓励。
现在我就一个学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整理,大致有以下几类:
1.名著閱读,感悟经典
中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求读一到两本名著。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可是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我就建议学生指选取其中一个章节来谈感悟就可以。我们班的学生有的分享书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比如我们班刘凯乐同学分享《西游记》第一回中对花果山景物的描写——此山,有词赋为证:“势镇汪洋,威宁谣海......四面原堤草色新。”这一段,他赏出了奇峰异石,香花美草、奇情异想的神仙境地等环境的美好,最后他用自己的话进行了点评:“诗一般的语言恰当地描绘了这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的同学赏析了这篇必读名著里的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如女儿国里美好的情感;还有的同学选取师徒四人的个性点评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除《西游记》外,还有很多其他名篇佳作都是他们分享的内容。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驱动下,同学们能主动去阅读,去发掘,去感悟,去表达。这既能够调动了他们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熏陶了他们的文学情操。我想,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
2.关注生活,评说时政
青春年少的他们,更喜欢直观表达自己的喜恶,真善美、假丑恶在这里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达。他们利用课后和周末的时间,读报纸杂志、看新闻、听时评,收集新闻热点,例如:2019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都观看震撼人心的大阅兵,他们就会在三尺讲台上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满满自豪感;还有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骄傲;他们还关注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他们这一年关注最多的是关于香港暴乱的时事,他们时刻关注,痛恨愤懑,同时为香港忧心焦灼。等等,我想每一次的演讲和表达,定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为日后成才,胸怀祖国做了准备,所以我们在每一次的三分钟演讲里,听到的不仅仅是一条新闻,甚至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3.喜闻乐见,不拘一格
严肃之余,青春的他们还是最喜欢欢乐,他们更喜欢通过说笑话、讲故事、表演小品等形式去表现,不拘一格。在轻松愉悦的语言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趣味成语里体会到了成语背后的精彩典故;从“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文字里感受语文文辞的精彩;从自编自导的表演中感受汉语的奇妙。一次次欢声笑语中,一个个精彩表演后,调动的不仅仅是这节语文课的气氛,更是让学生悄悄喜欢上语文课的有效途径。既培养了说话能力,也丰富了写作素材。有时候,一个小品的表演,折射的是社会当下的一个大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比如,学生将《狼》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同学们在嬉笑欢乐中明白了面对意外,面对恶势力时,应该冷静智取,不该妥协退让的道理。
4.回归课堂,落实基础
背诵经典是对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课本中总有许多的经典篇目需要落实背诵,我于是就利用这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换一种形式让他们落实。具体做法就是:这节课演讲的同学,他有权点班上任何一位同学来背诵他指定的篇目,但前提是他自己必须先背诵一课。流畅背诵出来的同学就能得到表扬和加分,不能背出来的同学就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后由指定的课代表进行再次的抽查。这个做法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目的是想让学生更注重课本知识,加深精彩文段的记忆。
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用时不多,主要以同学们登台演讲为主要形式,内容灵活他们各抒己见,各取所长,集思广益,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师生无论从知识还是到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熏陶和感染,持之以恒,收益一定颇丰。这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能力。
每天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浇灌,定能开出灿烂绚丽的语文之花。
参考文献:
[1]施桐:《浅析语言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20期(总共5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