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17例和无HT组101例,收集AIS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s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 HT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HT组(P<0.05,P<0.01),2组TOAST分型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27.3%和40.0%vs 4.5%,P<0.05)。ASPECTS 0~8分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ASPECTS 9~1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vs 11.1%,P<0.05)。年龄≥80岁和基线NIHSS评分是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Y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0~0.947)。结论 AIS患者溶栓前的评估中,冠心病、心房颤动、HMCAS、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等指标均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可较好预测AIS患者溶栓后HT。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0例严重创伤患者(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6),检测应用黄芪注射液(40 ml)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2及可溶性白介素
油泵联接支架是油泵安全平稳运行的保证,其成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整体性能。本文基于塑件的功能要求,选择PA66作为注塑材料;根据生产要求确定一模四腔,平衡式布局,确定
开放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共有中外及香港建筑师合作设计项目30余项。这些项目大多为宾馆建筑。它们的崛起,使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也给北京的旅游业带来
通过对 GH4098合金的柯利布尔实验及不同温度的固溶处理,研究了合金的高温塑性及晶粒长大倾向。探讨了固溶处理温度对合金室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金的晶粒长大突变温度及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2020年1月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新型冠状病毒的2020疫情下,信息化技术为"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临床上针刺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TBI。本文从针刺治疗TBI导致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