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实现校区文化活动品牌对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应对,对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思考和探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建设新校区成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常态化现象。新校区的运行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空间得以拓展、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资源得以优化重组,高校新校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新校区在运行当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运行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包括历史传统、发展理念、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在内的诸多要素的组合。在高校中,校园文化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校园人文景观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传承高校传统、彰显高校发展理念、传播高校特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当中,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缺乏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高校新校区的人文景观环境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新校区一般是高校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子而言,高校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使其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到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对高校学子产生影响。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中,一方面,具有特色人文景观环境相对缺乏,受制于资金成本和建设进度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高校新校区普遍缺乏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部分高校新校區人文景观环境缺乏,校区建筑环境仅能基本满足高校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新校区建筑环境中无从体现;另一方面,高校新校区人文景观环境具有趋同化态势,在我国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景观塑造缺乏高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面临困难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1.新老校区文化活动交流渠道缺乏,因为新老校区的空间距离因素,新老校区之间相对独立开展各自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渠道;2.新校区缺乏有特色和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普遍入住的低年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而在高校文化活动传承方面着力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在新老校区之间的迁移,使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受到制约;3.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链接,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有效链接的方式和渠道,使新老校区之间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隔离;4.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制度规范和引导,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对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制度性规定相对缺乏;5.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在高校新校区中,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机会增加,网络也成为学生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使部分刚进入大学、缺乏正确辨识能力的学生沉迷网络,影响高校学子对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一) 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中,着力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塑造,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营造,把具有高校特色的传统、理念、精神等因素通过景观环境体现出来,可以有效传承高校的历史文化。高校新校区一般在地理位置上与老校区存在差异,在新校区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断层。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是衔接两个及多个校区之间重要的文化桥梁和纽带,具有高校标志性建筑特色的景观环境能够保留高校历史文化记忆,传承高校历史文化,丰富高校文化内涵,也是维系广大学子对母校情感的重要实物载体。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性规范尚有待加强,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程序、时间、权限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制度规范,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对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考虑,进行顶层制度的设计和规范;2.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和研究力度;3.增强对现有制度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不属合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4.把高校历史文化和高校特色的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当中,使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制度保障,确保高校特色文化在新校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完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构建以校园网络为主体的多元交流平台,引导校园文化方向;2.积极组建专门力量,在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络媒体中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话语权;3.利用传统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日常宣传,通过报纸、宣传栏、展板、条幅等各种传统方式对新校区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论坛等形式,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塑造品牌、实现校区文化活动对接
  1.当前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衔接链条断裂,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校园文化活动在新老校区相对独立进行,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影响力、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质量有待提升,存在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新老校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对接,因而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新校区进行有效推广和延伸。使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的衔接和交流。
  2.在高校新校区,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组织能力、文明素养。对于高校新校区来说,应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笔者认为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增强校园活动品牌的思想引领作用,一个有思想内涵的活动品牌才能从众多活动中凸显其思想和教育价值;(2)一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创意的提炼、策划的构思、群体的讨论、反复验证、投入实践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品牌运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运作能力;(3)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优秀代表,要能够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因此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高校特色文化内涵。
  三、小结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区的增加是促进高校发展的硬件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对于一所高校来讲,如何在新老校区同时运行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建设也显得尤为必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链接新老校区的纽带和桥梁、是传承高校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聚焦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应从环境塑造、制度建设、平台构建、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思考,构建四位一体的解决问题路径。
  参考文献:
  [1] 许欣.拓展型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
  [2]郭燕秋.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其他文献
端粒及端粒酶活性与癌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人体多数恶性肿瘤中均能检测到活性端粒酶,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4%左右.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和预后指标.由此设想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将有可能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目的,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前景.一些学者在某些药用植物中发现可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天然成分,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肿瘤的治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ll基因MspI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560名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II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能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血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细胞色素P450 3A家族(CYP3A)是体内重要的I相代谢酶,参与多种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同时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的成熟和深入,一些研究成果显示CYP3A基因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相关.CYP3A基因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间CYP3A活性的差别,从而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
目的 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30只白色纯种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爆震后第7天,2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腺病毒携带hNGFβ基因(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Ad-hNGFβ),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
ML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23,是人类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易位常累及的基因之一.MLL基因大约能和50多种不同的伙伴基因融合,形成的融合基因编码产生新的融合蛋白.MLL基因异常多见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以及双表型白血病的患者,同时在婴幼儿患者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引起的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也常常见到,这些患者多数预后不良。
HBV感染机体后,为了达到长期在宿主体内存在的目的,在机体的免疫压力、药物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基因变异,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不同读码框的不同幕因变异导致免疫逃逸的机制也不相同.此文就HBV不同读码框的基因变异与免疫逃逸的关系进行综述。
目的本次体检旨在了解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制定符合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依据。方法从我市中小学教师中抽取2250例,对其分别
患者男,42岁,牧民.因右面颊部乳头状增生性结节3年就诊.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右面颊部出现针帽大小红棕色结节,表面无渗出,无痒痛,质柔软.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诊断为毛囊炎、面部真菌感染、盘状红斑狼疮等.给予化毒丸、莫匹罗星软膏、伊曲康唑胶囊、复方曲安奈德乳膏、昆明山海棠、羟氯喹等治疗,皮损不见好转,且逐渐增多增大.于2004年11月11日就诊于我院皮肤性病科.病程中无发热、盗汗、乏力、消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