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小川作为央行行长的身份广为人知,但是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位具有博士头衔的行长,至于他的身世与业余情趣更是鲜为人知。
接触过周小川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具有亲和力,温文尔雅。周小川爱好广泛,不但爱好西方歌剧,善打网球,而且是身居高位并在西方学术期刊上多次发表过论文的一位中国高官。
周小川是清华经管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最早的博士生之一。自1999年起,他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兼职教授、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在清华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10余名。周小川身负国家重任,公务十分繁忙,但他恪守师责,尽其所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最能说明周小川经济学家本色的是,周小川所著《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1997年度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奖“孙冶方奖”。
周小川之所以从事金融工作,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周小川的父亲周建南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曾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一机部机械研究院院长。后从事调查研究和参谋顾问工作,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金融界,周小川先后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普通百姓认识周小川,更多的是他在证监会主席的任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主席也处于舆论的焦点。证监会主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媒体和市场所关注。周小川2000年任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第四任主席,任命宣布当日,沪深股市大幅高开,欢迎这位新锐的改革派官员。
2001年在全球最大商业杂志《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评选中,周小川入选“决策者之星”。评选委员会认为,周小川履新以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
2002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为央行行长,再次被推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沿。此时对国内经济领域而言,金融改革仍是最急迫的问题。周小川的上任,使得央行行长一个原本远离“公众”的角色一次次成为“公众人物”。2008年3月,周小川再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人们期待着他能够自如地驾驭中国的货币政策。
在最近的这几年,周小川在舆论是是非非的争议中一路走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过山车式的剧烈起伏,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产,第二天,中国央行降息,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紧急着陆。2010年下半年,在美国及欧洲日本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同时,中国央行释放出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六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无不显示出其魄力和决心。
2010年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排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紧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位居第四,压过排名第五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小川入选理由是“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
曾有金融界人士戏言,掌握着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周小川在国外更“呼风唤雨”,他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国际市场的变动。
周小川的一言一行也在国内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一直强调逆周期调控的他,在2010年中,执掌央行率先拉开了紧缩的序幕。在2010年初信贷“失速”之时,周小川果断地上调了准备金率,并持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虽然在2010年中一度因为欧债危机而放缓了紧缩的脚步,但央行在2010年3季度趋势明朗后又重启收缩,全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无不显示出其恢复“稳健”的决心。
周小川还是个坚定的改革者,从国有银行改革开始,外汇体制改革以及最近经常提起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都是他力主开辟的“战场”。最近,央行又多次吹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预想,在2011年,改革将是周小川的主基调。
在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周小川曾将中国汇率问题的研究比喻做有“中医”和“西医”之分。西医治病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所以某一味药服后会很快见效。中医则是一个缓慢的疗法。中药通常是一副药里要有好几味药,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配合起来达到总的疗效。就缓解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别是贸易不平衡来说,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性,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这些举措都类似中药,是好几味药,汇率也是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味药。
周小川将中国正进行的汇率改革比作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时看一看前一步的情况和市场的反馈,看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表示,要丰富调控手段,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进与市场和公众的沟通,合理引导预期,确保货币政策及时有效传导。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1.1.7
接触过周小川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具有亲和力,温文尔雅。周小川爱好广泛,不但爱好西方歌剧,善打网球,而且是身居高位并在西方学术期刊上多次发表过论文的一位中国高官。
周小川是清华经管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最早的博士生之一。自1999年起,他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兼职教授、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在清华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10余名。周小川身负国家重任,公务十分繁忙,但他恪守师责,尽其所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最能说明周小川经济学家本色的是,周小川所著《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1997年度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奖“孙冶方奖”。
周小川之所以从事金融工作,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周小川的父亲周建南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曾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一机部机械研究院院长。后从事调查研究和参谋顾问工作,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金融界,周小川先后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普通百姓认识周小川,更多的是他在证监会主席的任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主席也处于舆论的焦点。证监会主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媒体和市场所关注。周小川2000年任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第四任主席,任命宣布当日,沪深股市大幅高开,欢迎这位新锐的改革派官员。
2001年在全球最大商业杂志《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评选中,周小川入选“决策者之星”。评选委员会认为,周小川履新以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
2002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为央行行长,再次被推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沿。此时对国内经济领域而言,金融改革仍是最急迫的问题。周小川的上任,使得央行行长一个原本远离“公众”的角色一次次成为“公众人物”。2008年3月,周小川再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人们期待着他能够自如地驾驭中国的货币政策。
在最近的这几年,周小川在舆论是是非非的争议中一路走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过山车式的剧烈起伏,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产,第二天,中国央行降息,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紧急着陆。2010年下半年,在美国及欧洲日本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同时,中国央行释放出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六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无不显示出其魄力和决心。
2010年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排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紧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位居第四,压过排名第五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小川入选理由是“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
曾有金融界人士戏言,掌握着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周小川在国外更“呼风唤雨”,他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国际市场的变动。
周小川的一言一行也在国内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一直强调逆周期调控的他,在2010年中,执掌央行率先拉开了紧缩的序幕。在2010年初信贷“失速”之时,周小川果断地上调了准备金率,并持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虽然在2010年中一度因为欧债危机而放缓了紧缩的脚步,但央行在2010年3季度趋势明朗后又重启收缩,全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无不显示出其恢复“稳健”的决心。
周小川还是个坚定的改革者,从国有银行改革开始,外汇体制改革以及最近经常提起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都是他力主开辟的“战场”。最近,央行又多次吹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预想,在2011年,改革将是周小川的主基调。
在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周小川曾将中国汇率问题的研究比喻做有“中医”和“西医”之分。西医治病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所以某一味药服后会很快见效。中医则是一个缓慢的疗法。中药通常是一副药里要有好几味药,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配合起来达到总的疗效。就缓解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别是贸易不平衡来说,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性,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这些举措都类似中药,是好几味药,汇率也是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味药。
周小川将中国正进行的汇率改革比作是“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时看一看前一步的情况和市场的反馈,看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表示,要丰富调控手段,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进与市场和公众的沟通,合理引导预期,确保货币政策及时有效传导。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