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实证研究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口译教学,以英语类专业大三学生口译课程为基础,进行了四次针对性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探讨研究口译教学成效。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双语表达能力受限,流畅度差;百科知识欠缺;听不懂、跟不上源语言信息;数字敏感度不够;心理素质较弱;短期记忆力较差。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尝试提出对策与建议,以助于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口译教学;问题;策略
1、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再创历史新高。在新形势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为中国带来众多商务、政治、文化交流的机会,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1]因此,口译作为翻译学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教学及其实践在中国内地蓬勃兴起,口译研究亦呈旺盛的趋势。[2]对口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的教材和有实战经验的口译教师等。[3]通过资料搜集查找,发现国内拥有口译教学的200多所院校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口译教学成效实证研究数量少之又少,关于实证研究的调查研究极其有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缺乏对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主体的研究。就高校英语专业类口译课程而言,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第六学期)口译实际情况,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并发现口译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尝试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综合口译技能。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第六学期)口译课程的内容,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课程设置的四个单元——公开演讲;听力、关键词与逻辑;口译记忆;数字专项训练以及两次口译实训对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抽取2016级大三英语专业类学生50人进行全程口译教学跟踪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实验开展时,大三学生未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学生口译基础基于较低水平或介于日常交流水平,口译综合能力有限。调查问卷内容不拘于口译过程出现的细节问题等,也包含学期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口译综合能力的具体效果评价。本文抽取四次调查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及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题项进行选择分析。调查问卷以选择题(包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以及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数据以百分比显示。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口译是种极具挑战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对译员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策略能力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4]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译课程行课期间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学生双语表达能力有限,流畅度差,百科知识欠缺,听不懂跟不上源语言,数字敏感度低,心理素质较差,短期记忆力差等问题。除此之外,研究还包含对为期38学时学习后,学生总体效果反馈。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其中46%的学生认为自己语音语调不够好;2%认为自己音量把握不准;30%由于紧张导致语速过快;22%认为自己肢体语音僵硬。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占比最高。肢体语音和紧张的心理问题占比也相对较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开演讲这方面锻炼太少,导致心理素质较差及各方面的技巧不够娴熟。
其中16%的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横向与纵向”笔记的逻辑方法;84%不能。由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好的笔记方法能提高笔记效率,分析来看,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好笔记方法可能有以下原因:
(1)训练的时间有限,锻炼不够;
(2)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逻辑思维抽象,不易提高;
(3)在做听力训练时,由于其特性,听力材料的速度较快,没有多余反应、思考的时间。反应能力不足以同时兼顾关鍵词和逻辑关系,所以学生会选择放弃记录逻辑关系而保全内容的完整度。
34%的学生在新闻影子训练中是依据记忆力来复述新闻的,66%认为自己只是口头不停追赶新闻。由以上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在做影子训练法时采用的方法不正确,只是口头追赶。影子训练通常被应用于同声传译训练的初级阶段,目的是在译员尝试同声传译之前,训练译员用单一语言同步听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译员的精力分配技巧和提高短时记忆能力。[5]然而学生并没有达到最初提高记忆力的目的。这样一来,再多的影子训练也达不到效果。
62%的学生表示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够;28%表示中英转换缺乏技巧;10%认为没有困难。敏感度不够的原因之一时接触太少,如:当听到“thirteen”时,反应不及时,自然而然翻译不出来,可见学生数字训练仍需增加。28%的同学表示中英转换缺乏技巧,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中英转换技巧。
留学生课堂进行的第一次口译实训相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真正的口译实训,遇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其中70%同学原文译出后有缺失,这次实训是对口译的综合练习,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译文有缺失。64%难以听懂留学生口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接触不同口音过少。在实训时,我们需要翻译的是中文,因此“听懂”没有问题,但52%表示输出时,组织语言有障碍。主要是平时用中文交流,受汉语思维影响较大。36%的学生在源语较长时,记忆和输出方面有较大困难,当源语较长时,对同学们的笔记和记忆要求较高,同学们需要记笔记提醒自己,但笔记速度要快且清晰,否则会导致信息缺失。14%遇到了其他困难;8%过程比较顺利,没有问题。
由以上数据可知,68%的学生认为译入语过长时,翻译困难。困难的原因不仅来自于笔记和脑部记忆两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来自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共同导致了瞬时记忆内容的遗漏,且部分笔记提示性作用不大。听不懂源语言的学生占比22%,相对于英语,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英语理解起来更难。而听不懂源语言(英语)可能有以下原因: (1)平时听力练习太少,跟不上源语言的语速;
(2)词汇量不够,生词导致理解困难;
(3)没有掌握语法,对于长难句无法分析、理解;
(4)对对方的谈判主题了解不够;
52%表示笔记缺乏技巧,速度慢。做笔记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这方面技能不易掌握,不仅仅是做笔记方法的问题,如何平衡好“听与记”也对学生造成困扰。一学期的口译学习时间不能立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且学生自己所做的训练也不足。52%的学生表示在做口译时容易受制于原文形式,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不足易导致口译受制于原文。48%认为生僻词汇影响口译效果,口译需要大量百科知识做基础支撑。26%表示在谈判翻译时翻译不完整,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做的笔记是否完整,是否有提示作用,当然还有自己的记忆力原因。
3.1学生总体反馈
除了以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以外,也应注意到口译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反馈情况:
1.每次公开演讲后,老师都会做点评,给出提高的建议,在下一次演讲时,或者是自己下来训练时,有98%的学生会特别注意这些地方,而仅有2%没有注意到;
2.关于听力训练的“逻辑”部分,90%的学生认为能帮助理解并整理源语言的逻辑关系,10%认为不能;
3.在学习过前两单元的“公开演讲”和“听力与关键词记忆”后,在本单元(第三单元)再次进行复述的时候,74%觉得复述时更轻松,26%认为依然有困难。
综合以上数据并结合调查问卷开放性意见建议收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一学期的口译课程学习后有所收获。表明本学期的课程设置合理,学生在没有系统系学习口译的前提下能获得较大进步。但大多数学生表示课时量不足。
4.策略
经过一学期的口译课程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口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现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口译综合能力和表现。
然而,学生在记忆力、表达能力、笔记、百科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存在,现行口译课程及学生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演讲能力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口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说话”。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会在讲台前用中英两种语言“说话”,结果发现学生以“学说话”为抓手,不仅可以提高演讲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也可增强心理素质,尤其是临场抗压能力。[6]笔者建议,口译课堂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有准备的专题演讲3次、即兴演讲3次和新闻概括报导2次。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应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活动以提高随机应变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2)加强影子训练强化短期记忆并提高笔记效率
口头跟习(shadowing)在提高注意力方面具有很大成效。该法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灵敏度。[7]选取材料时,建议采用难度适中(第一遍能听懂75%)的材料,同时辅以不同的语音语调及口音。在进行影子训练法时,不仅要听懂原文,还应同时提取关键词,以提高口译时提取有效关键字,借助线条、符号、横向纵向笔记法等提高笔记效率。
(3)不断积累百科知识储备量
在译员的语言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和口译策略掌握程度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言外知识(百科知识)越丰富,同声传译效果越好。[8]学生在课后应涉猎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如科技、文学、农业、历史等),以提高文化知识储备量。
(4)适当延长课时量以便增加巩固口译综合能力
大多数学生作为口译初学者,双语应用能力并未达到熟练水平,而现有的课程量无法弥补语言能力薄弱导致的缺陷。笔者建议将课时量延长至64课时甚至更多,以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5.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三学生口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口译综合能力,同时也发现现行的口译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译技巧、心理素质、语言能力等。口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应关注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云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口译教学方法分析——评《口译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3):2.
[2] 穆雷&王斌华.国内口译的研究发展及研究走向——基于30年期刊论文、著作的历届口译大会论文的分析[J].中国翻译,2009(4):19-25.
[3] 洪小麗.试论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64-66.
[4] 鲍晓英.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口译测试构卷效度研究——以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为例[J].外语界,2009(04):84-90.
[5] 涂文婷,刘进.影子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4):92-94.
[6] 王洪林.口译测试对口译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16,37(02):44-49.
[7] 黄卓静.影子跟读训练法: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新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0):108-110.
[8] 邹祎. 同声传译的言外知识和工作记忆研究[D].厦门大学,2014.
关键词:应用型;口译教学;问题;策略
1、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再创历史新高。在新形势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为中国带来众多商务、政治、文化交流的机会,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1]因此,口译作为翻译学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教学及其实践在中国内地蓬勃兴起,口译研究亦呈旺盛的趋势。[2]对口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的教材和有实战经验的口译教师等。[3]通过资料搜集查找,发现国内拥有口译教学的200多所院校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口译教学成效实证研究数量少之又少,关于实证研究的调查研究极其有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缺乏对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主体的研究。就高校英语专业类口译课程而言,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第六学期)口译实际情况,并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并发现口译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尝试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综合口译技能。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第六学期)口译课程的内容,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课程设置的四个单元——公开演讲;听力、关键词与逻辑;口译记忆;数字专项训练以及两次口译实训对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抽取2016级大三英语专业类学生50人进行全程口译教学跟踪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实验开展时,大三学生未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学生口译基础基于较低水平或介于日常交流水平,口译综合能力有限。调查问卷内容不拘于口译过程出现的细节问题等,也包含学期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口译综合能力的具体效果评价。本文抽取四次调查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及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题项进行选择分析。调查问卷以选择题(包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以及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数据以百分比显示。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口译是种极具挑战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对译员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策略能力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4]本研究通过分析口译课程行课期间英语专业类大三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学生双语表达能力有限,流畅度差,百科知识欠缺,听不懂跟不上源语言,数字敏感度低,心理素质较差,短期记忆力差等问题。除此之外,研究还包含对为期38学时学习后,学生总体效果反馈。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其中46%的学生认为自己语音语调不够好;2%认为自己音量把握不准;30%由于紧张导致语速过快;22%认为自己肢体语音僵硬。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占比最高。肢体语音和紧张的心理问题占比也相对较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开演讲这方面锻炼太少,导致心理素质较差及各方面的技巧不够娴熟。
其中16%的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横向与纵向”笔记的逻辑方法;84%不能。由数据可知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好的笔记方法能提高笔记效率,分析来看,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好笔记方法可能有以下原因:
(1)训练的时间有限,锻炼不够;
(2)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逻辑思维抽象,不易提高;
(3)在做听力训练时,由于其特性,听力材料的速度较快,没有多余反应、思考的时间。反应能力不足以同时兼顾关鍵词和逻辑关系,所以学生会选择放弃记录逻辑关系而保全内容的完整度。
34%的学生在新闻影子训练中是依据记忆力来复述新闻的,66%认为自己只是口头不停追赶新闻。由以上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在做影子训练法时采用的方法不正确,只是口头追赶。影子训练通常被应用于同声传译训练的初级阶段,目的是在译员尝试同声传译之前,训练译员用单一语言同步听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译员的精力分配技巧和提高短时记忆能力。[5]然而学生并没有达到最初提高记忆力的目的。这样一来,再多的影子训练也达不到效果。
62%的学生表示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够;28%表示中英转换缺乏技巧;10%认为没有困难。敏感度不够的原因之一时接触太少,如:当听到“thirteen”时,反应不及时,自然而然翻译不出来,可见学生数字训练仍需增加。28%的同学表示中英转换缺乏技巧,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应中英转换技巧。
留学生课堂进行的第一次口译实训相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真正的口译实训,遇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其中70%同学原文译出后有缺失,这次实训是对口译的综合练习,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译文有缺失。64%难以听懂留学生口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接触不同口音过少。在实训时,我们需要翻译的是中文,因此“听懂”没有问题,但52%表示输出时,组织语言有障碍。主要是平时用中文交流,受汉语思维影响较大。36%的学生在源语较长时,记忆和输出方面有较大困难,当源语较长时,对同学们的笔记和记忆要求较高,同学们需要记笔记提醒自己,但笔记速度要快且清晰,否则会导致信息缺失。14%遇到了其他困难;8%过程比较顺利,没有问题。
由以上数据可知,68%的学生认为译入语过长时,翻译困难。困难的原因不仅来自于笔记和脑部记忆两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来自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共同导致了瞬时记忆内容的遗漏,且部分笔记提示性作用不大。听不懂源语言的学生占比22%,相对于英语,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英语理解起来更难。而听不懂源语言(英语)可能有以下原因: (1)平时听力练习太少,跟不上源语言的语速;
(2)词汇量不够,生词导致理解困难;
(3)没有掌握语法,对于长难句无法分析、理解;
(4)对对方的谈判主题了解不够;
52%表示笔记缺乏技巧,速度慢。做笔记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这方面技能不易掌握,不仅仅是做笔记方法的问题,如何平衡好“听与记”也对学生造成困扰。一学期的口译学习时间不能立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且学生自己所做的训练也不足。52%的学生表示在做口译时容易受制于原文形式,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不足易导致口译受制于原文。48%认为生僻词汇影响口译效果,口译需要大量百科知识做基础支撑。26%表示在谈判翻译时翻译不完整,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做的笔记是否完整,是否有提示作用,当然还有自己的记忆力原因。
3.1学生总体反馈
除了以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以外,也应注意到口译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反馈情况:
1.每次公开演讲后,老师都会做点评,给出提高的建议,在下一次演讲时,或者是自己下来训练时,有98%的学生会特别注意这些地方,而仅有2%没有注意到;
2.关于听力训练的“逻辑”部分,90%的学生认为能帮助理解并整理源语言的逻辑关系,10%认为不能;
3.在学习过前两单元的“公开演讲”和“听力与关键词记忆”后,在本单元(第三单元)再次进行复述的时候,74%觉得复述时更轻松,26%认为依然有困难。
综合以上数据并结合调查问卷开放性意见建议收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一学期的口译课程学习后有所收获。表明本学期的课程设置合理,学生在没有系统系学习口译的前提下能获得较大进步。但大多数学生表示课时量不足。
4.策略
经过一学期的口译课程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口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现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口译综合能力和表现。
然而,学生在记忆力、表达能力、笔记、百科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存在,现行口译课程及学生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演讲能力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口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说话”。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会在讲台前用中英两种语言“说话”,结果发现学生以“学说话”为抓手,不仅可以提高演讲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也可增强心理素质,尤其是临场抗压能力。[6]笔者建议,口译课堂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有准备的专题演讲3次、即兴演讲3次和新闻概括报导2次。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应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活动以提高随机应变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2)加强影子训练强化短期记忆并提高笔记效率
口头跟习(shadowing)在提高注意力方面具有很大成效。该法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灵敏度。[7]选取材料时,建议采用难度适中(第一遍能听懂75%)的材料,同时辅以不同的语音语调及口音。在进行影子训练法时,不仅要听懂原文,还应同时提取关键词,以提高口译时提取有效关键字,借助线条、符号、横向纵向笔记法等提高笔记效率。
(3)不断积累百科知识储备量
在译员的语言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和口译策略掌握程度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言外知识(百科知识)越丰富,同声传译效果越好。[8]学生在课后应涉猎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如科技、文学、农业、历史等),以提高文化知识储备量。
(4)适当延长课时量以便增加巩固口译综合能力
大多数学生作为口译初学者,双语应用能力并未达到熟练水平,而现有的课程量无法弥补语言能力薄弱导致的缺陷。笔者建议将课时量延长至64课时甚至更多,以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5.结语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大三学生口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口译综合能力,同时也发现现行的口译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译技巧、心理素质、语言能力等。口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应关注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云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口译教学方法分析——评《口译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3):2.
[2] 穆雷&王斌华.国内口译的研究发展及研究走向——基于30年期刊论文、著作的历届口译大会论文的分析[J].中国翻译,2009(4):19-25.
[3] 洪小麗.试论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64-66.
[4] 鲍晓英.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口译测试构卷效度研究——以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为例[J].外语界,2009(04):84-90.
[5] 涂文婷,刘进.影子训练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4):92-94.
[6] 王洪林.口译测试对口译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16,37(02):44-49.
[7] 黄卓静.影子跟读训练法: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新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0):108-110.
[8] 邹祎. 同声传译的言外知识和工作记忆研究[D].厦门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