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道杯是古代的一种特制酒杯。公道杯始见于辽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所见。杯子的中间立着一人型(多为老寿星)或龙型的装饰物,实际上是由两个圆柱体构成,外面圆柱体与杯衔接处有一暗孔,当杯中的水超过某一个位置,水就会从小孔中流出,直到杯中水流尽为止。所以在酒宴中,斟酒者只能给饮酒者倒入相等量的酒,故称“公道杯”、“戒盈杯”、“平心杯”或者“九龙杯”。
公道杯奇巧的造型,配以青雅的釉色,洒脱的纹饰,可称得上是一件陶瓷艺术珍品。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德应侯碑文记载:“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实在是对公道杯的最好的褒赞。
相传,公道杯曾经是唐朝皇家的传家之宝。寿王李瑁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李隆基赠公道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头。
朱元璋与公道杯也有一个故事。明洪武年间,浮梁县御窑厂历经几十次反复试验才再次烧制成功了“九龙杯”,并进贡给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便用“九龙杯”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想让几位喜欢的大臣多喝点酒,便特意命人给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几个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斟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滴酒未喝,御酒全部从杯子的底部漏光了,其他大臣则幸运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朱元璋疑惑不解,便问其缘故,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这令朱元璋感慨万千,于是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这神奇的酒杯对贪杯者是个警策,对斟酒者公道与否也是个检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玄妙就在杯内。公道杯的中间立着一人或龙型的装饰物,人或龙实际上是由两个圆柱体构成,外面圆柱体与杯衔接处有一暗孔,整个杯子构成一个虹吸管,当杯中的酒超过某一个位置,酒就会从小孔中流出,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酒会一直流下去,直到杯中酒流尽为止。
虹吸原理其实我们在初中物理就已经接触过。虹吸原理,又叫连通器原理,就是指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以水为例,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空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要能够产生虹吸现象,弯管的水进入端必须比出水端高。
其实,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原理。宋朝人士曾公亮指出,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可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下山。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唧筒是战争中一种守城必备的灭火器。
责任编辑 庞 云
公道杯奇巧的造型,配以青雅的釉色,洒脱的纹饰,可称得上是一件陶瓷艺术珍品。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德应侯碑文记载:“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实在是对公道杯的最好的褒赞。
相传,公道杯曾经是唐朝皇家的传家之宝。寿王李瑁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李隆基赠公道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头。
朱元璋与公道杯也有一个故事。明洪武年间,浮梁县御窑厂历经几十次反复试验才再次烧制成功了“九龙杯”,并进贡给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便用“九龙杯”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朱元璋想让几位喜欢的大臣多喝点酒,便特意命人给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几个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斟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滴酒未喝,御酒全部从杯子的底部漏光了,其他大臣则幸运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朱元璋疑惑不解,便问其缘故,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这令朱元璋感慨万千,于是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这神奇的酒杯对贪杯者是个警策,对斟酒者公道与否也是个检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玄妙就在杯内。公道杯的中间立着一人或龙型的装饰物,人或龙实际上是由两个圆柱体构成,外面圆柱体与杯衔接处有一暗孔,整个杯子构成一个虹吸管,当杯中的酒超过某一个位置,酒就会从小孔中流出,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酒会一直流下去,直到杯中酒流尽为止。
虹吸原理其实我们在初中物理就已经接触过。虹吸原理,又叫连通器原理,就是指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以水为例,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空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要能够产生虹吸现象,弯管的水进入端必须比出水端高。
其实,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用一根去节弯曲的长竹管饮酒,也是应用了虹吸的原理。宋朝人士曾公亮指出,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可把峻岭阻隔的泉水引下山。中国古代还应用虹吸原理制作了唧筒。唧筒是战争中一种守城必备的灭火器。
责任编辑 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