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职业,活跃于各个社会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然而,不同时代的理解各有差异。
唐代韩愈《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明了教师的作用。文中同时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韩愈针对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以非凡的勇气和知识,抨击时弊,弘扬世道,奖掖后辈,发扬新风,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其对教师职责和择师原则的论述,至今广为流传。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他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能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尊师重道是自古已来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近代陶行知先生则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修订)》则更加详细地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十四字要求。
近几十年的社会改革推动着新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走上了“快车道”。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格局都发生了不可小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切实的,渗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单位,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并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是对青年的殷殷期待和谆谆嘱托,为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通过开展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是多方面的,也是高层次的。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师德的提高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梦”。
一、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讲政治
不明时势、不明事理便是无头苍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更加是为建设国家、社会服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地学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教师应在提高师德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世人皆可随意,唯入师门者,背负教书育人,为国培养接班人之重任,所以,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可随意,一定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教师是处于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的,任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失检,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如果平时要求学生助人为乐,可是在公共车辆上前面站着病者却不让座,学生看到了会怎样想?你在政治课上强调要搞好家庭人际关系,可自己的家庭如果关系十分紧张,那学生又怎么会相信你讲的一切呢?“于细微处见真章”,人的道德素养是会从细微处表露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当教师的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三、在提高师德修养的同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
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重于知而轻于情、行,甚至走向极端,把知识的学习抬到不适当的位置,使教学异化成为一般的知識课。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失去了情和行,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灵魂,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失去了。这种局面必须改变,道理要讲,但不宜多。道理要讲得浅些,浅而明了,要重在正确情感的培养和行为的训练。要使行为规范化,在生活领域内形成种种切实可行的规矩。要使行为训练走向经常化,最后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在引领学生学会做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育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了,比如心理品质方面。因此,教学内容就面临着重新安排的问题。从总的趋向看,应走向越来越实在,越来越切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生中鼓励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等职业教育,热爱家乡,最终投入“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工程。其次,要引领学生迎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考察国家非遗嵌瓷、木雕等潮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中学习、提高,养成新时代“工匠精神”。
四、教师要善于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技能
读书无疑是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过去人家看不起教师,认为教师没什么学问,就是靠嘴巴功夫吃饭的。其实,教师应该成为学问家,真正的学问家。怎样育人也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这里涉及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诸多的学问。我们要尽量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宝库更丰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各种知识运用自如。
读书之外,教师还要研究社会这本书,向社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精神养料。以前我们把向社会学习理解得很狭隘,认为就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其实,向社会学习的面要广得多,包括观察社会,对种种社会现象作仔细而系统的归纳、分析、研究,还包括对社会生活资料的积累,以及对他人整理的、有价值的社会生活资料的应用。比如,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社会生活所提供给我们的活生生的材料特别多,特别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活动,在德育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十九大精神在学校各领域的宣传落实方法;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研究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系列十九大进校园的校本课程资源库,构建系列课程教材、微课、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有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坚定安教、乐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唐代韩愈《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明了教师的作用。文中同时阐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韩愈针对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以非凡的勇气和知识,抨击时弊,弘扬世道,奖掖后辈,发扬新风,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其对教师职责和择师原则的论述,至今广为流传。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他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能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尊师重道是自古已来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近代陶行知先生则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修订)》则更加详细地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十四字要求。
近几十年的社会改革推动着新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走上了“快车道”。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格局都发生了不可小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切实的,渗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单位,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并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是对青年的殷殷期待和谆谆嘱托,为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通过开展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是多方面的,也是高层次的。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师德的提高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梦”。
一、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讲政治
不明时势、不明事理便是无头苍蝇。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更加是为建设国家、社会服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地学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教师应在提高师德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世人皆可随意,唯入师门者,背负教书育人,为国培养接班人之重任,所以,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可随意,一定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教师是处于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的,任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失检,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如果平时要求学生助人为乐,可是在公共车辆上前面站着病者却不让座,学生看到了会怎样想?你在政治课上强调要搞好家庭人际关系,可自己的家庭如果关系十分紧张,那学生又怎么会相信你讲的一切呢?“于细微处见真章”,人的道德素养是会从细微处表露出来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当教师的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三、在提高师德修养的同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
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重于知而轻于情、行,甚至走向极端,把知识的学习抬到不适当的位置,使教学异化成为一般的知識课。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失去了情和行,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灵魂,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失去了。这种局面必须改变,道理要讲,但不宜多。道理要讲得浅些,浅而明了,要重在正确情感的培养和行为的训练。要使行为规范化,在生活领域内形成种种切实可行的规矩。要使行为训练走向经常化,最后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在引领学生学会做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育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了,比如心理品质方面。因此,教学内容就面临着重新安排的问题。从总的趋向看,应走向越来越实在,越来越切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生中鼓励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等职业教育,热爱家乡,最终投入“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工程。其次,要引领学生迎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考察国家非遗嵌瓷、木雕等潮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中学习、提高,养成新时代“工匠精神”。
四、教师要善于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技能
读书无疑是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过去人家看不起教师,认为教师没什么学问,就是靠嘴巴功夫吃饭的。其实,教师应该成为学问家,真正的学问家。怎样育人也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这里涉及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诸多的学问。我们要尽量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宝库更丰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各种知识运用自如。
读书之外,教师还要研究社会这本书,向社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精神养料。以前我们把向社会学习理解得很狭隘,认为就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其实,向社会学习的面要广得多,包括观察社会,对种种社会现象作仔细而系统的归纳、分析、研究,还包括对社会生活资料的积累,以及对他人整理的、有价值的社会生活资料的应用。比如,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社会生活所提供给我们的活生生的材料特别多,特别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活动,在德育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十九大精神在学校各领域的宣传落实方法;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研究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系列十九大进校园的校本课程资源库,构建系列课程教材、微课、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有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坚定安教、乐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