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化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文化需要有一个去魅和复魅的过程。没有去魅,历史文化就成了越背越重的包袱;没有复魅,人类就难以去接近真理的全貌
  一个社会在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对健康和文化的需求会趋强,这时的文化产业和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物质消费品产业成长空间会日益增大,但这类产业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文化的去魅和复魅过程。
  
  文化之魅
  人类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产物,既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又生活在文化世界中,既消费物质,又消费文化,而且消费物质还往往要对物质赋予文化的内涵。许多商家开发产品、经营景点,并不会只停留于它的物理性质介绍,还会“发掘”它的“文化内涵”,即不会停留于介绍此山有多高,此水有多清,此物由什么构成和效用,还要渲染有某些高人在此隐居,某些名人在此留连,多少明星追捧此物等等。
  最难选择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内涵模糊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如文物、古董、名人字画、名人遗物等。文化内涵模糊的物质产品是指对某种产品赋予难以准确辨识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效用的物质消费品。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内涵模糊的物质产品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但人们却又不能辨识这两种需求是否真的被满足,人们陷入了文化之魅。
  在买方市场中,要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需要打出一些优势牌,如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等等,但除文化外其他优势大多是硬优势,是可以量化和计算的,编造不出来。文化牌既重要又比较好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投资和消费的背后都有文化和心理因素在起重要作用;之所以比较好打,是因为文化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和计算,而且越古越模糊,越古越神秘,于是就有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组合,这种组合如相得益彰,自然很好,但由于“利” 字挂帅,文化往往成了被“利”任意驱策的工具,唱出来的戏也就只能是滑稽剧。
  
  科学去魅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昌明的现代,为何有许多人相信有操控万物的冥冥之神、知命通灵的奇方异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养生长寿的仙家秘籍、千里降雨的神奇气功、穿墙透物的特异功能?为何有许多人好古成癖、唯古是信、越古越好、迷信盛行?这与我们的文化发展进程有很大关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认为,西方文化走过了一个从神秘到去魅的过程,现代文明诞生于机械学与机械精神的结合。在古代文化中,自然是一种模糊而神秘的东西,充满了各种神明和精灵,人们不能得到他们所企望的东西,需要有奇迹出现,或者通过重建与自然联系的巫术、咒语、法术、祷告去创造奇迹。因而古代文化充满着巫魅色彩。欧洲文艺复兴开启了一个文化去魅过程,它使自然摆脱了充斥善恶神魔的泛灵论、比照人的形象看待一切的拟人论,从而消除了世界神秘荒诞的氛围。机械哲学以数学代替逻辑去描述运动的法则,解释物质力量的作用,预言大量可观察的现象并将它们缩减为单一的机械系统。学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排除理性与激情之间的任何接触,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讲究方法的精神,决不会轻信灵魂的虚构或者星相的感应。科学的去魅把一切都交给了寻求真理的理性,这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西方文化经过持续几百年的去魅过程,使理性和科学得以高扬,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真理的裁判人、知识的垄断者地位都被科学所取代。这种巨变使西方科技的发展后来居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文化也有过一个漫长的巫魅时代,在战国时期虽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洗礼,但自汉代以后的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以儒家文化为正统,与佛道宗教文化相互激荡的汇流文化,儒家创始人孔子避谈神鬼,但并未弃绝它,孔子总体上是个去魅、谨慎、保守的思想家,他关心的是社会而不是自然和哲学,是在乱世中恢复伦理秩序,他“述而不作”,但也会适时而变。儒家在后来的发展中还深受道家和佛家的影响。
  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是世界最早的哲学,他把人类、社会、天地统纳于自然辩证运行的规律中,高扬自然法则,认为技术、智慧不过是一个陷阱,但老子哲学对世俗而言超然而虚玄,从而留下了神秘空间。道教把民间的原始宗教用道家理论改造成体系化的宗教理论和实践,演绎出了一套神鬼世界和羽化成仙的方术。佛教是一个彻底否定世俗世界的宗教,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假象的、苦难的世界,人只有放弃对经验世界的执着,进入物我两忘的超验世界,才能达到一个一尘不染的涅槃境界。这种三教汇流的文化,既有保守性,又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既有理性,又有神秘性,同时它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这种文化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它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陷入了一场长达百年的外侵内乱浩劫。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技术,引进西方学术,同时进行自身文化的反省与批判,但这种反省与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儒家思想,影响所及也主要是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对广大农民、工人和社会底层影响很小,对道教佛教偶有形式上触动,但时间很短。
  西方文化去魅经历了几百年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普及过程,与之相比,我们的文化去魅时间相对较短,教育也相对落后,文化去魅远未完成。
  
  去魅与复魅
  西方文化在去魅的过程中坚决而傲慢地排除了所有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成果,把这些全都视为谎言、迷信、荒诞不经和似是而非的东西,认为它们都属原始阶段的认识,己经彻底过时,或者干脆当成垃圾抛弃。科学技术把人这个曾经的自然奴仆,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和主人,从而走上了极端,导致了自然的衰竭,使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莫斯科维奇认为,科学无疑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但同时也使我们变得贫乏,因为它把世界完全抽象化为数字、原子,使我们远离理性也无法接近自然,使现代文明丧失了明智。科学在把人类从自然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把自然置于人类的统治下,现在要走出这一困境,就要解放自然,还自然之魅。
  自然复魅是要进行知识的统合。当物理学发现波粒二象性时,“真理不可能违背真理”的著名法则的局限性就显露出来,真理需要知识的互补。科学只关注一般,而我们这些不同的个体则都是具体且特殊的,常识、日常语言、民间文化、艺术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对文化的去魅、复魅都是文化进化的重要阶段,不充分认识科学对文化去魅的意义,我们的认识就可能出现常识性错误。
  正确地对待历史文化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一般意义在于:没有去魅,认识和实践就都不会发展,历史文化就成了越背越重的包袱;没有复魅,就没有科学与历史文化积极成果的统合,人类就难以去接近真理的全貌。其特殊意义在于:我们今天需要同时肩负起去魅与复魅的双重历史任务,因为可持续发展实践需要有强大的生态文化支撑,如果没有去魅而复魅,就很容易滑向古老巫魅文化的复活,滑向文化退行而不是文化进化;如果只有去魅而没有复魅,就会在“科学万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直至物种大灭绝之火烧向人类自身。生态文化只能是去魅复魅的产物,只能是以生态科学为基础,同时广泛吸取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营养的统合文化。
  (作者舒惠国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江西省委书记)
其他文献
发电机组进行并列操作时,存在较大的电压幅值差、频率差、相角差,会产生冲击电流,若冲击电流的数值过大,则会损伤发电机的绕组和轴系。本文通过分析幅值差、频率差、相角差对
1995年,一个企业的诞生,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德州,因黄河得名(黄河古称德水),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正像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历史上,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区。  光阴飞梭千年,1995年,皇明太阳能集团的创立改变了这个拥有70%农业人口的地区,15年的时间,德州打造了自己的另一张名片:太
幸福江阴设了个200平方公里的“不开发区”,承载这个巨大空间的徐霞客镇是江阴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这里涌动着与400多年前的“游圣”徐霞客相似的不安分精神,不是不开发,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效农业,为这座城市的未来留足空间     “沿着7000年足迹,从良渚到延陵,她穿越吴风楚韵一路走来。城江同在,人水常新。从前,她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历代兵家必争。现在,她地处长三角腹地,得江海便
评估快乐感受的意义就在于挑战那些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正确的发展指标,比如GDP    今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这位英、美媒体眼中“从不知错的博学家”,再次遭到了美国人的冷嘲热讽。其原因在于萨科齐认为当今世界已在发展问题上陷入“GDP拜物教”;而法国,则将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方式的改革,即在衡量经济表现时引入国民“快乐指数”来改变这种状况。  萨科齐此言一出,立即招致“不可原谅的离奇”、“愚蠢”等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