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奥波德生态文学作品《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是“大地伦理”,具有两大进步特性:反对人类中心论,提倡生态整体观。《沙乡年鉴》的大地伦理思想属于生态中心论,并不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伦理观。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生态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限度,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其教育意义。
【关键词】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 大地伦理 生态中心论 教育意义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文学水平和生态文明理解力,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美国生态文学作品。试以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学名著《沙乡年鉴》为例,对其蕴含的环境伦理观和生态文明教育意义做出导读式的分析。
二、《沙乡年鉴》作品简介
美国生态文学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批评为己任的文学流派,展现了美国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变迁。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喜爱打猎等户外活动,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利奥波德是一位生态文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死后被誉为“现代环境伦理学之父”。而1949年正式面世、体现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精华的生态文学著作《沙乡年鉴》(A Sand County Almanac),则被称为“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一本新圣经”。
《沙乡年鉴》一书的最后一部分共有25页专门论述大地伦理思想(the land ethic),具体是从美学、文学、文化传统、生态学、进化论及道德哲学的角度,阐述人与生态自然、人与大地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将以往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扩展到了人与大地环境之间的伦理考量,表达出了一种生态中心论的伦理观。
三、《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
《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就是“大地伦理”,具有两大鲜明的进步特性:反对人类中心论,提倡生态整体观。
(一)反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将人的利益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主张以人类为中心和排他性的人类优先性。人类中心论的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正急剧恶化。非人类中心论强调自然界非人类生命也有核心利益,有自由生存生活的天赋权力。《沙乡年鉴》主张只有大地伦理学才能“将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成她的普通成员和公民。”因而人类必须尊重他的伙伴成员和大地共同体。
(二)生态整体主义。《沙乡年鉴》蕴含着这样的大地伦理思想:“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大地伦理思想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了两条准则:“1.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时,必须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稳定性和自然美感。2.人类应尊重为人类所用的动植物,以仁慈之心对待动物,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并且在改造自然环境中,要避免过度浪费,遵循自然生态平衡。”总之,大地伦理思想的合理性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大地共同体内部关系的相互依存性,以及自然生态价值的丰富多样性三个方面。
四、《沙乡年鉴》的生态文明教育意义
由于大地伦理思想仍然属于生态中心论范畴,强调人只是生物共同体中的一员,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高于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任何物种的利益,因此《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并不完全符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伦理观。“以人为本”是指在承认生态系统论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独特性和民有民享的价值观,做到“依靠民智、坚持民主、服务民生”。
只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伦理观才做到了同时超越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两种狭隘的环境伦理观,走向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沙乡年鉴》具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提倡生态整体观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忽视人的独特价值的生态中心论局限。
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生态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限度,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其教育意义,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防止学生对个别的生态文学作品偏听偏信。
参考文献:
[1]程炼编著.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6.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213.
[3]陈爱梅.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32.
【关键词】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 大地伦理 生态中心论 教育意义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文学水平和生态文明理解力,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美国生态文学作品。试以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学名著《沙乡年鉴》为例,对其蕴含的环境伦理观和生态文明教育意义做出导读式的分析。
二、《沙乡年鉴》作品简介
美国生态文学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批评为己任的文学流派,展现了美国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变迁。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年)出生于美国衣阿华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喜爱打猎等户外活动,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利奥波德是一位生态文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死后被誉为“现代环境伦理学之父”。而1949年正式面世、体现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精华的生态文学著作《沙乡年鉴》(A Sand County Almanac),则被称为“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一本新圣经”。
《沙乡年鉴》一书的最后一部分共有25页专门论述大地伦理思想(the land ethic),具体是从美学、文学、文化传统、生态学、进化论及道德哲学的角度,阐述人与生态自然、人与大地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将以往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扩展到了人与大地环境之间的伦理考量,表达出了一种生态中心论的伦理观。
三、《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
《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就是“大地伦理”,具有两大鲜明的进步特性:反对人类中心论,提倡生态整体观。
(一)反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将人的利益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主张以人类为中心和排他性的人类优先性。人类中心论的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正急剧恶化。非人类中心论强调自然界非人类生命也有核心利益,有自由生存生活的天赋权力。《沙乡年鉴》主张只有大地伦理学才能“将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成她的普通成员和公民。”因而人类必须尊重他的伙伴成员和大地共同体。
(二)生态整体主义。《沙乡年鉴》蕴含着这样的大地伦理思想:“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大地伦理思想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了两条准则:“1.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时,必须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稳定性和自然美感。2.人类应尊重为人类所用的动植物,以仁慈之心对待动物,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并且在改造自然环境中,要避免过度浪费,遵循自然生态平衡。”总之,大地伦理思想的合理性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大地共同体内部关系的相互依存性,以及自然生态价值的丰富多样性三个方面。
四、《沙乡年鉴》的生态文明教育意义
由于大地伦理思想仍然属于生态中心论范畴,强调人只是生物共同体中的一员,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高于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任何物种的利益,因此《沙乡年鉴》的环境伦理观并不完全符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伦理观。“以人为本”是指在承认生态系统论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独特性和民有民享的价值观,做到“依靠民智、坚持民主、服务民生”。
只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伦理观才做到了同时超越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两种狭隘的环境伦理观,走向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沙乡年鉴》具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提倡生态整体观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忽视人的独特价值的生态中心论局限。
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生态文学作品的伦理价值限度,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其教育意义,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防止学生对个别的生态文学作品偏听偏信。
参考文献:
[1]程炼编著.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6.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213.
[3]陈爱梅.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