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 “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做法。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二、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英语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英语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众所周知,教材只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如何才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比如,仔细研读教材,弄清楚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填补,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剔除,什么内容可以灵活变换出示的顺序。教师只有灵活地处理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完表示水果的单词banana, grapes, oranges, watermelons, apple等后,笔者就亲自见证了某教师将教材进行整合后所取得的满意效果。他是这样操作的:结合小学语文课上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他先把这几个单词创编成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子下山去摘东西吃。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watermelon)大西瓜,于是抱起西瓜就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又看见了黄灿灿的(banana)香蕉,于是他扔掉西瓜,捡起香蕉又向前走去。就这样,小猴子一路走,一路丢,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学生们由于有了中文故事的认知铺垫,学起这个英语故事来也兴趣盎然。最后环节,该教师让学生将故事表演出来,学生们还舍不得下课。正是由于该教师根据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和年龄特点,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
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由于某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相对比较遥远,所以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之初就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学习pep版四年级family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将father, mother, brother和sister等家庭成员单词加以成串,并组合成篇。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There are four persons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I. My father likes reading. My mother likes singing. My sister likes watching TV. And I like watching TV too. 由于谈论的是学生们自己的家庭,他们特别地感兴趣,更加有话可说。再比如: 英文阅读材料和语文阅读材料是相通的。学生在理解语文小短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总会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同样,对于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五下Recycle 1 Seasons in Canada第二小段生词“hard”时就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教师首先让学生划出词组plant flowers in the rain.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雨天种花花儿会怎样,学生们马上想到花儿肯定难以存活。自然而然地,学生就理解了单词是困难、难的意思。 至此, 我认为新的学习任务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英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 2.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小学英语教材形式多样, 课文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饱含丰富的情感。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 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反思之一: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反思之二: 课堂的学习方式1. “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做法。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二、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英语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英语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众所周知,教材只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如何才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比如,仔细研读教材,弄清楚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填补,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剔除,什么内容可以灵活变换出示的顺序。教师只有灵活地处理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完表示水果的单词banana, grapes, oranges, watermelons, apple等后,笔者就亲自见证了某教师将教材进行整合后所取得的满意效果。他是这样操作的:结合小学语文课上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他先把这几个单词创编成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子下山去摘东西吃。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watermelon)大西瓜,于是抱起西瓜就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又看见了黄灿灿的(banana)香蕉,于是他扔掉西瓜,捡起香蕉又向前走去。就这样,小猴子一路走,一路丢,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学生们由于有了中文故事的认知铺垫,学起这个英语故事来也兴趣盎然。最后环节,该教师让学生将故事表演出来,学生们还舍不得下课。正是由于该教师根据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和年龄特点,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
2.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由于某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相对比较遥远,所以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之初就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学习pep版四年级family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将father, mother, brother和sister等家庭成员单词加以成串,并组合成篇。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There are four persons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I. My father likes reading. My mother likes singing. My sister likes watching TV. And I like watching TV too. 由于谈论的是学生们自己的家庭,他们特别地感兴趣,更加有话可说。再比如: 英文阅读材料和语文阅读材料是相通的。学生在理解语文小短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总会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同样,对于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五下Recycle 1 Seasons in Canada第二小段生词“hard”时就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教师首先让学生划出词组plant flowers in the rain.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雨天种花花儿会怎样,学生们马上想到花儿肯定难以存活。自然而然地,学生就理解了单词是困难、难的意思。 至此, 我认为新的学习任务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3.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英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 2.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小学英语教材形式多样, 课文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饱含丰富的情感。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