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味”里窥人性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微观细节去观察宏观事物的冰山一角,总是充满了神奇的魔力,这个“蝴蝶效应”能调动人无穷的好奇,一些隐藏在下面的细枝末节,总能牵动事物核心,若隐若现,表象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洞悉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一叶落知天下秋,能“知秋”的这个人一定是个有心人,而“叶”可能就一叶茶。茶,在中国文化里是淡雅、脱俗、归真的代言之物,既是老百姓喜爱的消闲饮品也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
  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着传统的日本宅子,青山绵延,碧水环绕,蓝天下,绿油油的田野,婀娜的樱花树,空气中弥散着清新的山野气息。春野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自足,自由劳作,安然悠闲地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阳光明媚的夏日时光,父亲常常席地而坐跟儿子下围棋,时而严肃地板着脸,时而悄悄自得自乐;贤惠能干的母亲忙里忙外,也忍不住在丈夫身边看看父子俩对奕情况;爷爷喜欢自娱自乐也不知道沉醉在什么里,练习着即将失传的歌舞技。
  一开篇,影片《茶之味》就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水墨画,澹泊诗意,仿佛一杯沉静的茶悄悄舒展。与自然环境、生活场景的“静”相对比的是,一系列若隐若现的“动”,像刚刚注入杯中的滚水,惊动了原有平衡:正在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身体和思想一起发育,对恋爱有了懵懂憧憬;而女儿则处于儿童启蒙期,总觉得自己是童话里的庞然大物,能力无穷;母亲腻味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想继续自己的漫画师生活;爷爷的脾气有些怪。所有这些,因为来自城市的油滑散漫的叔叔到来波动起来。
  精巧流畅的故事真挚生动的感情简约的配乐,茶一样清新纯净,安静宁和,亲切自然,诙谐轻快,洗涤浮躁的心灵,让人过目难忘。实际上剧本本身和茶没有太多的关系,只是情绪有着茶的味道,天然,醇厚,浅浅自若,娓娓道来,就像喝茶的过程,水温带来的波动,最后还是被亲情、被茶香所中和,围桌而坐大家其乐融融,日子依然不徐不疾。逝世的爷爷留下的小画册,是另外一种“合影留念”方式,把一家人幸福的长长短短记录下来。在尊崇儒家文化的日本,日常生活中,茶像是一剂黏合剂,在现代家庭里依然起到了润滑和稀释的作用。
  2004年是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纪念,东京安静的榻榻米上温煦的日子,轻言细语的寻常生活,即使还存在也是恍若隔世。虽然坚守传统的人还在惦念大师1952年《茶泡饭之味》里当喜欢摩登妻子和崇尚简单传统的丈夫出现情感纠葛,不能生活在一起,最终还是丈夫取得胜利,儒家文化里的“粗茶淡饭”中和了婚姻生活的节外生枝。再稍微回忆一下,会发现日本“纯爱”电影里的茶道情节,偶像明星松岛菜菜子主演的《红茶情缘》里,男主角在失去妻子后的默默怀念,面对心仪的女子含蓄的样子,女主角的翩翩衣袂,轻盈爽朗的笑声,恋爱和生活一样不徐不疾。尽管能猜到结局,我还是会被深深吸引,甘愿被这“茶道”浸润。
  可是,今天看来,在全球化的铁蹄下,这些东西多么显得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1950年代已经成为记忆,用“茶道”来平和现代社会欲望多么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梦呓。镜头内外人生如茶温凉自知,大师小津终生未婚难道是一个预言?提前预告传统文化在商业社会里的失语?几年前的《红茶情缘》也没多少知道。大师电影里浓浓的乡土情节,怀旧的影子还在拉长人们的悠长记忆,所以电影仍然在帮人们造梦、圆梦。2004年台湾的侯孝贤导演和日本合作拍了一部《咖啡时光》向大师致敬,石井克人导演的这一部《茶之味》也有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正面言明。巧的是这两部片子都是由我非常喜欢的“方法派”演员浅野忠信主演。
  古人语:“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又说曾告诫: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伺马之流了。由此观之,喝茶需要的情境、心境和茶本身相得益彰,讲究点到为止,自然和谐,拍这样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也需要“入境”。日本茶道,一直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奈良时代,时值得盛唐时期,由中国高僧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领路,茶道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它源于中国,却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而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养性,增进友谊和学习礼法。“和,敬,清,寂”是茶道的宗旨。电影通过故事把“虚”的茶道,捕捉成了“实”的光影。人人都说电影是儿童的梦想,成年人眼中的的神话,看得见,摸不着,同样,茶道也是看得见,摸不着。导演用秒钟24格速度奔跑的美丽胶片,耐心细致地制造了大荧幕上的另外一种怡然自若的“茶道”,水一样润泽清澈,定格了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流失的时间。
  如同电影名为《茶之味》却和茶的联系不大,拍广告片出身的年轻导演石井克人,和生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后被称为日本电影救世主、“日本的布拉德·彼特”的浅野忠信,两人并非传统青年,实际上他们都更擅长拍摄和表演现代边沿题材、卡通题材,黑色阴冷,早几年就以《杀手阿一》《鲨皮男与蜜桃女》等片扬名立万。所以,某种意义上看,“茶”在这里成了部分年轻人期待传统文化回归,渴望脱离浮躁的城市生活,憧憬田园亲情的立体符号,算是传统的乡愁的另外延伸,并非无力回天的寥落,而是在启迪人们活得简单自由些。
  演了很多灰色角色的浅野忠信,这回土里土气地钻进以茶为比喻的乡村题材里,一定感悟到一些什么,不然眼神里不会有这个明亮,笑容也不会这么调皮干净!
其他文献
如果都是古树料,用不同的工艺,制成的茶会有如何的口感表现呢?此次做对比品鉴的两款茶都采用云南保山地区的古茶树茶青,分别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制成普洱生荼和红茶,古树普洱茶“饱满厚重”,红茶“醇和香甜”,同样的古树茶青,却有着“大不同”的香气和滋味。  古树生饼  此款茶为2006年的生饼,茶青来自云南保山地区的野生古茶树。  干茶:饼形周正紧实。条索较清晰;干茶色泽偏深,呈红褐色,茶芽显露。不显毫,稍
期刊
粥之为物,实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古人曹庭栋的养生名著《老老恒言》全书五卷,一卷全用于开列粥谱,居然有百种之多,其自创即十四种,可见,喝粥与养生的关系甚大。所以,陆游《食粥》有诗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两位崇尚喝粥的前辈,都活到了八十五岁以上,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是极其难得的高寿。喝粥的神力,由此可见。  我是非常偶然地发现,茶和粥完全可
期刊
在一次茶友聚会上,众人皆叹凤凰单丛茶的奇香独具,而且随着制茶工艺的不断改进,新工艺制成的凤凰单丛茶都带着高扬的花香、清冽的汤色,这样的凤凰单丛荼在市面上也很受茶客青睐,久而久之,茶人们要忘记传统制法的凤凰单丛是什么香、什么味了。  传统的凤凰单丛是采用重发酵和高温炭焙的制法,冲泡出来的茶汤是橙红色,口味较重,后来的新工艺是改变以往的重做青为轻做青和延长静置时间,促其发酵,以提高香清味甜的程度,烘焙
期刊
自从茶被当作饮料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起,碗、盏、瓯、杯就是人们最经常、最普遍使用的饮茶器,而且因每一个时代所崇尚的荼饮、饮茶方式、审美趣味不同而异,譬如,唐代尚煮饮,茶尚绿,类玉似冰的越州茶碗是首选;宋代尚点茶,茶贵白,“色贵青黑”的建盏则被推崇备至;再如明清时代,尚撮泡,与茶壶配套的茗杯及融泡、饮为一体的盖碗就成了主流。  好花还需绿叶衬。不管饮茶方式如何嬗变,茶托却一直与饮茶器如影随形。茶托,又称
期刊
喝茶多年,总觉茶就像繁华喧嚣的城市里的那清新逸致的园林,属于城市又保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保留了的山水自然之宁静含蓄,不向尘世直抒胸臆。容得下曲折与隐衷。现代人向往功利,重物质。同时又需求心灵之清净平和。以体味生活之幸福,这真可谓难以两全之困境。而茶,无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份憩心之天地。当我们厌倦了平日生活中无尽之繁忙躁进,不妨也“躲进小楼成一统”,回归内心,静品茶味,安然自处,或许还更能体验出为人一生
期刊
林语堂曾说过:“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正因为茶,铸就了中国人优雅、温和、谦逊的性格,也正因为茶,洇润了千年的中华文化,构筑了一个美丽,和谐、充满朝气的中国。  辰龙辞旧岁,巳蛇迎新年。四海爱茶客,相聚知音人。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在每个人的心中,除了追忆过去的一年,更是会憧憬新的一年,寄寓美好的愿望。因此,当2012年渐行渐远、2013年翻开崭新的一页时,爱茶人们通过一杯香茗来表达
期刊
最近看电影时记住了一句话,不管社会多浮华,人还是有回归自然的渴望。金钱、权利是迷人的,但也容易迷失。探寻回归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柴烧,正是一种呼唤心灵回归的艺术。2012年10月29日,我們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邂逅了台湾陶艺大师许俊翔和他的柴烧作品。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是土胎、火候、木柴、柴窑之间的交融。环环相扣,缺一
期刊
有些情感即便是上了千年,后人也能感同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掩盖不了祖先在我们血脉中融进的那些温暖和感动,通过绵延几千年却始终共通的情感和文字,我们可以贴近祖先或质朴或辛酸或悸动的,心底那最真实而柔软的部分,感受我们和祖先之间微微共振的心弦。这振动的节奏和力度仍是那么一致,哪怕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三千年。  这些感触是夜读《诗经》时在脑海里跳动着的。一起跳动的还有古奥文字里农耕的艰辛、收获的狂欢、王事的反
期刊
赵令畴,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著有《侯鲭录》等。《宋史》里对其简记如下:“令畴,字德麟,燕懿王玄孙也。早以才敏闻,元祐六年签书颖州公事,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四年,薨,贫无以为殓……”  官职不大、书法史上也不曾赫赫有名的赵令畴,在茶书法的历史上却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关键词。这地位,是因了他的那帧《赐茶帖》。此帖行书,九行,57字,其辞如下:  令畴顿首:辱惠翰,
期刊
上期向大家推荐了三款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茶会里的茶席设计,运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俗民风为设计细节的茶席设计的考量依据。如今尚茶成风,茶饮早已成为全球的宠儿。在欢乐的聚会里,一个凸显主题的茶席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茶会主人的真挚情意,更能为人们的沟通创造更和谐的平台。  节庆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标帜,茶席中摆设一二样有代表性的小东西,就可画龙点睛地将此节日的名目标举出来。但我希望不要总是买现成的东西来打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