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他坚守在偏远村校,教书育人,始终无怨无悔。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他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用心培育山村的孩童。
他,就是宁大新。一个平凡的老师,一个甘于平淡的智者。
立志教学,走上三尺讲台
宁大新,祖籍江西南城县,1970年出生在泰宁城关,父母都是杉城镇中心小学老师。受父母熏陶和影响,他从小便立志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93年从三明师范毕业后,宁大新被分配到杉城镇最偏远的大坪村。他没有抱怨,反而惊喜万分,高兴得失眠了好几晚。
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宁大新心中满是憧憬。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那求知的双眼,他涌起一股豪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用自己掌握的学问,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
那一年,宁大新23岁,正值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
艰难环境,青春风雨无阻
大坪小学距离城关远,足有16公里。回家不方便,宁大新就住校。住宿条件很简陋,一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是全部。
当时小学实行5天半教学制,周六下午老师们才能回县城。每次回家,宁大新都只能在家呆一天,周日下午就要赶回学校。
黄泥巴的乡间道路,全是上坡,难走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雨天,骑自行车犹如犁田般艰难,车轮陷入淤泥中直打滑。一个下雨天,宁大新骑车驮着一周的米和酸菜去学校时,心系寄宿生的他只想尽快赶到学校,一不留神,车子侧滑到路边,整个前轮掉至路旁悬崖,所幸年轻的他身手敏捷及时跳车才没发生意外,但米和酸菜却全部打翻在地了。那一周,宁大新都是和其他老师一起分菜吃。
学校老师短缺,作为带班教师,宁大新要教语文、数学、美术等几乎所有课程。他的课,孩子们都特别爱听。机智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总是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忙碌的一天结束后,往往就是深夜。夏天,蚊蝇飞舞,宁大新伴着窗外的蛙鸣入眠;冬天,寒风刺骨,宁大新聆听雪落的声音进入梦乡。
艰苦的环境,宁大新坚持用汗水编织梦想,用青春缔造无悔。
爱心接力,伴随孩子成长
1995年,宁大新调至帐干小学,1997年调至调村小学,2000年调至洋川小学,2004年至今在长兴小学。他戏言,20年教学生涯、5所任教学校,没有哪一所离家在20华里内,任教时走的全是泥巴路。
在乡村小学任教,他深知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父母的监管,往往个性偏执,不服从管教,学习成绩也会大受影响。对这些孩子,宁大新一方面加强与其外出父母的联系,随时汇报孩子们的近况,一方面注重对他们平时生活和思想的关心,尽量抽空去家访,还经常帮助他们补课。日子久了,孩子们都明白了宁大新的一片苦心,渐渐如亲人一般敬重他,学习也更加努力出色。
在长兴小学时,有一个叫胡彦予的女学生,来自较偏远的瑶坪小组。每次来回学校,宁大新都会顺路捎上她。中午她不方便回家吃饭,宁大新就帮她蒸饭炒菜,如父亲般无微不至照顾她。
每年六一儿童节,宁大新都会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礼物,用奖状来鼓励他们,同时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奖表演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心系教育,书写美丽人生
除帐干小学外,宁大新在其余4所学校都是校长,既要教授课程,又要做好行政工作。2005年新学年伊始,一蓝姓孩子因未满6周岁,没到上一年级的年龄,宁大新不让他注册。家长找上学校,固执的要让孩子进一年级,甚至威胁身为校长的宁大新。他没有退让,耐心和家长解释,最终家长接受了宁大新的建议,让孩子进了幼儿园。
长兴小学本着“花园式学校”的办学初衷,建校时栽种了很多绿化带。校园美了,却苦了绿化的管理者。由于学校没有经费聘请养护工人,修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教职工身上。2004年9月进入长兴小学后,宁大新便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每天早起打扫操场是例行公事,遇到刮风下雨,课间也得打扫。几株观赏树的修剪隔几天就得进行一次,由于长时间使用大剪子,他手心如种田的农民般长起厚厚的老茧,甚至有时连粉笔都握不稳,还患上了肩周炎。
由于年久失修,长兴小学教室普遍漏雨。宁大新经常在雨天独自爬上屋顶,整理瓦片。向村主任反映情况后,在宁大新的积极争取下,村里答应出资彻底修缮。
2012年宁大新家附近进行农网改造,2月的一个晚上,在回家途中,由于无路灯,宁大新重重摔了一跤,两个脚趾骨折,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那几天父亲也不幸过世。宁大新忍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痛将父亲后世料理完才去动手术,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到现在脚趾都无法完全伸直。3月19日,害怕孩子们成绩跟不上,他不顾疼痛,强忍硬是撑着去上课。5月份,一同事被抽调,同事的教学任务又压在了他肩头。工作重担使他尚未痊愈的身体显得越发疲惫,但他始终乐观面对。
由于表现出色、爱岗敬业,宁大新先后被杉城镇授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宁大新的生活座右铭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乡村小学的生活是单调的,体育课、游戏课是仅有的娱乐项目,但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他坚持着、努力着……
他,就是宁大新。一个平凡的老师,一个甘于平淡的智者。
立志教学,走上三尺讲台
宁大新,祖籍江西南城县,1970年出生在泰宁城关,父母都是杉城镇中心小学老师。受父母熏陶和影响,他从小便立志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93年从三明师范毕业后,宁大新被分配到杉城镇最偏远的大坪村。他没有抱怨,反而惊喜万分,高兴得失眠了好几晚。
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宁大新心中满是憧憬。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那求知的双眼,他涌起一股豪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用自己掌握的学问,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
那一年,宁大新23岁,正值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
艰难环境,青春风雨无阻
大坪小学距离城关远,足有16公里。回家不方便,宁大新就住校。住宿条件很简陋,一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是全部。
当时小学实行5天半教学制,周六下午老师们才能回县城。每次回家,宁大新都只能在家呆一天,周日下午就要赶回学校。
黄泥巴的乡间道路,全是上坡,难走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雨天,骑自行车犹如犁田般艰难,车轮陷入淤泥中直打滑。一个下雨天,宁大新骑车驮着一周的米和酸菜去学校时,心系寄宿生的他只想尽快赶到学校,一不留神,车子侧滑到路边,整个前轮掉至路旁悬崖,所幸年轻的他身手敏捷及时跳车才没发生意外,但米和酸菜却全部打翻在地了。那一周,宁大新都是和其他老师一起分菜吃。
学校老师短缺,作为带班教师,宁大新要教语文、数学、美术等几乎所有课程。他的课,孩子们都特别爱听。机智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总是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忙碌的一天结束后,往往就是深夜。夏天,蚊蝇飞舞,宁大新伴着窗外的蛙鸣入眠;冬天,寒风刺骨,宁大新聆听雪落的声音进入梦乡。
艰苦的环境,宁大新坚持用汗水编织梦想,用青春缔造无悔。
爱心接力,伴随孩子成长
1995年,宁大新调至帐干小学,1997年调至调村小学,2000年调至洋川小学,2004年至今在长兴小学。他戏言,20年教学生涯、5所任教学校,没有哪一所离家在20华里内,任教时走的全是泥巴路。
在乡村小学任教,他深知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父母的监管,往往个性偏执,不服从管教,学习成绩也会大受影响。对这些孩子,宁大新一方面加强与其外出父母的联系,随时汇报孩子们的近况,一方面注重对他们平时生活和思想的关心,尽量抽空去家访,还经常帮助他们补课。日子久了,孩子们都明白了宁大新的一片苦心,渐渐如亲人一般敬重他,学习也更加努力出色。
在长兴小学时,有一个叫胡彦予的女学生,来自较偏远的瑶坪小组。每次来回学校,宁大新都会顺路捎上她。中午她不方便回家吃饭,宁大新就帮她蒸饭炒菜,如父亲般无微不至照顾她。
每年六一儿童节,宁大新都会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礼物,用奖状来鼓励他们,同时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奖表演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心系教育,书写美丽人生
除帐干小学外,宁大新在其余4所学校都是校长,既要教授课程,又要做好行政工作。2005年新学年伊始,一蓝姓孩子因未满6周岁,没到上一年级的年龄,宁大新不让他注册。家长找上学校,固执的要让孩子进一年级,甚至威胁身为校长的宁大新。他没有退让,耐心和家长解释,最终家长接受了宁大新的建议,让孩子进了幼儿园。
长兴小学本着“花园式学校”的办学初衷,建校时栽种了很多绿化带。校园美了,却苦了绿化的管理者。由于学校没有经费聘请养护工人,修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教职工身上。2004年9月进入长兴小学后,宁大新便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任务。每天早起打扫操场是例行公事,遇到刮风下雨,课间也得打扫。几株观赏树的修剪隔几天就得进行一次,由于长时间使用大剪子,他手心如种田的农民般长起厚厚的老茧,甚至有时连粉笔都握不稳,还患上了肩周炎。
由于年久失修,长兴小学教室普遍漏雨。宁大新经常在雨天独自爬上屋顶,整理瓦片。向村主任反映情况后,在宁大新的积极争取下,村里答应出资彻底修缮。
2012年宁大新家附近进行农网改造,2月的一个晚上,在回家途中,由于无路灯,宁大新重重摔了一跤,两个脚趾骨折,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那几天父亲也不幸过世。宁大新忍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痛将父亲后世料理完才去动手术,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到现在脚趾都无法完全伸直。3月19日,害怕孩子们成绩跟不上,他不顾疼痛,强忍硬是撑着去上课。5月份,一同事被抽调,同事的教学任务又压在了他肩头。工作重担使他尚未痊愈的身体显得越发疲惫,但他始终乐观面对。
由于表现出色、爱岗敬业,宁大新先后被杉城镇授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宁大新的生活座右铭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乡村小学的生活是单调的,体育课、游戏课是仅有的娱乐项目,但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他坚持着、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