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古印度有一种神鸟,在它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没想到,它居然又从死灰中复生,不仅变得美丽异常,还得到了永生。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后来,凤凰来到人间,化为一座城郭,这就是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部,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凤凰古城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曾被新西兰著名诗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古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被世人称为“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现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沱江泛舟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平缓,柔波里的水草清晰可见。坐上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岩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虽然久经沧桑,但依然壮观。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楼下部由紫红沙岩砌成,上部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呈半圆拱形,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修筑全部用红沙条石,精工制作,规格一致;顶部的中间填充物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上面铺以红沙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沈从文故居
世人知道有个凤凰古城,进而了解凤凰古城,是从沈从文开始的。上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现代文学作家”的沈从文先生就出生在凤凰古城中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他在古城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在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被翻译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他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的《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影响很大,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古城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南方长城
众所周知,中国长城是指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然而,在我国南方也有一座长城。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近200千米,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城墙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八百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廷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巨额银钱,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了这座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进行了增补和修建。
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修筑得也就没有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宏大,所用石块也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被当地人拆去建房,所以,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部分保存完好的城堡。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古城城北四千米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六千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聚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吹气,整个大厅就会回荡起低沉的号角声,据说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勾良苗寨
勾良苗寨位于凤凰古城的西北,距凤凰古城29千米,是一个偏僻而原始的苗族部落。全寨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寨,共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湘黔结合处,中原汉文化与西南楚巫文化在这里碰撞整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勾良苗寨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苗疆第一寨”之称。寨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苗族部落画卷。这里有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军扎营地、官匪争斗的古战场及诸多古遗迹;这里有清冽甘醇的苗王泉、美丽异常的古妖潭瀑布群,还有极富传奇色彩的青龙山;这里有集美学、建筑学于一体的苗寨,还有惊心动魄的苗家绝技让你大开眼界。
文昌阁小学
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凤凰籍青年田兴奎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留学,后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1905年他学成归国,怀着“振兴华夏, 重在树人”的理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文昌阁小学既是美丽凤凰的一颗风景明珠,又是英才培育的摇篮,享有“锺灵毓秀”之称。校园内,古树参天,有黄永玉题名的“春晖亭”,有美籍华人吴保仁女士捐资修建的德森科技大楼,有造型别致的山体盆景。穿过月池小桥,中庭回廊上黄永玉题写的“文昌阁小学”匾额映入眼帘。沿着长满厚厚绿苔的百年老砖栏杆拾级而上,数米长的《沈从文自我评述》石碑与错落有致的教学大楼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文昌阁小学经历了百年沧桑,人才蔚起,硕果累累。如今她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颗基础教育领域的明珠,也将会更加亮丽。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部,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凤凰古城自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曾被新西兰著名诗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古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被世人称为“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现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沱江泛舟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平缓,柔波里的水草清晰可见。坐上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岩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虽然久经沧桑,但依然壮观。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楼下部由紫红沙岩砌成,上部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呈半圆拱形,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城墙修筑全部用红沙条石,精工制作,规格一致;顶部的中间填充物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上面铺以红沙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
沈从文故居
世人知道有个凤凰古城,进而了解凤凰古城,是从沈从文开始的。上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现代文学作家”的沈从文先生就出生在凤凰古城中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他在古城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在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被翻译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他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的《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影响很大,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古城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南方长城
众所周知,中国长城是指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然而,在我国南方也有一座长城。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近200千米,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城墙绕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八百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的哨台、炮台、碉卡、关门。明朝,湘黔边境的苗人被划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从朝廷管辖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族欺压,经常揭竿而起。为了安定边境,镇压反抗,明朝廷拨出巨额银钱,在生苗与熟苗之间修筑了这座长城。清朝统治者后来也对苗疆长城进行了增补和修建。
也许由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实力不如北方少数民族强大,苗疆长城修筑得也就没有北方长城那样雄伟宏大,所用石块也只有北方长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上的石块不断被当地人拆去建房,所以,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部分保存完好的城堡。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古城城北四千米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六千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聚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吹气,整个大厅就会回荡起低沉的号角声,据说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勾良苗寨
勾良苗寨位于凤凰古城的西北,距凤凰古城29千米,是一个偏僻而原始的苗族部落。全寨分为上、中、下三个自然寨,共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湘黔结合处,中原汉文化与西南楚巫文化在这里碰撞整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勾良苗寨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苗疆第一寨”之称。寨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苗族部落画卷。这里有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军扎营地、官匪争斗的古战场及诸多古遗迹;这里有清冽甘醇的苗王泉、美丽异常的古妖潭瀑布群,还有极富传奇色彩的青龙山;这里有集美学、建筑学于一体的苗寨,还有惊心动魄的苗家绝技让你大开眼界。
文昌阁小学
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凤凰籍青年田兴奎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留学,后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1905年他学成归国,怀着“振兴华夏, 重在树人”的理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文昌阁小学既是美丽凤凰的一颗风景明珠,又是英才培育的摇篮,享有“锺灵毓秀”之称。校园内,古树参天,有黄永玉题名的“春晖亭”,有美籍华人吴保仁女士捐资修建的德森科技大楼,有造型别致的山体盆景。穿过月池小桥,中庭回廊上黄永玉题写的“文昌阁小学”匾额映入眼帘。沿着长满厚厚绿苔的百年老砖栏杆拾级而上,数米长的《沈从文自我评述》石碑与错落有致的教学大楼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文昌阁小学经历了百年沧桑,人才蔚起,硕果累累。如今她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颗基础教育领域的明珠,也将会更加亮丽。